四川日報 2019年05月28日
單巴達吉在看他的濕地保護志愿者群。
□川報記者 徐登林 文/圖
5月下旬,雨雪滋潤下,理塘縣的濕地一派生機:野花斑斕、草甸豐茂、飛鳥成群……“環(huán)境變好了,動物越來越多了!”濕地管護志愿者、理塘縣禾尼鄉(xiāng)禾然尼巴村村民單巴達吉感慨。
2015年開始,理塘縣啟動省級濕地生態(tài)效益補償試點。幾年來,這片高原濕地一點一滴地發(fā)生著改變。
理念在變
涉林案件少了,解救的動物多了
理塘試點的內容包括濕地管護和退牧還濕。濕地管護,每畝每年補助牧民4元,退牧還濕則為每畝每年補助25元。2015年試點啟動時,理塘縣137萬畝濕地中約95%納入補償范圍。其中,濕地管護129.58萬畝,退牧還濕0.56萬畝。如今,退牧還濕區(qū)已基本完成生態(tài)功能修復。
理塘縣林業(yè)和草原局副局長孫成偉認為,試點更大的成就,在于改變了以往濕地保護管理政府部門唱“獨角戲”的尷尬,“參與的人、部門和行業(yè)越來越多?!?/p>
對此,禾然尼巴村村主任昂汪澤感受頗深。試點實施后,群眾的理念不斷發(fā)生變化,單巴達吉的經歷便是證明。2015年,時任禾然尼巴村統(tǒng)戰(zhàn)員的單巴達吉成為最早的濕地保護志愿者。如今,已經有40多人加入他的隊伍,志愿者們集體活動的頻率,從最初的每月一次變成了目前的每周一次。
采訪中,理塘縣森林公安局副局長汪宇給記者講述了群眾與森警解救一只牛背鷺的故事——5月15日下午,理塘縣高城鎮(zhèn)村民發(fā)現(xiàn)了一只幼小的牛背鷺,森林公安民警接警后,將其放歸到不遠處的無量河省級濕地公園。
從2015年至今,理塘縣立案、破獲的盜獵動物案件逐年下降,而解救動物的案例卻從個位數(shù)增至去年的37起。
保護模式在變
生態(tài)補償+層層簽訂責任書
試點幾年來,理塘縣春旱天數(shù)從2014年的59天縮減至去年的0天。而當?shù)氐姆茄雌诮邓?,也?014年的42毫米增至去年的115毫米。
“這些都是試點帶來的好處。”在理塘縣政府相關負責人看來,改變既源于群眾理念的改變,也源于層層加壓的管護責任。而這,也從根本上重塑了濕地的保護模式。
作為理塘縣濕地管護和退牧還濕面積最大的鄉(xiāng)(鎮(zhèn)),禾尼鄉(xiāng)戶均年收入超過2000元。除了生態(tài)補償,保護后越來越美的濕地,也讓更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飯”。單巴達吉曾經做過調查,放下牧鞭后,村民的收入不降反升,“比單純放牧安逸多了?!?/p>
試點一年后,由于成效明顯,面積556.5萬畝的無量河濕地公園成功申報為省級濕地公園,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濕地公園。
而保護濕地的壓力,不少政府部門和村民深有感觸。
理塘縣林業(yè)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說,試點啟動初期,理塘縣政府就與各鄉(xiāng)鎮(zhèn)、村、村民層層簽訂《理塘縣濕地生態(tài)效益補償管護責任書》,“就是告訴大家,你的任務是什么?!必熑螘厦鞔_規(guī)定了包括“擅自圍墾、燒荒、填埋濕地”等8個禁止事項。
“現(xiàn)在,任務和方向都很明確,保護起來思路更清晰?!蓖粲钫f,試點以來,當?shù)厣止惭沧o濕地的密度,比過去增加了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