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天堂大美

甘孜日報    2020年12月01日

◎張建國

河山極處原更高。緣于離太陽最近的淵源,石渠享有“太陽部落”的美譽。它離天是如此之近,伸手疑可扯片白云。絢麗、迷人的自然風貌,厚重、久遠的人文景觀,使石渠這方凈土不是天堂,勝似天堂??h境內(nèi),各種自然人文景觀數(shù)不勝數(shù)。

金沙江第一灘。通天河由“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蜿蜒數(shù)十里,流入石渠縣境內(nèi),始稱金沙江,咆哮飛瀉,交匯之處,因大自然神秘作用,兩山環(huán)抱,使江水在此回旋,不斷沖擊兩岸形成景色壯觀的大沙灘,這就是金沙江第一灘。

神奇之石——利山巨石位于長須貢馬鄉(xiāng)境內(nèi),這里你能看到一道神奇的景觀:光禿禿的巨石,大似一棟樓房,小像一間小屋;奇形怪狀,似動物,似人像,仔細一看,有的獨立成峰,更多的卻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石頭像搭積木一樣壘疊而成,其間類似于風動石、飛來石的景觀比比皆是。

色須寺位于縣城西北方,距縣城45公里,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距今已有230多年的歷史。藏語“色須”的意思是“戴黃帽子的部落后裔”,據(jù)說色須寺為7戶從蒙古流浪來的人家中一位名叫所巴下色登的人修建的。

寺里供有在青藏高原僅次于西藏扎什倫布寺的第二大銅塑鍍金佛——強巴佛,而且該寺是康巴地區(qū)唯一一座有資格授予相當于佛學博士學位“格西”資格的黃教寺廟。寺內(nèi)珍藏有各種鍍金佛像數(shù)萬件,且各種經(jīng)書不計其數(shù),僅《甘珠爾》就有50余套。寺廟建筑極富民族、宗教特色。

神秘古跡——照阿拉姆石刻是石渠縣洛須境內(nèi)的名勝古跡,在丹達村和俄巴拉村之間,照阿拉姆石刻系藏語譯音,意即仙女。相傳是在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進藏時,路過此地,在石壁上刻的三個菩薩像,中間大,兩邊小。中間的叫澤巴麥,意即長命,專司人間長命的菩薩。右邊的叫啪巴先乃熱,是念嘛呢的菩薩。左邊的叫香郎多吉,是防止災害保佑平安的菩薩,兩邊刻有藏漢古經(jīng)文,但不解其意。至今已一千三百余年,但石像線條依然清楚,文字醒目,當?shù)厝罕姸枷矚g到此地祈禱。

巴格嘛呢距石渠縣城50公里左右,遠看仿佛是草原上筑起的一道長堤,近看是一座綿延起伏的古城墻。墻身最高處有3米左右,厚2-3米,長約1.6公里,堪稱目前藏區(qū)最長的嘛呢墻。墻體全用嘛呢石片壘砌而成,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幾座佛塔相連。有意思的是墻的兩面還留有大大小小的許多“窗口”,“窗口”里擺放著一個或幾個石刻彩繪的佛像。如此浩繁宏偉的工程,都是人們一錘一鑿刻出來,一塊塊壘上去的。關(guān)于巴格嘛呢墻的歷史,有一段“善墻”與“惡墻”的故事。

松格嘛呢城是一座四四方方的石頭城,高約10米,長百米見方,正面有一道城門可以進出,里面是一圈圈的嘛呢墻,中間有狹窄的通道。由于石頭壘得太高,地面已不堪重負下沉。老鄉(xiāng)說它地面上有多高,陷入地下就有多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石頭城沒有任何框架支撐,也沒有使用粘合劑,完成是一塊塊隨意堆砌而成,歷經(jīng)千年屹然不動,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當時為了替戰(zhàn)死疆場的士兵超度靈魂,格薩爾的將士們在此堆了一個嘛呢堆,后來老百姓為了緬懷格薩爾的功績,紛紛來此朝拜,嘛呢堆越堆越大,越堆越長,變成了嘛呢城。

石渠民間流行眾多的山歌、勞動號子、弦子、歌莊、民間彈唱等,其內(nèi)容涉及到群眾生產(chǎn)、生活、情感等方面,曲調(diào)多樣,有的如涓涓細流,微風撫面,有的似高山大川,氣勢恢宏,有的悠然風趣,有的情真意切,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已成為群眾生產(chǎn)、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民間藝術(shù)形式,充滿著濃郁的草原氣息。這里的人“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民間歌舞已深深植根于這片廣袤草原。

草原是石渠人的生活舞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便成為多數(shù)石渠人的生活方式。石渠的游牧部落有18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查加部落。這樣,石渠也成了游牧部落聚居區(qū),草的原野、動物的天堂。你可以想象一個,茫茫雪山間,飄帶般流淌的雅礱江,廣袤的扎溪卡草原,純凈如水晶的藍天,星星點點撒落草原的帳篷,無數(shù)的牛羊,自由自在的黑頸鶴……

踏進石渠,走進草原,你還有什么不舍得丟棄的。





  • 上一篇:小說連載|南山
  • 下一篇:康北糧倉

  • 本文地址: http://thewayofeft.com/html/wh/kcwh/6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