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資訊 >> 旅游資訊 >> 游在康巴 >> 瀏覽文章

巴塘弦子舞

本網綜合    2019年03月18日

        巴塘弦子舞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弦子”藏語稱“嘎諧”,又稱為“諧”、“葉”、“巴葉”等,意為圓圈舞,屬藏族三大舞種之一。它流行于西藏東部及云南、四川、青海藏族聚居區(qū),以四川巴塘弦子最為有名。巴塘縣地處川滇藏三?。▍^(qū))結合部,這里古代屬白狼國地,白狼國的“白狼歌”是一種詩、樂、舞一體的禮儀歌舞,巴塘弦子為其后世遺風。經千余年的發(fā)展,成為藏族人民十分喜愛的一種民間歌舞。

  巴塘弦子是一種優(yōu)美抒情的藏族舞蹈,具有“長袖善舞”的特點,表演時,由數名男性持拉弦樂器“畢旺”(胡琴)在隊前演奏領舞。其余舞者則和他們一起邊歌邊舞。

  “三步一撩、一步一靠”是巴塘弦子舞的基本律動特點,其含胸、顫膝及長袖的繞、托、撩、蓋等動作形成了不同一般的地域舞蹈特色。每逢喜慶佳節(jié),1野營、勞動之余,人們聚集在“林卡”(林中空地)或壩子跳起弦子舞,男女不拘,人數不限。弦子音樂一般分前奏、間奏、尾聲三部分,音樂柔中有剛,優(yōu)美抒情,節(jié)奏富于舞蹈性。

  巴塘弦子是巴塘人民智慧的結晶。巴塘弦子舞中積淀著厚重的民族文化,折射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其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高。2000年5月,文化部正式命名巴塘縣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有著幾千首曲目的巴塘弦子成為了藏族民間音樂的最大寶藏,它是保存最完好的藏族音樂的“活化石”,其音樂和唱詞已經滲透到了藏族其他各種文學藝術當中,保護巴塘弦子對于保護藏族歌舞藝術、研究藏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上一篇:新龍油菜
  • 下一篇:熱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