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創(chuàng) 2019年07月29日
人民日報社記者鄺西曉。
四川日報川報觀察記者毛竹菊。
四川電視臺楊東昊。
本網(wǎng)訊 7月28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團走進甘孜州瀘定縣,來自中央和我省100名媒體記者于當天,在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紅軍戰(zhàn)斗過的地方等,進行了深入細致地采訪。此次大型采訪活動將為期四天,瀘定縣采訪結束后,還將到丹巴縣進行實地采訪。
通過親身感受長征途中,紅軍通過跋山涉水,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所到之處,為中國人民留下了不可磨滅、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那么,飛奪瀘定橋戰(zhàn)役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這也是中國革命通向勝利的關鍵戰(zhàn)役。
“記者再走長征路”,來自人民日報社、四川日報、四川電視臺的記者講述了他們是如何理解長征上,又是如何在新的長征路上,激勵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長征精神與當前偉大實踐結合起來,講好長征故事、傳承長征精神、凝聚長征力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理論指導和輿論力量。
“作為一名年輕的記者,能夠參與這次再走長征路的活動,本身就是接受精神和思想上的洗禮。通過了解,當年大部分紅軍戰(zhàn)士與我同歲,有些甚至還小,但這些同齡人卻以驚人的毅力和勇氣,完成了兩萬五千里長征史詩般的壯舉,讓我大為震撼?!眮碜匀嗣袢請笊缬浾哙椢鲿愿锌卣f,
之前她到過湖南、廣西、重慶,但來到四川后,才深深地體會到當年紅軍戰(zhàn)士的艱辛和不易。這種艱辛和不易,卻來自于紅軍戰(zhàn)士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信任和追求。
就是長征精神,對于鄺西曉來說觸動很大。他說,作為一名新時代年輕記者,更要拿好手中的筆和紙,講好紅軍故事,傳承紅軍精神,為中華兒女代代相傳,銘記于心,做新聞戰(zhàn)線上的有心人、負責任的人。
當問到再走長征路有何收獲時,鄺西曉認真地說,紅軍飛奪瀘定橋,是紅軍進入四川以來,一次非常重要的一個節(jié)點,也是一場史詩般的大戰(zhàn)役。面對紅色舊址保護得如此完整有序,當?shù)匕傩沼譄嶂约t色精神的傳承,鄺西曉高興之余,為當?shù)攸h委政府如此重視點贊,因為,這是一片紅色的熱土。。
“作為第一次行走長征路,感受可以用艱辛、感恩、傳承六個字,總結紅軍精神。”來自四川日報川報觀察記者毛竹菊在回答紅軍精神時說,當年紅軍突破國民黨封鎖線時,躍天險,過大河,前有圍追堵截,后有追兵在,卻能順利到達革命圣地延安,實屬不易??梢哉f,過去的80多年,甘孜人民對紅軍的感情仍然沒有退散,卻更加增進了感情。
“其實,當年的大多數(shù)紅軍戰(zhàn)士與毛竹菊同歲,卻依然按照使命和初心走長征路。而作為一名年輕人,更應該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泵窬請远ǖ卣f,對于來到瀘定有什么感受時,紅軍飛奪瀘定橋戰(zhàn)役,其實是由平均年齡在22歲的年輕人組成,卻不怕犧牲,英勇頑強,譜寫出一個屬于年輕人的英雄故事。這一英雄壯舉,更加激勵毛竹菊寫出鮮活的新聞報道,傳播好紅軍故事,以此成為鼓舞人、激勵人的新聞傳播者。
“作為一名90后記者,與大多數(shù)90后一樣。紅軍長征事跡和故事只在課本里面見過,重走長征路,讓我親身體會到,當年紅軍走過的路,卻是那么的艱辛和堅定的勇氣?!彼拇娨暸_楊東昊說,其實一路走來, 84年前的那場比意志、比精神的戰(zhàn)役,以紅軍的勝利而告終。通過此次重走長征路,特別是行走在有木板的瀘定橋上,望著波浪翻滾的大渡河,心里仍感害怕??上攵?,當年紅軍22勇士面對光禿禿的鐵鏈,不僅要搶占對面陣地,還要為后續(xù)部隊開路,而緊跟作戰(zhàn)的紅軍戰(zhàn)士,卻背著木板匍匐前進,將一塊塊木板艱難鋪上?!敖裉斓男腋I顏碇灰?,如果沒有當年紅軍的流血犧牲,沒有一場場戰(zhàn)斗碩果,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楊東昊說,我覺得長征精神是值得青年人永恒追求的精神。對于楊東昊來說,需要長征精神,需要有不斷克服困難的勇氣,才能夠走好自己的新長征。
記者 宋志勇 文/圖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