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9年11月01日
這是10月17日在布珠民居三姐妹客棧拍攝的徐朝日(左一)和布珠家人的合影。新華社發(fā)
10月17日在甘孜州雅江縣河口鎮(zhèn)香格宗村拍攝的布珠民居三姐妹客棧。新華社發(fā)
◎新華社記者
雪山下,一棟寬敞的宅院,坐落在318國道旁。宅院里,兩棟小樓色彩斑斕,藏式風格濃郁。
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幾乎每天都有騎行者、旅游者入住這里——布珠民居三姐妹客棧,坐標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河口鎮(zhèn)香格宗村。
55歲的布珠,是這座民居的主人。他身材魁梧,長發(fā)披肩,是典型的康巴漢子。一雙慈祥的眼神,令人倍感親切。
布珠說,過去他是一個純粹的牧人,從沒想到自己會結緣如此多的人。
2000年左右,川藏線興起了騎行熱,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成都出發(fā),騎行到拉薩,或為通過魔鬼式的騎行完成一段自我修行,或為領略沿途絕佳的高原風光。處在國道沿線的布珠家,成了一些騎行者的遮風擋雨之地。
“那時候沿途旅店很少,有些旅客就借宿在我們家。后來有人勸我開一家客棧?!闭勂鹂蜅5膩須v,布珠說,“川藏旅游熱讓我有機會做起了民宿,原本客棧的名稱叫布珠民居,后來有客人說,您家有三個女兒,何不叫三姐妹,更容易記?!笨蜅K煊鞋F(xiàn)在的名字。
到訪這里的人,無不為墻壁上密密麻麻的留言涂鴉所吸引:幸福,就是活在自己想要的狀態(tài);這是一場征服自己的旅行;有生之年,能有這樣一次“騎旅”,讓我的青春有不一樣的精彩;雅安7級地震,愿一切安好……留言記錄夢想,涂鴉寫滿溫情。
5年前,哈爾濱游客李國光和同伴在騎行川藏線時遇到大雨,衣服全部濕透了,凍得嘴唇發(fā)紫,臨時在客棧借宿。盡管語言不通,但布珠的妻子鄧珠翁姆拿出厚厚的藏袍給他們換上,熬上熱茶,煮上熱飯。李國光感恩于心,后來認鄧珠翁姆當干媽,每年都到客棧來看望。
一位朋友說,騎行川藏線,是希望在旅程中消化自己無處安放的情緒,又希望得到不期而遇的溫暖與包容。
姐妹客?;蛟S正是提供了這樣一個場所:不論國籍、不論民族、不論年齡,在這里都能得到布珠一家人熱情的接待。
62歲的徐朝日,2018年推車徒步川藏線時住在姐妹客棧。老徐說:“去年回到武漢老家后,我常常想起他們一家人的淳樸、善良。他們都是雷鋒?!?/p>
今年,老徐再次推著300多斤重的“簡易房車”徒步川藏線,專門到姐妹客棧落腳。從6月住進布珠家,老徐就再也沒有離開,如今在客棧居住已經(jīng)超過三個月的老徐,尋思著記錄這里的風土人情。曾是電工的老徐,平時幫客棧維修電路,做點家務,和布珠一家人親如一家,而布珠不收他任何費用。
令記者驚訝的是,像老徐這樣在布珠家免費吃住的不在少數(shù),最長的一位游客在他們家免費吃住了4年多,平時幫家里干點活,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宛如親人。有聾啞人、殘疾人到家里居住也不收費。有一支聾啞人騎游隊在布珠家得到了無私的幫助以后,無以為報便將隊旗留在了布珠家。
面對記者提出這樣是否怕虧損的疑問,布珠告訴記者,房子是自家的,成本不高,隨著游客越來越多,客棧還擴大了規(guī)模。“我們本來就是為了給過往的人提供幫助,只要能幫到大家就行。”
布珠說,不但不虧損,還收獲到了更多。有些游客主動幫助客棧做家務,有些回去以后還會寫信過來,這種物質外的回饋更讓他感到開心。
2010年,一位武漢的客人給布珠郵寄來印著“九陽神功”“九陰真經(jīng)”等字樣的筆記本,如今成了游人的留言本,整整裝了一大筐:
“這是我一路遇到的最有感覺的一家旅舍,喜歡這個地方,這里的人?!?/p>
“來到這兒我不想走了!熱情大方的一家人,美麗舒適的藏家民居,可口美味的美食,來走川藏線是我最正確的選擇?!?/p>
“廣闊的草原,雄偉的高山,養(yǎng)育了藏族人民山一樣寬大的胸懷,熱情、寬容,每一樣都感染著我們,謝謝你們,讓我們一路把愛傳播下去?!?/p>
如今,剛剛大學畢業(yè)的小妹妹格德措姆回到家?guī)椭改附?jīng)營客棧,記者從她的微信朋友圈中看到,類似這樣的留言還有很多??粗@些留言記者不由領悟,姐妹客棧人氣興旺的“秘籍”所在。
吸引游客的絕不只是民居美食,而是這里的人。他們,讓你能感知真善美!他們,讓你和人性中的美好相遇!他們,是川藏線上比自然風景更美的景色。
或許正如一名游客在筆記本上寫下的:
“遙望山川的地方,有一塊夢境,布珠人家。藍天浮云的山下,有一個游子的家,布珠人家。風雨走過,大好河山,只逐人心向善。愿善永恒,愿人永善,布珠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