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乾隆御碑游記

甘孜日報    2022年09月16日

◎楊全富

千百年來,這里有著太多的故事流傳。那時候,只有在河面最狹窄的地方,才有一兩座“伸臂橋”。而河面最寬闊的地方,只有幾艘牛皮船供人們出入。只是,河面寬闊,蕩著這樣的船只穿行,曾有過船只在激流之中顛覆的時候,也成為了人們的噩夢。

霧氣最終全部散去,陽光從云層后跳躍出來,將柔和的光線灑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仿佛就是從天上傾瀉而下的水流,在這一片土地上流淌。與河谷兩岸的山、石崖、藏寨以及站在峽谷旁欣賞美景的我們組成了一副色彩斑斕的曲調(diào),在峽谷間奏響。我們的汽車駛離去往金川縣城的那一條馬路,跨過一座橋梁,向右一拐后,再走上一千余米,就來到乾隆御制碑亭所在地。

乾隆御制碑亭建在半山腰上,一條長長的石階連接著河谷與碑亭。石階順著山勢而建,每走上一二十級臺階,就有一處小平臺。此時,日頭正盛,在這樣的石階上行走,一層細密的汗珠一下布滿了裸露的皮膚上。往上,石階上修建有一座仿古石砌建筑體,正中央書寫著“昔嶺”兩個大字。公元1748年,清軍決定集中優(yōu)勢兵力從昔嶺的色爾力山梁突破,直搗大金川老巢刮耳崖。六月十四日,清軍集結(jié)四萬多人,這個人數(shù)差不多是大小金川的總?cè)丝跀?shù),大舉進兵!署總兵任舉、副將唐開中、參將買國良三路進攻昔嶺!在激戰(zhàn)中,買國良、任舉先后陣亡,唐開中身負重傷,清軍慘敗,一片尸山血海!對于金川土司的一個重要據(jù)點勒烏圍,是其籍以發(fā)跡的官寨。當(dāng)年,清軍將土司及其兵士圍困于此。然而卻久攻不下。最后,切斷了據(jù)點里的水源,土司守軍不戰(zhàn)自潰。再往上,修建有仿古石墻,上面書寫著“刮耳崖”。是清軍進攻金川時遇到的最后一座據(jù)點?!肚逡唤y(tǒng)志·懋功屯務(wù)廳》: 刮耳崖“在崇化屯東十三里。懸崖峭壁,形勢險阻”。當(dāng)年,官兵攻破勒烏圍后,金川土司索諾木和親信逃亡刮耳崖,清軍分三路挺進,繼而將刮耳崖團團圍住。次年二月,索諾木請降,被清軍押往北京,處以死刑。整個戰(zhàn)役因此而終結(jié)。走過這兩個石砌建筑后,就來到了乾隆御碑所在地。該碑座東向西,面對大金川河。碑面上刻著“御制平頂金川勒銘噶喇依之碑”幾行大字。碑為穹降形碑首,碑首上浮雕二龍戲珠圖案。碑身為長方形,正面以漢文刻平定金川喝拉依戰(zhàn)事史略,全文447字。碑身背面以滿文和藏文刻與正面漢文字內(nèi)容相同的碑文,碑高4.50米,寬2米,厚1.30米。碑下為龜座,座高0.80米,長4.30米,寬2米。該碑外建有碑亭,碑亭為木結(jié)構(gòu),上面有頂,而四周則以木頭支撐。將中間的石碑覆蓋起來,以免風(fēng)吹雨打。碑亭平面呈方形,而寬3間4柱8.30米,進深亦3間4柱8.30米。

該石碑上用四種文字篆刻。漢文共有480字“御制平定金川勒銘噶喇依之碑。向不云乎,弗加征而自臣屬,渭之歸順。始逆命而終徠服,渭之歸降。若今索諾木之窮蹙,率弟兄出碉獻印,不但不可謂之歸順,即歸降亦不可得。而方彼其抗命相拒,歷五年之長。茲已密圍巢穴,火器圍攻,腹心潰內(nèi),羽翼失傍(官軍初圍賊巢,蟻眾猶負隅抗拒。我兵用大炮四面環(huán)擊,賊自揣力不能支,日形窘迫。先是逆酋之母、姑、姐、妹情急來投,自請遣人回巢招諭。索諾木乃遣其兄罔達克、彭楚克,以次詣營懇求,皆就拘系。其黨惡之布籠普、阿納木等先后求降。山塔爾、薩木坦等并經(jīng)擒獲。于是進圍益急,賊勢日蹙。官軍復(fù)摧其近碉,斷其水道。番眾恐懼,紛紛潰出。索諾木遂率其兄弟莎羅奔甲爾瓦、沃雜爾斯丹巴,及兩土婦,并助惡之大頭人丹巴沃雜爾、阿木魯綽窩斯甲、尼瑪噶喇克巴,偕倆喇嘛,挈屬二千余人出寨。逆酋跪捧印信,群泥首乞命。由是罪人斯得,獻俘奏凱)。方將 (琢)砦搜穴,利斧其吭,生擒亦易,旦夕滅亡,乃始匍匐請命,又安得比之肉袒牽羊。噶喇依者,蓋其世守官寨,故多深塹高墻。我?guī)熑f層險歷,千戰(zhàn)威揚。譬之大木已盡去其枝葉,則本根亦可待其立僵。然而逆賊有言:官軍若至,當(dāng)毀其重器,聚族焚而自戕。使果如所云,則雖獻馘蕆事,終不如生獲盡美盡善之慶。是蓋兇渠罪大惡極,而且貪生茍延,以致獻俘闕下,明正典刑。于是疆界厥地,屯戍我兵。鎮(zhèn)群番而永靖,樹豐碑以告成功。歲在丙申仲春日吉時良”從碑文之中,指出歸順與歸降的界限,當(dāng)時索諾木曾在勒烏圍兵敗之后,提出歸降,然而,乾隆皇帝早已對索諾木之流反復(fù)無常的行為所憎恨,加強了對敵人的圍攻。于是,敵酋只得在最后一個寨壘刮耳崖,不得已選擇投降。直至后來的押解進京,死于非命。在碑亭四周的墻壁上,繪制有“攻克日旁一帶戰(zhàn)略圖”、“攻克勒烏圍戰(zhàn)圖”和“攻克噶喇依報捷圖”等圖案。圖案中,在崇山峻嶺之間,清軍與土司兵浴血奮戰(zhàn)的場景。其中尤以攻克勒烏圍和刮耳崖的戰(zhàn)事最為激烈。山坡上,古碉下,刀來劍往,一場殺伐之戰(zhàn)躍然眼前。耳間,仿佛聽見了刀劍碰撞之聲和士兵的哀嚎聲。

當(dāng)我走出碑亭,站在碑亭旁的觀景臺上。大金川河谷絢麗多彩的畫卷在我眼前徐徐展開。沒想到,這一段大金川河兩岸的風(fēng)光,竟是那樣的美妙、奇崛。嶙峋的山石與厚重的黃土、遠處的山谷與近處的懸崖……縱深中蘊藏著險峻和遼遠。險峻的山峰下,一座座藏房沿著河谷兩岸排成一長列,使得險峻之間多了平和與美麗,相映成趣,深深地吸引了人們的目光,觸動著人們的思緒。

在回去的路上,汽車在馬路上疾馳。馬路旁,大金川河谷愈加的開闊起來,那條河流忽然間沒有了束縛,安靜了許多。陽光灑在河面上,粼粼波光層層疊疊,似乎有千萬尾魚在水中游弋、翻騰,我想,也許是那些細甲魚在追隨陽光,一路前行吧。

就在我即將離開金川地界時,我再次將車停放在路旁,回望這日夜兼程不歇的河流。只見河水卷著褐色的泥沙,洶涌澎湃、不知疲倦地向遠方奔流。光影中,河流變換著色彩,在青山峽谷間激蕩,如丹青妙筆,隨手一揮,描繪出最壯美的畫卷。


  • 上一篇:裁縫
  • 下一篇:高原朗讀者

  • 本文地址: http://thewayofeft.com/html/wh/xkbrw/83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