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為亡靈彈奏

《甘孜日報》    2014年04月08日

 
   清明細雨,記憶如煙,滴落之聲仿佛來自天堂。是河水業(yè)已蘇醒了吧,兩岸垂柳翩翩起舞,宛若風(fēng)中嬌羞的新娘。花色也在一夜間砰然了,將盡數(shù)哀婉調(diào)成一份春意的拼盤。正所謂:“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清明是緬懷亡靈的時節(jié),寄一份哀思遙望逝者。而蘇軾的這首《東欄梨花》,并沒有一味地停留在追憶上,詩人潑墨為春,堪比人生,充滿了浪漫主義者的情懷。較之以杜牧的《清明》,少了些許傷感,多出幾份唯美,吟詠間透著一腔生命的禮贊與熱愛。
   還是《清明》,宋代王禹偁則蕭條了許多:“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盡管詩中所抒發(fā)的,是作者遭遇貶謫之時的心境,但他仍然借燈夜讀至破曉,勤于自勉而不息,這或許也是其最終為朝廷召還之基石吧。此外,王禹偁的這首詩亦點出了與清明相關(guān)的一個節(jié)日,也就是清明節(jié)的前身——寒食節(jié)。
    春秋時期,智者介子推外應(yīng)強敵,內(nèi)安亂政;在晉國大亂,協(xié)助太子重耳出逃途中,介子推為確保太子安危,不忍其忍饑挨餓,竟尋得一個無人處,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烹而獻于重耳。這便是史上著名的“割股奉君”。然而,重耳當(dāng)時感動涕零,卻在他重拾山河,成為晉文公并封賞功臣之時,獨獨忘掉了介子推。待得晉文公想起他時,介子推已隱居山林,不肯復(fù)出。晉文公便命人放火逼其下山,豈料,竟將介子推母子燒死在一棵柳樹下。
   柳樹洞中,藏有一錦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晉文公失聲慟哭,并將此日定為寒食節(jié),舉國禁火。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見那老柳樹死而復(fù)活,便賜此樹為“清明柳”,又將寒食節(jié)的次日定為清明節(jié)。由此,清明節(jié)便成了掃墓,踏春,祭奠先人逝者的日子,并一代一代傳承至今??蓵r光如水,掠過年輪也滌去了歲月的痕跡,人們往往只記住了清明,而淡忘了寒食,就像人們僅僅奉行著祭拜形式,卻難得憶起介子推,這樣一位赤心重情,淡泊名利的義人。
   不久前,上網(wǎng)看到一種叫“網(wǎng)祭”的虛擬祭掃,即在網(wǎng)絡(luò)空間焚香,燒紙,從事各種祭奠活動。說是這樣既節(jié)減,也便捷。我并不認同清明祭奠,太過鋪張,卻也不敢贊賞這類以網(wǎng)絡(luò)形式,大肆取代傳統(tǒng)文化的模式。何況,天公還是比較溫暖的,即便是“故園腸斷處”,也還是“日夜柳條新。”清明不僅是哀悼、追憶之日,也還是踏青、植樹、流連春色之時。緬懷逝者,更是對生命的珍愛與憧憬。
   有一本書的名字叫《為亡靈彈奏》,是西班牙作家塞拉的小說。我想借此寓意獻給這個溫暖的春天,讓我們?yōu)橥鲮`彈奏,為我們自己而歌唱吧。(許永禮)
 
 
 
  • 上一篇:丹巴婚慶禮儀(上)
  • 下一篇:“大話”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