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沈村的漢磚、漢瓦和漢墓

甘孜日?qǐng)?bào)    2019年09月20日

◎董祖信

沈村,“古名沈邊,意為沈黎郡之邊鄙,古渡口。民國初始名沈村,曾名沈村大隊(duì)。原有耕地1591畝,人口1297。主產(chǎn)水稻、小麥等?!鄙虼灞ぷ樱芭_(tái)地,清代設(shè)驛站于此,故名。明、清兩代,為沈邊長官司駐地?!颉x‘沉’,古文‘沈’,‘沉’通用。(《瀘定縣地名錄》1986年6月編)”。

引用上面兩段文字是因?yàn)椋阂唬?、沉、澄等漢字在古代通用假借,是對(duì)的。但“民國初始名沈村,是錯(cuò)的?!薄陡事端绿颇箽埍怪俱憽份d:“……公亹亹抱德,實(shí)為‘澄村’,…….?!边@個(gè)“澄村”,就是今天的“沈村”,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二,明、清兩代的沈村,不僅包括今天的沈村田壩、汪家包、宜牧,還包括今海子村。沈邊余土司在沈村有上衙門、下衙門,還在海子上修有臨時(shí)衙門。歷代的沈村多有戰(zhàn)亂,余土司經(jīng)常往返于二地處理事務(wù),所以人們常把海子說成“沈村海子”。

沈村古道的歷史,就是瀘定的古代史,也可以說是今天甘孜州的古代史。

《四川郡縣志》載:“《禹貢》分九州,《周禮.職方氏》九州,蜀皆列梁州之域。”今天的甘孜州,位居梁州之西,從遠(yuǎn)古就有道路與內(nèi)地和中原相通。《史記.五帝本記》載:“黃帝有二子,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降居江水(岷江上游的一段);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礱江)。《索隱》云: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之國也。《五帝紀(jì)》又云: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是為帝顓頊?!?/p>

《華陽國志》《漢志》注:“鮮水(今鮮水河)出牦牛徼外,南入若水(雅礱江)?!滨r水河、雅礱江都在甘孜州。黃帝的兒子昌意降居(分封)的若水,應(yīng)該就在今甘孜州境內(nèi)爐霍、道孚、雅江一帶。昌意娶蜀山氏女生高陽,后為顓頊帝,入主中原。昌意由石牛道入蜀,由蜀西古道經(jīng)臨邛(邛崍)、漢嘉(雅安)、嚴(yán)道(滎經(jīng))、清溪(今漢源)至筰都(瀘定縣興隆鎮(zhèn)沈村)以溜索渡沫水(大渡河),再經(jīng)牦牛古道抵達(dá)他的封地——若水(雅礱江)地區(qū)。顓頊入主中原則由原路返回帝都。

商朝末年,周武王討伐商紂王,許多友邦及庸、蜀、羌、牦、微、盧、彭、濮八個(gè)西南夷小國,率兵至商郊牧野,助武王伐紂。有史學(xué)家說前去中原參戰(zhàn)八國中的牦,就是以其地產(chǎn)牦牛而得名,因這個(gè)國家用牦牛尾巴作旗幟,故稱“牦牛國”。周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為蜀侯,……張若為蜀守。三十八年(即秦昭王三十年),蜀守“張若因取笮(今瀘定沈村)及(其)楚江南地也。(《華陽國志》劉琳注)”張若取笮后,即在笮都(瀘定沈村)置笮都縣。這便是漢朝司馬相如向漢武帝所說的:“(蜀西古道即“邛笮古道”和“牦牛古道”)……秦時(shí)‘尚’(還)通為郡縣。……”。這個(gè)“尚”字,說明顓頊帝父子二人走過的這條古道,秦以前就通,秦朝時(shí)還通,沫水之濱的笮都及若水一帶還作為郡縣,納入秦的版圖。

漢朝,漢武帝派司馬相如為中郎將,建節(jié)往使?!啊抉R長卿略定西夷。邛(今西昌)、笮(瀘定沈村)、冉(今汶川)、駹(今茂縣)斯榆(今天全縣始陽)之君皆請(qǐng)為內(nèi)臣。附邊關(guān),關(guān)益斥,西至沫水(大渡河)、若水(雅礱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方位詞用得非常準(zhǔn)確,因?yàn)橼觯ń裎鞑┰谖髂?;冉、駹在西北,只有沫水、若水才在西。到了元鼎六年,太史公司馬遷又奉漢武帝之命“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今西昌)、笮(今瀘定沈村)、昆明。(《史記》)”后來,南越又反,漢武帝發(fā)兵平亂。“南越破后,及漢誅 且蘭、邛君,并殺笮侯……乃以邛都(今西昌)為越嶲郡,笮都為沈黎郡(郡治在今瀘定沈村),冉、駹為汶山郡(《史記.西南夷列傳》)。”這便是沈村的古代史、古道史和建制沿革。

近年,在沈村白馬古冢,發(fā)掘了大量的古磚及兩匹繩紋大瓦,經(jīng)四川省文物專家鑒定為“漢磚”和“漢瓦”。由此可知沈村白馬古冢不是唐代劉王墓,而是漢代的一位將軍古墓。瀘定甘露寺西南方回填的唐墓內(nèi),埋有大量的唐磚,并沒有花紋,與沈村漢墓的漢磚完全不一樣。

最后,還是用著名藏學(xué)家任乃強(qiáng)教授的一段短文來作為本文的結(jié)尾:“沈村,漢沈黎郡治也。大渡河水流湍急,惟此處稍平緩可渡皮船亦可施索于兩山之間,故沈黎郡治又稱‘筰都’。并因商業(yè)之盛發(fā)展成為筰國,為漢開沈黎郡奠基。直至唐代,漢藏交通仍以沈村大渡口為要道(《任乃強(qiáng)藏學(xué)文集》)?!?/p>





  • 上一篇: 巴格嘛呢石經(jīng)墻的前世因緣
  • 下一篇:黑色隱身帽

  • 本文地址: http://thewayofeft.com/html/wh/xkbrw/5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