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康巴彝族婚俗(續(xù))

《甘孜日報》    2013年12月30日

   摔跤比賽及禮金 

    吃完飯以后,按習(xí)俗,新郎家要主動派出摔跤手跟送親的人摔跤,為婚禮助興。摔跤時,先由主家招呼雙方各出二名小孩于地上相摔,不一會兒,兩邊又走出身強力壯的大漢,將小孩拉開后開始摔跤。勝者一方振臂歡呼。接親時,摔跤一般是女方家要主動,俗話說:“來者不強,即不能將女子接去”。第二天,將新娘送至男方家,在婚宴上飲酒后又開始進行摔跤比賽。這時男方家要主動,可以有報復(fù)之意。但摔跤比賽如在女方家沒有舉行,那么男方家也就不舉行了。

    按彝族的古老習(xí)俗,結(jié)婚時新娘的舅舅、哥哥、兄弟要拿禮品。新郎家要用木盤裝上禮金,倒上酒,雙手端給新娘的舅舅,這是彝族姑舅表優(yōu)先婚的一種婚俗。在彝族生活中,人們對舅舅非常尊敬,如像爾比爾吉說:“沒有舅舅可把水井當(dāng)舅待”。“蕨芨無舅舅,草頭朝下彎,杉樹無舅舅,杉板任人砍,竹子無舅舅,筆捎兩節(jié)彎”。所以彝族歷來是姑家的女兒由舅舅選擇剩下后,才準(zhǔn)許嫁給外人。因此,彝族在結(jié)婚時,除了給舅舅多敬獻半邊豬頭外,還要給叔叔、哥哥發(fā)放禮金。然后按其他人應(yīng)得的禮金發(fā)放給他們。如果新娘家族對此婚禮有擔(dān)保者,所得禮與新娘的叔叔均分,彝族稱家族禮金為“唯哲”;即使是沒有家族擔(dān)保此婚事,一般,新郎家要象征性地給幾塊錢,或者拿出幾角零零星星的錢,向空中拋出,意為家族的禮金被天神拿走了,彝語叫“唯扣母爾色”。最后才給背親者和伴娘付錢,彝語叫“席勒哲”。彝族背親者的錢,要在新娘家付給接親者的基數(shù)上多添一點。同時,新郎家要拿出幾元錢特意給護送新娘來的小孩,俗稱喜錢或零花錢。過去彝族的婚俗禮節(jié)相當(dāng)復(fù)雜,所給的禮金也特別多,花費的彩禮相當(dāng)多,比如給新娘的舅舅的禮物一般都是一匹駿馬,給新娘的叔叔的禮物是一頭牛,給新娘的哥哥的禮物是一只羊。給新娘一匹駿馬,給送親隊一頭牛,還有給新娘的家族頭人三砣銀子,給每個送親人一錠銀子。

    隨著時代的變化,彝族婚禮上給新娘的禮物,只是象征性地給幾塊錢或者只支付新娘路上的車船費和住宿費,給其他送親者每人一元或者五元人民幣就行了。發(fā)完禮金后,主客雙方的人都要到屋外互相告別。屆時,主人家還要前來送行。一面安排:向客隊敬酒,發(fā)放差旅費,并對客隊加以說明,由于種種原因照顧不周,請客人們詳解之類的客套話;客人走時,主人家還給客隊送煙和酒,數(shù)量不限,彝語叫“呷沙依”、“伴隨酒”、“呷沙執(zhí)”,意思是叫客人在回家的路上抽,在路上喝。有的地方還將紙煙或是蘭花煙抓給客隊;再把喝剩的酒一起裝在一個壇子里端給客人。一面安排:能說會道的長輩和精明強干的小伙子及新郎、新娘在內(nèi)的七至九人(人數(shù)必須是單數(shù),意味著牢固之意),背著酒肉、雞蛋、炒燕麥面等食物,護著新娘回娘家。新郎家要給新娘家送去酒和炒燕麥面,每樣二十斤,有的要牽去一只綿羊,彝語稱為“色優(yōu)”;另外將頭天所宰殺的豬膘肉一大塊,叫送親隊帶回新娘家,讓新娘的父母共享,以示新郎家已圓滿完成了結(jié)婚任務(wù),請娘家人放心。

   另外,新娘的去留要看新郎家的安排,新郎家則要根據(jù)他們的習(xí)俗做決定。如果老前輩們的婚禮中,新娘剛接來就留下,且后代兒孫比較繁榮或者吉利的話,那么后代兒孫的新娘也要留下來,過幾天才讓她回娘家;如果他們的前輩中沒有留下新娘過夜的,這次也不能留下新娘,讓新娘隨同送親人員一起返回娘家,而且護送人員和新娘仍然順著原路返回。新娘結(jié)婚時所穿的新衣新裙子新毛織品,則叫新娘的親哥哥親兄弟們背,如果新娘的哥哥兄弟們年少背不動的話,則打酒給其他人喝后,讓他們幫著背。(沙馬魯石)

 

 

 

  

 

  • 上一篇:傳遞三代人的踢踏情緣
  • 下一篇:松石寶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