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遙思端午情

甘孜日報    2023年06月20日

◎康定市回民小學六年級三班 曹格煒

幽幽粽情,又逢端午。一行青艾,一縷粽香,寄于流年,藏于歲月。粽子,是端午節(jié)最溫暖的記憶,在塵世煙火中維系著血濃于水的情感。吃粽子、飲雄黃,插艾草、戴香囊,賽龍舟、誦詩詞,能讓我們體會傳統(tǒng)的民族風俗,品味厚重的歷史文化。

每逢端午,總是讓人情不自禁地懷念起偉大詩人——屈原。一個仰天唱《九歌》,俯首吟《離騷》,煢煢孑立,上下求索的人?!芭e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ji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情操,“阽余身而危死兮,覽余初其猶未悔”是他的精神。追逐一顆遠古的恒星,用糯米香味的漢字,塑造了一尊不朽的雕像,成為世人矚目的輝煌。

雖然屈原已離我們而去,然而,他的精神卻綿延千年,深刻地影響著中華民族。他的追求真理、寧死不屈是我們珍視的道德準則和人格尊嚴,他那愛國的赤誠之心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化不朽的經(jīng)典。這些珍貴的價值觀念,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浩蕩文明。我們應該珍視并傳承這些歷久彌新的傳統(tǒng)文化和價值觀念,讓這種氣節(jié)、情操、精神永遠在我們心中閃耀。

又到棕香清幽的日子,艾香、棗香,那是端午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記得去年,端午清晨,天邊泛著魚肚白,露珠懸在葉尖。我與母親早早趕回了外婆家,撲面而來的清透香氣氤氳在小院中,那是艾葉的味道,混著晨露,清新澄凈。外婆聽見聲響,連手中的粽葉都忘了放下,踩著一地晨露的濕潤,邁著細碎的步伐,笑臉盈盈地趕來迎接我們。

坐在樹影籠罩下的石桌旁,歇歇腳的功夫,外婆幾個進出,石桌上就擺滿了碗盆,那里面裝著身著紅衣,瑪瑙一般的大棗;飽滿而色澤鮮艷的果子;手掌一般寬的濃綠的粽葉……

但我卻未看到飽滿透亮的糯米,于是我低聲詢問外婆,外婆用粗糙的手摩挲著我那柔軟的頭發(fā),讓我跟她一起去廚房。我看到了那泡了一夜的糯米,粒粒分明、潔白如玉,此時都相互倚著,慵懶得沉甸甸,像是飲了一夜的瓊漿,濃睡不消殘酒。

外婆將兩束葉子散亂地鋪在白瓷的盆里,再澆壺滾燙的水,水汽升起,攜裹著裊裊清香如同沸水沖茶,將葉里蘊著的香氣點染出來,那香氣就像活了一般,在外婆手里,哎,清香原來可以生長。

雖然外婆的粽子簡單至極,只放紅棗和糯米,青翠的葉裹紅白的餡,不膩不甜,原始、純粹,但卻有著獨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戀。今天我心血來潮,欲親手包出今年的端午粽。粽葉泡在水中,流散出一股不易覺察的輕淡氣息:紅棗的蜜香若有若無,淡淡的隱于悠悠艾香里,散在院子中的草木花香中。我學著外婆的樣子,捧起一片粽葉,卷曲為筒。舀一勺糯米填入葉間,取幾顆飽滿的果子藏入糯米,再放入一顆大紅棗,讓它被溫潤的糯米擁于中心。百般嘗試過后,一個其貌不揚圓鼓鼓的粽子在我指間誕生,左瞧右觀,總覺得這個“作品”一言難盡。外婆卻笑著舉在手心,笑著道:“我家孫兒包得好著哩!”說著,她取出了精心準備的紅色絲線,細致地纏繞在那個與眾不同的粽子上。

沸水冒著泡,熱氣升騰,一個個小粽在鍋中上下翻滾,粽香四溢。蜜棗的濃香和著艾葉淡香與草木花香,這是我熟悉的端午的味道。粽子在鍋里咕嘟咕嘟地響,是端午的歌謠最貼切的唱腔,香氣從廚房溢出,蕩漾在整個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門口張望。外婆說,孫兒不急,越煮越香。外婆的粽子包了三層葉,煮的時間越長,米越軟糯,越能浸透葉的清香。外婆把火燒得細長,我和母親在端午的溫熱中睡去……醒來時,粽子便已煮好,外婆已經(jīng)涼在盤里。

艾葉青青,粽香濃濃。我撥開粽葉,晶瑩的糯米擠挨在一起,潔白溫潤,輕咬一口,果子的香甜流出,充斥著口腔,咬下半顆紅棗,濃郁的蜜香涌上心房,這粽子濃烈的香甜久久難散。

待回到繁忙的生活中,蕩漾在心房的蜜棗氣息與果子清香,才下鼻尖,又上心頭。一陣艾香、一口粽香織成家的味道;一股愛意、一段陪伴譜寫家的樂章。

時間流逝,我在端午的歌謠中成長,外婆卻在我的鮮嫩反襯下日漸白頭。端午在即,滿還期待,端午的歌謠又響起,外婆的粽子隔著時光與我相思凝望。

指導老師:楊蓉


  • 上一篇:特別的端午節(jié)
  • 下一篇:端午節(jié)的自述

  • 本文地址: http://thewayofeft.com/html/wh/kcwh/89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