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江孜

甘孜日報    2019年10月21日

◎楊全富

在晨曦中,我和妻兒離開了拉薩,向著日喀則方向前進。

從拉薩出發(fā)時,天空中堆積的烏云漸漸散去。走過一段高速路后,馬路又再次匯合到國道318線上。路旁不時閃現(xiàn)過一座座藏房,在每一座藏房樓頂,最耀眼的是那一面面五星紅旗,在晨風中隨風飄揚,喚醒了沉睡的村莊。路旁的樹木多以白楊林為主,沒有遮天蔽日的氣勢,然而一株連著一株,排列得整整齊齊的,仿佛是一個個哨兵,挺直了腰身,接受著路人的檢閱。

曲水縣是我們此行必經(jīng)之地,雖然沒有停留下來,然而臨近318縣旁寬闊整潔的街道,已讓人喜愛上了這座城市??v觀整個曲水縣,東、西部要比南北高出許多,一座座山峰連接在一起,據(jù)說這些山峰就是念青唐古拉山的一條山脈。

汽車在國道318線上繼續(xù)行駛,路旁的山勢開始險峻起來,雅魯藏布江在河谷底急速的穿行,撞擊到兩岸的巖石時,發(fā)出震耳欲聾的響聲。也許是海拔高度較高的緣故,路旁的樹木多以矮小的灌木叢為主,也有一些楊樹、柳樹,但都不甚高大。這樣,那些裸露的巖石沒有了偽裝,忽然間顯得異常的危險,仿佛一不小心就會掉落下來。汽車在這樣的馬路上行進了約二十里地的樣子,終于,山勢不再陡峭,河谷也一下開闊了許多。路旁的山石上,忽然間多了許多藏文字母??粗@些熟悉的藏文字母,我想,我們已進入了尼木縣境。在1300多年前,藏王松贊干布的大臣吞彌桑布扎在尼木縣創(chuàng)造了藏文字。在尼木縣,同樣凝聚著藏民族智慧,有著悠久歷史的還有藏香、雕版和藏紙,并稱為“尼木三絕”。當時也很想去縣城里看看藏香的制作過程,并買上一兩束散發(fā)出濃濃香味的尼木藏香,由于還要趕往江孜,因此只得作罷,繼續(xù)向前行駛。

汽車再往前行,就進入了日喀則市境內(nèi)。日喀則,藏語為“溪卡孜”,意為“最如意美好的莊園”。路旁是一望無垠的田地,田地里青稞苗長勢喜人,碩大的麥穗壓彎了粗壯的麥稈。風吹過,麥浪滾滾,那密密層層的青稞苗里忽然間多了許多移動的小黑點,原來是勤勞的人們正在田地里為麥穗追肥、澆灌。遠處的山腳下,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繞過村寨靜靜的流淌。這條河流就是橫貫日喀則的年楚河。年楚河,發(fā)源于喜馬拉雅北麓。是雅魯藏布江中游最大的支流,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桑珠孜區(qū)。當?shù)厝朔Q“年曲”、“釀曲”、“娘曲”。相傳蓮花生大師所持盛甘露的寶瓶寄放在寧金崗桑雪山處。此后,甘露水就不斷從雪山流下,讓人們品嘗甘露,故名“年曲”。該流域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美,自古是西藏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區(qū),有“西藏的糧倉”之稱,為此,日喀則市又被稱為“青稞之鄉(xiāng)”。

在日喀則市外稍作休整后,向目的地江孜縣進發(fā)。

車過白朗縣,眼前的山峰不再那么高大,仿佛受到了極地氣候的壓迫似的,一起低下了頭顱,不再有盛氣凌人的感覺。在這樣的河谷底穿行,因為沒有了大山的阻隔,視野一下開闊了許多。我們匯入到車流之中,向著江孜而行。車窗外不時閃過長滿青稞苗的田地,還有綠油油的柳樹,有時候還可以看到一兩只白色的鳥雀從田地里驚起,奮力向著遠處的河岸飛去。這里的民居大多只有兩層,全部是石木結構。房屋從一樓到二樓渾然天成,只有一座大門可以直通房屋內(nèi)部。因此,只需要一把掛鎖或者一個門栓,就能將房屋的通道完全緊閉。房屋的窗戶大多選用寬敞明亮的雕花窗戶組成,窗邊的木板上用刨子雕刻出棱角分明的正方體,并讓上紅白相間的顏料,增強了立體感。窗戶因為采用雕花窗,因此,室內(nèi)光線充裕。

越接近江孜縣城,地勢越趨平緩,天地的界限也仿佛沒有那么分明,渾然天成。在平原之上,卻多了許多高約幾十米到一百余米不等的小山峰,仿佛是海洋之中的燈塔,指引著人們向著雪域深處前進。在這些小山峰上,還殘存有許多用泥土夯筑出來的城堡,其中大多是用來抵御入侵者的入侵。還有一些特別險峻的小山峰上,從殘存的建筑規(guī)??梢钥闯?,這些建筑群在當時所有的建筑中,占地之廣,修建之精妙是其它建筑無法比擬的。從路旁的指示標志看,這些都是歷代藏王所居之地。

從年楚河邊向遠處看去,江孜縣城已一覽無余的展現(xiàn)在眼前??h城后是綿延起伏的山嶺,猶如一道屏障將整座城市攬入懷中。而縣城的面前,是一望無垠的田地,青稞苗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更加的嫩綠??h城左邊的平地里,有一座突兀的小山包,雖然高度只有一百余米的樣子,然而在平坦的土地中,如雨后春筍突然冒出了地面,鶴立雞群,讓人不禁慨嘆。這座山包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座完整的古堡順著山包上的小山脊修建了起來,更顯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風格和偉岸來,這就是因為抗擊英軍入侵,西藏軍民浴血奮戰(zhàn)之地的宗山城堡。

14世紀初,建立江孜宗政府,作為拉薩的門戶。藏語“宗”意為城堡、要塞,也是原西藏地方政權縣級行政單位的名稱。主要有宗本(縣長)辦公室、經(jīng)堂、佛殿及各類倉庫等,依山勢而建,城堡既是山峰,山峰既是城堡,早已融為了一體。

根據(jù)資料,宗山抗英發(fā)生在光緒30年(1904年)。光緒29年(1903),由榮赫鵬率領的英國近萬人的武裝使團從印度、經(jīng)錫金由亞東進入西藏,一路進攻,在1904年4月11日到達江孜。他們憑著先進的武器,強行推進,濫殺無辜。13世達賴下令西藏軍民抵抗,江孜境內(nèi)16歲至60歲的男丁被緊急征召抗英。西藏軍民在宗山上用土制槍炮頑強抵抗兩個多月,終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武器落后及火藥庫意外爆炸,彈盡糧絕,全部壯烈殉國。英軍的目的是攻占拉薩,簽訂不平等條約,所以江孜是必經(jīng)之路,宗山就成為必爭之地。藏軍以劣勢武器在宗山城堡與圍攻的英軍激戰(zhàn),損失慘重。7月7日,宗山城堡失守。守衛(wèi)宗山城堡最后的藏軍不愿被俘,全部跳崖壯烈犧牲。

站在宗山城堡下的廣場上,你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宗山城堡的高大與雄偉。整座城堡與山渾然天成,山體成臥象狀,五十米以下全為山石,由于海拔高度等因素,只有一些耐旱的植物稀疏的分布在崖縫之中。五十米以上,就可以看到原來殘存下來的墻體。象尾處是進出整座城堡的必經(jīng)之地,大門由堅固耐用的原木初加工而成。大門口應該屬于第一級平臺,高出地平面約四米左右。大門的兩側,有突出的山體。修建有巨大的堡壘,堡壘下全用石頭修建而成,墻壁之間細微的縫隙都被泥漿所填滿,毫無著力點。即顯示了當?shù)毓そ车母叱妓嚕矠樽谏降氖匦l(wèi)多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堡壘上半部分用厚實的泥土夯筑而成,四面八方都預留有射擊孔。這種土墻在幾百年的歲月里,歷經(jīng)風雨的磨礪,戰(zhàn)爭的洗禮,依然倔強的挺立在宗山上,不得不驚嘆土墻的堅固。

從大門進去,一條寬闊的石板路呈階梯狀向上延伸。石板路旁是高約一米左右的石墻,厚實的墻體上鋪滿了黃色的泥土。拾階而上,沿途都有小的堡壘分列在石板路兩旁。在第二級平臺處,有寬闊的場院,高出地平面約三十米左右。再往上而行,是第三平臺處,修建有高大的宮殿式建筑。吐蕃王朝末代贊普達摩(朗達瑪)之孫貝考贊曾在江孜喀山頂修建宮殿,后江孜法王帕巴貢桑布在其宮殿舊址上修建“江喀孜”城堡(“江喀孜”后簡稱“江孜”),并為后來的江孜宗政府所用,遂稱“宗山”。從這里可以俯瞰整個江孜縣城,遠處,年楚河就像一條玉帶,在綠色的大地上畫出一道彎彎曲曲的圖案。而那條通往阿里的國道318線,與河流并排在一起,一組平行線就赫然出現(xiàn)在了江孜這片大地之上。曲折回旋間,有了別樣的美麗。

在宗山城堡后,是高約百米的懸崖峭壁,這里就是守衛(wèi)宗山的軍民跳崖自盡的地方。站在這處斷崖之上,山風正急,穿過石墻的孔洞,發(fā)出陣陣嘯叫聲。我的眼前忽然間出現(xiàn)了這樣一副畫面,幾位藏軍將最后幾塊山石狠狠的砸向蜂擁而至的入侵者,相互攙扶著,走到圍墻的缺口處。深情的俯瞰腳下這片土地,在這片土地上,有他們的童年,有他們的天倫之樂,有他們的夢想……然而,這些都即將從記憶深處抹去。他們毅然決然地縱身一躍,在空中幻化出一道道美麗的身影,殺身成仁,魂歸故里。因為有了這石破天驚的一跳,江孜成也因此有了“英雄城”的稱謂。從此以后,聞名中外。

在宗山廣場上,矗立著一座高約四十米的抗英紀念碑,碑文中對宗山之戰(zhàn)進行了詳盡的敘述。讀罷碑文,讓我們對宗山保衛(wèi)戰(zhàn)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英雄紀念碑前,我們脫帽肅立,深刻緬懷那些為了保衛(wèi)祖國領土完整而英勇獻身的英雄們,表達我們的哀思。

下午,離開江孜城堡,向來時的路駛去。再次將車停放在年楚河畔,回望暮色蒼茫之下的宗山城堡。此時,夕陽照射在宗山城堡上,那座城堡在光影的下被無限的放大,仿佛在向我們展示著一百年間,它所經(jīng)歷過的風風雨雨。


  • 上一篇:悲憫與溫情
  • 下一篇:三上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