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7月28日
◎陳樹慶
庭院前,有一棵老槐樹。主莖高直,有一摟抱粗,橫枝伸展開來盈丈。炎炎夏日里,枝繁葉茂,村民們吃飯、做雜活,喜歡聚在槐樹下,享受帶來的陰涼。
家在北方農(nóng)村,房前屋后,多槐樹。每到酷暑三伏,槐蔭下是孩子們乘涼的游樂場,田間勞作的農(nóng)民累了熱了,爬上田埂歇歇腳,回家吧,又費時間又麻煩,就近到樹下乘涼去。人少,歪倚樹身,瞇會;揀塊草皮墩,躺會;屈膝枕臂再枕頭,盹會:凡事清靜,隨你的便。沒誰攔著擋著,鄉(xiāng)人無警自律,歇腳的自動分開,大人小孩都不占道。路過的行人總會情不自禁地投去一個微笑。
鄉(xiāng)下人槐蔭下納涼,是一幅動感的風景。那時,沒有空調(diào)、電風扇,為躲避炎熱,村民們就會聚集在槐蔭底下避熱乘涼。孩子們看螞蟻上樹,聽夏蟬嘶鳴,做游戲,玩得不亦樂乎。年輕的穿著短袖褲衩和白背心,或坐或蹲,甚至站著就開始玩撲克。中年的光著脊梁,手里搖著蒲扇,嘴里叼著旱煙卷,脫只鞋子往屁股下一墊,隨手在地上畫出幾道不太平行的線條,各撿幾粒土坷拉或樹枝當做棋子對壘。每一個攤子周圍,都有看熱鬧的,觀戰(zhàn)的,助威的,喊叫聲、嘩笑聲,不絕于耳。老人們手里握著長長的煙袋,挽起褲腿,瘦瘦的腿鐫刻著歲月的坎坷,端著用甘草、菊花自制的防暑茶,悠閑地自斟自飲?;笔a下乘涼的人越聚越多,村里的幾個教書 先生自帶凳子或馬扎,略帶些斯文地聚在一起有根有據(jù)地談古論今,在眾人七嘴八舌的填補中達到高潮。興趣過后也有的拉拉二胡,或來一段蹩腳的京劇,吸引許多人的叫好聲。婦女做著針線活,一針一針地把特有的細膩和美麗縫補進日子,談家長里短、莊稼農(nóng)事?;笔a下就是鄉(xiāng)下人的天地,槐蔭下總有他們的身影和他們洪亮的笑聲,訴說著歲月的滋味,直到人困馬乏,才一個個漸漸離去。
夏日里,門口老槐樹枝繁葉茂稠密,樹蔭也厚重。濃蔭匝地,斑駁細碎,清涼如水。炎熱酷暑坐在樹下的陰涼下乘涼,我拖一領(lǐng)涼席,樹下乘涼、午睡,或拿一本書,用塊平整的磚塊做枕頭,躺在樹陰下靜靜地讀書,細碎的光影在樹葉上晃動,迷離又美妙。讀書累了,仰著頭,看樹上的蟬蠕蠕而動,聽樹上的蟬陣陣鳴響。或透過樹葉的縫隙看遙遠的天空,看天空中醉意的藍,如此循環(huán)往復著。多年后,我看到宋代佚名畫家所作的《槐蔭消夏圖》,描繪了一位文人閑適的消夏避暑生活。讀虞世南的《詠蟬》詩,其中“流響出疏桐”一句。真是讓我大有會意,盛夏驕陽似火,但身處綠槐濃蔭下,清風徐來,帶走了所有的燠熱,非常愜意。
吃中午飯時,屋子里熱得像個蒸籠,鄉(xiāng)下人都很樂意圍坐在樹底下,一邊吃飯,一邊說話,盡情地享受著大槐樹帶來的陰涼。父親把樹蔭下用掃帚掃干凈,再用臉盆端上一點清水撒一撒除一除塵土,把吃飯的地桌搬來。母親把鍋里滾熱的湯舀進一個大盆里再端過來,把飯菜端放到地桌上,一家人圍坐在樹蔭下涼涼快快地吃頓飯,樹下涼風送爽就好比是在電風扇下面。吃完飯,所有的人都久久不愿離開,繼續(xù)在大槐樹底下聊天、休息,母親坐在樹蔭下納起鞋底,我們躺在這里休息,槐樹下是我們一家人乘涼的好地方,擺脫了酷暑的炎熱。
青苔地上消殘暑,綠樹陰前逐晚涼?;笔a下好乘涼,一地濃陰正好供人休養(yǎng)身心,享受這一刻難得的閑情逸致。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