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4月11日
甘洛人在管理大棚蔬菜。
甘洛人在播種蔬菜。
甘洛人正在田間施藥。
■松吉澤里 本網見習記者 劉小兵 文/圖
龔埡是縣距離縣城最近的鄉(xiāng)鎮(zhèn)之一,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國道317線和金沙江如兩條彩帶從境內魚貫而過;具有發(fā)展農業(yè)的先天優(yōu)勢,該鄉(xiāng)也是德格縣主要的蔬菜供應基地。初春時節(jié),走進該鄉(xiāng),隨處可見成片的蔬菜大棚和在大棚里忙碌的人群。出人意料的是,在這里種菜的人大多都不是本鄉(xiāng)群眾。
今年34歲的木機義都就是眾多到龔埡鄉(xiāng)租地種菜的“外地人”之一。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帶著一撥人在大棚里為菜苗除草,他手腳麻利,動作老練。他告訴記者,在他的家鄉(xiāng)在涼山州甘洛縣黑馬鄉(xiāng),有很多人靠種菜或販菜營生,他自己從事蔬菜種植和買賣已有12年了。2015年初,他在龔埡鄉(xiāng)種了6年菜的姐姐的介紹下,帶著妻子和尚未入學的孩子來到了龔埡鄉(xiāng),從當?shù)厝罕娛掷镆悦慨€900元的價格租了4畝土地種起了蔬菜。他透露,2015年,他賺到了兩萬多元的利潤,現(xiàn)在,他已有7畝蔬菜大棚,5歲的兒子正在龔埡鄉(xiāng)上讀幼兒園,并和當?shù)貙W生一樣享受同等待遇?!爱?shù)攸h委政府沒有把我們當外鄉(xiāng)人看待,當?shù)氐膬?yōu)惠政策我們都享受到了,這讓我們能夠安心在這里創(chuàng)業(yè)?!?/span>
幫著木機義都除草的還有他的侄子木嘎石渠一家三口。木嘎石渠告訴記者,他是在木機義都的介紹下,于今年年初來到龔埡鄉(xiāng)的,此前幾年,他和妻子都是在內地四處打臨工,雖說一年能有5萬元左右的收入,但是和家人聚少離多,尤其是完全無法照顧年幼的女兒。木嘎石渠告訴記者,現(xiàn)在,他和妻子一邊打理四畝菜地,一邊照顧3歲的女兒,日子過得十分充實,看著綠油油的菜苗他心里就歡快不已。
從木機義都家的大棚出來,記者見到了從甘洛來到龔埡鄉(xiāng)搞蔬菜種銷產業(yè)的“帶頭人”何龍。何龍來到龔埡鄉(xiāng)已經9年了,剛來時的手推車已經換成了轎車,現(xiàn)在種著15畝蔬菜,14歲的女兒正在德格縣中學就學。他透露,目前在龔埡鄉(xiāng)種菜的甘洛人大多是由他引薦過來的,目前龔埡鄉(xiāng)共有20多戶甘洛人,大約租賃了當?shù)赝恋氐?/span>60%;他還坦言,自己的女兒今后也有可能就在德格安家,因為她的童年時期都在德格度過的,對德格縣有很深的感情,他們已經把德格當成了自己的家鄉(xiāng)。
被問及甘洛盛產蔬菜,距離內地市場較近,為何還要來龔埡鄉(xiāng)種菜?何龍歸說,龔埡地處高原,土地、空氣、水源受污染程度低,且光照充足、溫度適中、晝夜溫差大,不僅能夠種出兩季大棚蔬菜,而且蔬菜產量和品質都很高;德格批發(fā)菜價平均比甘洛的批發(fā)菜價高出0.6元左右,而且在龔埡種菜能很方便地銷往德格和白玉縣城,每畝地的產值可比在甘洛多出3000元左右;德格黨委、政府不僅積極幫忙協(xié)調租地等相關事宜,還為他們的子女解決了入學問題,讓他們既能安心賺錢又能陪伴家人照顧子女。
談到今后的打算,何龍和他的同伴們都表示,只要德格方面的相關支持能持續(xù)下去,他們將在龔埡繼續(xù)發(fā)展;在市場和土地資源有保障的前提下還會考慮再帶入一些親友。
據(jù)悉,外地人進入德格縣從事租地種菜生意開始于2005年左右,目前在德格租地種菜的不僅有甘洛人,還有南充、新津、郫縣等地的人。
對于外地人在龔埡鄉(xiāng)種菜賺錢的事情,龔埡鄉(xiāng)當?shù)厝耸仲澷p。翁達將4畝地租給何龍,一年能有3600元的租金收入。他告訴記者,龔埡是德格縣土地資源最好的鄉(xiāng)鎮(zhèn),當?shù)厝瞬焕速M土地?,F(xiàn)在,鄉(xiāng)上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的勞動力不足,而且種菜很辛苦,并且技術含量高,本村人大多干不了。所以將種不了的土地租給別人種菜,既避免了土地荒廢,又有收入,還能解決德格本縣的蔬菜供應問題,也算兩全其美。
記者手記:
州外群眾在龔埡鄉(xiāng)租地種菜,一方面自己過上了幸福生活,另一方面也為當?shù)厣鐣陌l(fā)展做出了貢獻,這無疑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為何德格本縣乃至我州群眾沒能利用本地優(yōu)勢發(fā)展蔬菜種植?通過種菜獲取大部分收益的還是“外地人”。記者認為,除了當?shù)厝罕娙狈κ卟朔N植技術以外,這和群眾缺乏學習技術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有關。扶貧需扶志(智),要轉變農牧民群眾“等靠要”的惰性思維,非一朝一夕之功。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