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讓“兩會狀態(tài)”成常態(tài)

甘孜日報    2017年01月07日

       ■本網(wǎng)評論員

    “參加州‘兩會’,既讓人緊張又令人興奮,一到‘兩會’,就似乎有用不完的勁,工作狀態(tài)大不一樣”;“晚上沒有應酬,學習、思考的時間自然就多了。第二天分組討論時,現(xiàn)場氣氛很熱烈,每個人都積極發(fā)言,一看就知道是認真準備了的”;……

    連日來,記者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代表、委員們的工作狀態(tài)完全可以用“勁爆”二字來形容:見到記者能夠侃侃而談,面對問題總是思如泉涌,討論起來妙語連珠,工作起來不知疲倦,這種“拼命三郎式”的工作狀態(tài)其實就是“兩會狀態(tài)”,這樣的“兩會狀態(tài)”著實讓人感觸良多。

    州“兩會”是聚光燈高度匯聚的平臺。百姓的高度關(guān)注、各方的高度重視、媒體的高度聚焦、代表委員的使命擔當,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催生出了代表、委員們“工作效率大增、思維開闊活躍、工作狀態(tài)高揚”的“兩會狀態(tài)”。

    想來也是,州“兩會”既是一場匯集真知灼見的“思想盛宴”,也是一場傳遞基層聲音的“民意盛宴”。帶著百姓殷殷期待而來,身負重托的代表、委員,不拿出特別的狀態(tài)來怎么行?這樣的“兩會狀態(tài)”,帶來的不僅僅是兩會感動,而更多的則是讓人回味、令人振奮的“兩會”精彩。

    “兩會狀態(tài)”又不僅于此。不搞歡迎儀式,不鋪紅地毯,不見標語橫幅,不擺鮮花,不搞宴請,很多人脫口而出的是:今年的兩會,一個字,“儉”!從會場到住處,處處可見勤儉之風,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確實落到了實處。

    其實,比“儉”更值得關(guān)注的,是“實”。今年的州“兩會”會場上,代表、委員們說短話、說管用的話多了。大家收起了“贊揚、匯報、建議”三段論,少了官樣文章,多了直奔主題。記者還發(fā)現(xiàn),今年與往年有個不同的特點,那就是不少代表、委員發(fā)言時,除了其工作的領(lǐng)域“大”話題之外,常常細致到某個鄉(xiāng)村的某件“小”事,而來自基層的代表、委員往往在說了自己身邊的“小”事后話鋒一轉(zhuǎn),上升到全州的層面來加以分析。微觀與宏觀相結(jié)合,現(xiàn)象與本質(zhì)共探討,既能看出代表、委員們扎實有效的調(diào)研功底,也能看出他們?yōu)榘l(fā)展、為民意的拳拳之心??梢哉f,去浮華、干實事、謀實功,實干、實在、實際——這一“狀態(tài)”是今年州“兩會”代表、委員體現(xiàn)出的一個鮮明特點。

    州“兩會”會期不過短短五天時間,但“兩會狀態(tài)”需要持之以恒地發(fā)揚光大。經(jīng)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各級干部的精神面貌更要有新狀態(tài)。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這是對干部履職盡責的基本要求。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在一些干部身上確實還存在著不同程度“不作為”的現(xiàn)象:有的熱情消退、動力不足、得過且過、尸位素餐、懶政怠政;有的存在“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的心理,工作上被動應付、敷衍塞責,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只當和尚不撞鐘;有的缺乏擔當意識,害怕?lián)?,面對問題和矛盾躲著走,遇到難題“退”字為先,不敢抓、不敢管;有的不思進取,工作中低標準、低要求、低水平;有的對工作“踢皮球”、“打太極”,推諉扯皮,甚至把工作擱在一邊,拖著不辦;……這些“不作為”的現(xiàn)象,勢必導致效率低下、執(zhí)行力缺失,勢必導致在困難面前不敢攻堅克難、在矛盾面前不敢直面破解、在關(guān)鍵時刻不敢挺身而出,勢必導致一些工作無法順利推進,進而影響到工作的質(zhì)量和效率,甚至貽失發(fā)展良機。

    狀態(tài)是心力、精力、創(chuàng)造力的動力源。“兩會狀態(tài)”成常態(tài),既是一種品質(zhì)與追求,更是一種境界和覺悟。要讓“兩會狀態(tài)”成常態(tài),就應該牢固樹立“干得好是本職、干不好是失職”的理念,切實把“兩會狀態(tài)”和“兩會作風”帶到會場外面去、帶到平時工作中去,不管身在何處,不論干什么工作,都應當把虛的東西拿掉,讓實的作風放大,以堅定的信心、飽滿的激情和十足的干勁,以新狀態(tài)做好新常態(tài)下的各項工作,并在實施“六大戰(zhàn)略”建設(shè)“四個甘孜”和決勝全面小康的生動實踐中,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干出“精氣神”,交上“滿意卷”。

    

 

  • 上一篇:攻堅決勝 實干興州 為建設(shè)美麗生態(tài)和諧小康甘孜而努力奮斗
  • 下一篇:敢“揭短”更要善“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