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扶貧開發(fā)貴在精準 制度設計要接地氣

甘孜日報    2016年12月27日

    ■宋圭武

    扶貧開發(fā),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在推進精準扶貧過程中,有的地方分配扶貧資金時,讓村民投票選貧。但在農(nóng)村地區(qū),群眾對彼此收入知曉度有限,且農(nóng)村社會親緣文化、家族文化盛行,親戚之間交往多,互相提名的可能性較大。因此,這種制度設計看似民主,其實很不符合農(nóng)村實際,是典型的不接地氣的制度設計。

       精準扶貧要真扶貧、扶真貧,關鍵在落實;而如何抓好落實,則需要有效制度來保障。筆者在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目前,在精準扶貧的制度設計中,不接地氣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表現(xiàn)。一是理想化,考慮好的方面多,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估計不足;二是犯簡單主義毛病,以一種手段對付多種情況,以一把鑰匙開萬把鎖;三是形式主義嚴重,制度設計在理論上看很完美,但不具有實際操作價值;四是照搬主義,東施效顰,不顧本地實際,生硬照搬別的地方模式。

       在實際工作中,制度設計不接地氣會帶來巨大的落實成本。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和考核,有的地方制造扶貧形象工程。因為要形成“風景”難度大,于是只好“造盆景”以應付檢查蒙混過關。政策落實制度設計不合理,會導致基層花心思在表格上做文章,搞數(shù)據(jù)填報游戲,形成數(shù)字脫貧。此外,還會導致扶貧效率低下,干部吃力不討好,事倍功半。同時,不接地氣的制度漏洞有時候還會為尋租和腐敗提供機會與空間。

       那么,如何讓與精準扶貧政策落實有關的制度設計充分接地氣?筆者認為,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設計權。在制度設計前,相關人員一定要充分進行調(diào)查研究,進村入戶蹲點調(diào)查,摸清情況,對癥下藥。

       具體設計中,政策落實制度一方面要考慮到當?shù)仫L俗習慣、宗教信仰等人文狀況和資源環(huán)境狀況,否則就會導致制度與執(zhí)行不兼容。另一方面,要讓貧困戶廣泛參與到扶貧政策的落實制度設計中,貧困戶對自身的需求是最清楚的,他們的參與既有利于制定科學的扶貧目標,也有利于選擇更為有效的扶貧手段。同時,在制度體系建設上,也要重點抓好貧困戶識別制度、產(chǎn)業(yè)扶持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等內(nèi)容。


  • 上一篇:校園文化建設要“內(nèi)外兼修
  • 下一篇:警惕“重發(fā)展輕安全”傾向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