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援醫(yī)“好門巴”

甘孜日報    2020年12月04日

援醫(yī)醫(yī)生羅文才(中)正在為患者做胃鏡檢查。

◎本網(wǎng)見習記者 周燕 文/圖

有一種經(jīng)歷,叫援醫(yī);有一種人生,叫奉獻。

援醫(yī)醫(yī)生,一個與生命健康相連的群體。在高原上的救死扶傷中,他們每個人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在許多人看來,醫(yī)生是一個光鮮亮麗的職業(yè),殊不知光鮮亮麗的背后,是他們加班加點,舍小家為大家;是他們不辭辛勞地救死扶傷……

2016年9月,在都江堰市對口幫扶康定市的政策下,全面實施對口支援“傳幫帶”工程,都江堰市人民醫(yī)院對口支援康定市衛(wèi)健系統(tǒng)工作,選最好的醫(yī)院、建最好的團隊、派最好的醫(yī)生,4年來65名醫(yī)療專家先后赴康工作。

這些醫(yī)生中,每個人的“援醫(yī)故事”,都有刻骨銘心的難忘情節(jié),不過,赴高原生活的他們,同時又樂觀、有趣、熱愛生活。

“2月份的康定又下起了大雪,夜空下的情歌城好美!走在空曠的大街上,我們都能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太冷了!又是想吃火鍋的一天……”2月3日,提前結束休假,趕回工作崗位的張曉琴在朋友圈中這樣寫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每天下班都是走回出租房,看遍了康定美美的雪夜。她笑著說:“來康定練就了一雙鐵腿功,每天朋友圈的步數(shù)我都是第一。”

因為高原缺氧失眠,剛到康定的吳燕幾乎每晚都要在凌晨才能入睡。她還清晰地記得,在那些剛睡著、睡意正濃的深夜,多少個緊急電話把她從溫暖的被窩中拉起,強打精神趕回醫(yī)院。在急診科上班,又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這樣是常態(tài)。她自嘲:到了康定學會了騰云駕霧。忙碌之余,她依然在醫(yī)療隊租賃的房子里插上一束花,裝飾自己在康定的家。

羅文才和妻子倪丹,面對年邁的父母,縱使心中充滿了虧欠和千萬個不舍,還是毅然選擇了“舍小家顧大家”,夫妻并肩奮戰(zhàn)在雪域高原?!拔覀兙彤斒切煽趩为氝^來度蜜月了?!薄安∪嗽绞切枰覀兊臅r候,我們就越應該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p>

腫瘤科的醫(yī)生楊遠富,依舊是那個嚴謹干練的博士研究生。下班回到出租房,他系上圍裙,同室友一起烹制幾道菜,他說自己感覺比以前多了點煙火氣息。疫情期間,沒地方吃飯,就自己做;回康匆忙,買不到菜,就從家里帶過來。他說,“當時的口罩緊缺,我們也是自己想辦法買的?!薄懊鎸σ咔椋鳛獒t(yī)護人員本就該奮戰(zhàn)在一線,大不了少吃一頓飯、少睡一點覺、少一點對親人的牽掛;多流一點汗、多肩負一點責任、多一點戰(zhàn)勝疫情的決心?!彼瑳]有記錄任何高原工作的艱辛。他說,人生總需要一些刻骨銘心的勇敢。

“生活條件雖然艱苦,但是大家樂在其中。我們幾個就是那段時間培養(yǎng)的革命友誼,大家一起攜手度過了最想家、最孤獨、最困難的時期?!绷_文才告訴記者,“疫情過后,我們一起走遍了康定的山山水水,還去了稻城亞丁,那里天很藍、云很白、景很美?!?/p>

采訪中,提及家庭,他們都有各種各樣對于家人的愧疚,但他們說的最多的是“職責所在”“總得有人干”。談到工作,幾乎每個醫(yī)生都在工作中體會過高反的痛苦,但他們常掛在嘴邊的是“救人是本能”“顧不了那么多”。

他們常說,援醫(yī)是職責,救死扶傷是本能,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他們將康定當做第二故鄉(xiāng),視藏族同胞為親人。將“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yī)者精神詮釋與踐行。

他們將先進的醫(yī)療技術和健康理念播灑在康巴高原,用高尚的醫(yī)德、精湛的醫(yī)術,為群眾傾情傾心服務,把醫(yī)者博愛播灑在情歌故里的山山水水,被藏族群眾譽為“好門巴”。





  • 上一篇: 我州舉行2020屆選調生崗前培訓
  • 下一篇:州民族歌舞團作品《賽馬》入選省文聯(lián)......

  • 本文地址: http://thewayofeft.com/html/xw/jjgz/6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