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丹巴縣水子鄉(xiāng)納交二村50歲的黨支部書記凌江正式卸任,離開他曾經工作20余年的崗位。人雖然離開崗位了,但他的事跡卻一直在納交二村的村民口中相傳。
20多年前,納交二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過去那肩挑背扛、緊巴巴的日子村民們至今歷歷在目。然而如今的納交二村,已躋身為丹巴縣小康村的行列。走進村莊,綠樹掩映中布滿了星星點點具有濃郁嘉絨風情的民居,盤山公路直達山頂,路邊一臺臺栽滿花椒和蘋果的林地格外搶眼,行走其間還不時傳來陣陣花椒和蘋果的清香味。看到這些,村民們不會忘記,這都是凌支書帶領大伙兒干出來的。
為了摘掉家鄉(xiāng)貧困村的帽子
20年前,凌江從理塘縣中隊服役期滿,他毅然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家鄉(xiāng)。回到家鄉(xiāng)后就開始擔任村支部書記一職,在任職期間,他心里始終記著這樣一句話:“只要踏踏實實的為民做事,老百姓一定會接受。”為摘掉貧困村的帽子,多少個刮風下雨的日日夜夜,他走家串戶,了解所愿,解答所盼,多方奔走,爭取項目和資金。
納交二村地處半高山地帶,靠天吃飯是這里真實的寫照,風調雨順時勉強能吃飽飯,然而當旱災來臨,地里便顆粒無收。就這樣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在傳統(tǒng)的農業(yè)耕種習慣中痛苦的掙扎,還是沒辦法丟掉貧窮的帽子,納交二村的村民記憶中吃玉米加洋芋的時候多,是有名的“洋芋村。”面對貧瘠的土地,“栽蘋果,種花椒,投資小,見效快,還保護了生態(tài)。”凌江結合實情,首先在自家地里栽種花椒、蘋果、核桃樹,村民們對此持觀望的態(tài)度。三年后,凌江地里蘋果花椒樹全部掛果,當年收入達到3000余元,對于一個貧困村來說,3000余元可以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人們從凌江的身上看到了希望。當年,在他的示范帶領下,全村50余戶共栽種各類果樹一萬余株。幾年下來把納交二村打造成優(yōu)質核桃基地。全村500余畝土地中,有300余畝種上了核桃、蘋果、花椒等經濟林木。凌江“發(fā)展經濟林木助農增收”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僅核桃一項人平比過去增加收入2000元。
群眾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納交二村出行難,雨天一身水,睛天一身泥。村民種的蘋果只好靠人工背運出去,很多蘋果在路途中被擠壓后已損壞一半。凌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跑到縣上爭取修路資金,2009年,在上級的關心下終于修通了一條10公里的主干道水泥路。如今,納交二村98%的農戶有了連戶路。
納交二村由于地處偏遠,用戶居住分散,用電成了老大難的問題,為此,凌江又跑到縣上硬是把縣電力公司的技術員拉上山,對線路較差的地方進行現場設計勘查,還自籌資金進行農網改造工程。改造期間,為了盡快讓全村用上安全電,村民們起早貪黑,頂風冒雨,歷經一年的改造,現在的納交二村電網設施得到了徹底的改造,村民感謝黨的惠民政策給他們帶來了實惠。
種植經濟林木、修建通村公路、農網改造工程,村民都看在眼中。1999年到2013年,凌江連任納交二村四屆村支書,每次都是滿票當選。
自實施整村脫貧以來,他先后爭取資金120余萬元,修建農村通達公路10公里,為50余戶村民架設了5000余米的飲水管道,修建沼氣池50個,解決了全村320人的出行難和飲水難問題。短短幾年,全村基礎條件發(fā)生了巨變,如今的納交二村一舉摘掉貧困村帽子。
村民們漸漸富起來,家家戶戶陸續(xù)建起了具有嘉絨特色的新居。作為村支書的凌江,一家三代卻仍住在7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內??吹絼e人家的新居,凌江妻子德金初經常在他面前嘮叨:“老凌,我們這個老房子好久才整修得成嘛?”可凌江總是淡淡一笑:“自家的事以后再說嘛”。在他心中,村民的事比自家的事大。至今,他為通村公路、農網改造和發(fā)展種養(yǎng)殖業(yè),不知道墊出了多少積蓄。
如今只要你走進納交二村,一條寬約5米,長約10千米的通村公路連接了省道主干線,這條通村公路盤旋在山間,將藏寨中的民居緊緊的聯(lián)系起來。今年65歲的村民阿吉過去是典型的貧困戶,由于家里人口眾多,又沒有經濟來源,因此日子過得緊繃繃的,自從凌江擔任書記后,帶領村民種植林果木,阿吉也懷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將自己家里一半的土地栽種上蘋果和花椒,三年后,這些果木開始結果,當年自己家里就有了剩余的錢,買上了彩色電視機。幾年后,所有的果木都達到豐產期,現在阿吉家年均收入達到三萬余元,成為了首批脫貧致富的帶頭人。阿吉激動地說:“凌書記雖然已經卸任,然而他在我們心中永遠是一個好書記。”
在20多年的工作中,凌江先后榮獲“優(yōu)秀支部書記”、“丹巴縣優(yōu)秀黨員示范崗”等榮譽稱號,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代共產黨員應具有的品質,為丹巴經濟建設又快又好的發(fā)展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楊全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