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新聞 >> 各縣動態(tài) >> 瀏覽文章

波戈西村民即將“挪”出“窮窩”

甘孜日報    2017年11月14日

       ■縣委中心報道組 韓國梁

    1020日傍晚, 19歲的多吉和同伴扎西又一次來到縣城,這是他第4次進城,這一次進城他和同伴騎摩托車跑了5個小時。

      將要采購的生活用品采購?fù)旰?,他和扎西走進了縣城一家臺球室,每次進城,他都要到臺球室打兩局,在他眼里,司諾克是一項很時尚的娛樂。在他所在的波戈西村,沒有什么娛樂的內(nèi)容,沒有電,廣播電視都沒有。

      波戈西村在何處

      如果到你到巴塘縣問波戈西村在哪里?能準確回答的人不會太多。

      這是一個在當?shù)赜兄齻€“百分之八十”說法的村:全縣百分之八十的干部群眾不知道這個村在哪里;百分之八十的干部沒有到過這個村;這個村百分之八十的群眾沒有出過村。

      巴塘縣甲英鄉(xiāng)波戈西村座落在大山深處,而通往波戈西村的路異常艱險。

      早上8點,車子往巴塘縣城對面的山上行駛,海拔越來越高,路越來越爛,行車越來越艱難。路是依著整座山螺旋式修建,全是彎道,從來不暈車的自己也無法承受越野車在山路彎道上的沖擊,早上吃到肚子里東西經(jīng)過兩次嘔吐后全部交給了大自然。

      近一個小時的顛簸后,車子走到了山頂,隨后便進入了一條僅僅能容一輛車通過的山路,海拔表上顯示4028米。透過車窗看遠方,群山起伏,與天很近,與地很遠;透過車窗看車下,心驚膽顫,望不到底的萬丈深淵,車子就在懸崖邊跳舞。

      一路上,車子只能以低于40公里的時速前行,一些轉(zhuǎn)彎處車子還需要甩幾盤子才能通過,一路上塵土飛揚。越野車,就這樣在大山里前行,大家都屏著呼吸,為司機師傅捏著一把汗,“腳趾頭都抓緊了!”同行的同事說。

穿過群山、原始森林,6個小時后終于到達波戈西村。

      如同過年一樣,當我們的越野車停到村子的空地上時,村民們或奔跑、或騎馬、或騎摩托從四面八方奔涌而來。

      這是讓大家無比興奮的一天,有史以來第一次有汽車開進村里,許多村民根本沒有見過汽車,村里最先進的現(xiàn)代化工具就是幾個跟多吉一樣年輕的小伙子買的摩托車,摩托車的擋風板處還安裝了一個大大的音響,“咚、咚、咚”的音樂聲在曠野里回蕩,成為這個村落最潮的一道風景。

      觸摸波戈西村

      認識多吉,就是從這次下鄉(xiāng)開始,了解波戈西村,就是從多吉開始。

    19歲的多吉沒有讀過書,只會說藏語,聽不懂漢話,到了可以耍朋友甚至結(jié)婚的年齡,他卻只能選擇“孤獨”。

    “村里跟我一樣的年輕人有20多個,大家都沒有耍朋友,沒有哪個姑娘愿意嫁到這邊來。”多吉用手攏了一下亂蓬蓬的頭發(fā)。

      多吉說,村里太窮,靠天吃飯,村民的收成要看老天爺?shù)哪樕?,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村里的土地土質(zhì)很薄,只能種點兒青稞和洋芋,既使是種青稞和洋芋,也要看運氣,“不下雨的時候,盼著下點雨,雨下大了也成為災(zāi)難。”多吉說,種莊稼的土地僅僅有一層土,存水能力差,一旦下大雨,土都會沖跑,但天氣太旱,莊稼也難逃干死的命運。

      多吉的衣服有些臟,“你長得這么帥氣,衣服怎么不打整干凈些?”我問。

      多吉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眼神中又多了一份無奈:“村里沒有水,我們吃水要到2公里外的地方去背或者馬馱?!倍嗉f,每背一次都要花3個多小時的功夫。

     問多吉想不想到城里去的時候,他點了點頭,露出了一絲苦澀的笑。

     他說他沒上過學(xué),村里的人都沒上過學(xué),村里沒有電,沒看過電視,也聽不到廣播,也沒有耍過手機,這里根本就沒有信號,沒上過學(xué)也玩不了那些在他眼里看來很神奇的玩意兒,“進了城也不知道能干什么,對外面的東西知道的太少了?!?/span>

     同行的鄉(xiāng)干部說,這個村太偏遠,深處大山深處,電線根本架不過來,現(xiàn)在村民還是點煤油燈照明。

     在鄉(xiāng)干部的帶領(lǐng)下,我們走進村民拉姆的家里,里面黑糊糊的,樓下是養(yǎng)牛的牛圈,樓上是住人的地方。

     用手機的手電筒,摸著一根獨梯爬上二樓,這就是拉姆一家人生活的地方:三分之一空間堆了一些雜草,一個做飯灶臺,幾塊破木板搭起的床,上面是幾床破舊的棉被……

     現(xiàn)代化的家用電器看不到一件,即便是有,也無法使用,沒有電。

    “村民們就怕生病,現(xiàn)在還好一點兒,雙流援建幫著修了一條路,從村里到縣上要半天多時間,以前要進趟城得花兩天時間,騎馬、步行、摩托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得用上,村里也沒有學(xué)校,孩子們無法出去讀書,這里的群眾沒什么收入,生活艱難……”甲英鄉(xiāng)黨委書記肖陳說,生活的來源也就是挖點兒蟲草、采點兒松茸,這還要看運氣,這樣的生活條件,這里的環(huán)境,根本無法適合人居住了。

     糾結(jié)的“夢想”

     和多吉一樣,波戈西村的群眾都渴望有一個能安居樂業(yè)的家園。

     可是家園在哪里?

     巴塘縣、雙流區(qū)包括甲英鄉(xiāng)多次到村上與群眾座談、交流、調(diào)研,希望借力國家脫貧攻堅的政策,來幫助村民們挪出窮窩,通過實施易地搬遷計劃,來徹底解決“一方水土養(yǎng)不起一方人”的問題。

     對于這個村的年輕人,大家心里有諸多的期待,看到了大山外面世界的發(fā)展,他們迫切希望能走出大山,過上好的生活。而對于年齡相對較大的人來說,他們更多的是焦慮,沒文化、沒有土地、沒有技術(shù),搬遷后,人是走出了大山,但是以后的生活怎么辦?

     “畢竟在這里,我們還可以能把日子糊弄起走,但出去了,再回來就難了?!?/span>60多歲的彭措的擔憂代表著許多上了年紀的人心思。

       對于易地搬遷后,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如何實現(xiàn)持續(xù)發(fā)展?這個問題,巴塘的決策者和援建方雙流區(qū)也不是沒有考慮過。

      畢竟,藏區(qū)不同于內(nèi)地,語言、產(chǎn)業(yè)、生活習(xí)慣種種因素的制約,如何破解好這個難題值得深思。

      但,不管怎樣,通過易地搬遷來解決這些地方的難題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如果不搬遷,這里的貧困還將世代傳遞、延續(xù);搬出去了,后續(xù)生產(chǎn)生活的問題總會有辦法解決,更重要的是下一代的成長,通過上學(xué),靠知識改變貧困的命運,年紀大的群眾可以有更好的醫(yī)療保障。

     “如果是一筆賬,搬出去要遠遠好于守著現(xiàn)在的破舊房和靠天吃飯的貧瘠土地……”肖陳說。

       為了鼓舞群眾的士氣,甲英鄉(xiāng)組織波戈西村、甲英村等3個村的群眾代表到縣城邊上參觀巴塘縣地巫鄉(xiāng)的易地整村搬遷項目。這個項目的房建已接近尾聲,正在進行整體風貌的施工。

       大家聽著介紹,看著一座座嶄新的藏房和漂亮的規(guī)劃圖,大家眼里流露出羨慕的眼神。“我們將來的房子也能這樣?”“我們也可以跟地巫鄉(xiāng)一樣?”……

       當大家的疑問被逐一打消后,對于這些沒有走出過大山的群眾來說,懸在心底的一塊石頭雖然沒有完全落地,但確實減輕了不少。

     “搬,我們同意搬!”

       在距離巴塘縣城約兩公里,離國道318線約300米的空闊地上,甲英鄉(xiāng)易地整村搬遷項目就選在了那里,這個地方將安置甲英鄉(xiāng)波戈西村、甲英村等3個村100多戶貧困群眾。

       兩個月前,甲英鄉(xiāng)在雙流的幫助下,易地整村搬遷項目的規(guī)劃設(shè)計方案比選會正式舉行,來自成都、深圳、北京等地的多家設(shè)計公司參與,波戈西村告別貧瘠土地的日子正式開始倒計時。

     “聽鄉(xiāng)上說了,明年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搬新家了?!倍嗉睦飳π录覉@的期待十分迫切。

      事實上,雙流區(qū)和巴塘縣也在謀劃,搬出來后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不管是發(fā)展旅游產(chǎn)業(yè)還是勞務(wù)輸出,我們一定得讓群眾住進好房子、過上好日子,搬得出、安得下,幫助他們過上幸福新生活。”肖陳說。

  • 上一篇:康定中學(xué)兩部微電影作品獲大獎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