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tài) >> 瀏覽文章

巴塘:科技人員田間當“保姆”

甘孜日報    2017年05月04日

■見習記者 金鑫

高原的春天姍姍來遲,有著“高原江南”美譽的巴塘縣迎來了一年一度最繁忙的春耕季節(jié)。4 12 日,記者在巴塘縣的鄉(xiāng)村看到,村民們在科技人員手把手的指導下,精耕細作。

“馬鈴薯種薯使用前必須經過選種。要選擇無病蟲、無凍害、表皮光滑、新鮮、大小適中的薯塊作種薯。種薯大小與最后產量成正比,小種薯所含營養(yǎng)物質少,長成的植株長勢弱,更為重要的是,少數小薯還是從退化株、病株或中途死亡的植株上收獲的,不但退化嚴重,而且還容易傳染病害,但如果都選大薯塊作種,則用種量大,成本高?!痹诎吞量h茶洛鄉(xiāng)列窩村,縣農牧科技局科技人員四郎擁忠向正在種植馬鈴薯的村民昂次介紹技術要領。

“我記下了,就按照你說的種?!卑捍畏磸妥聊ブ睦蓳碇业脑?,他高興地說,春耕開始后,縣農牧科技人員就到村里蹲點技術指導,為我們種植農作物當好技術“保姆”。

在產業(yè)扶貧工作中,農牧民種什么?怎么種?市場效益如何?縣農牧科技局干部職工始終牽掛于心?!懊摱抉R鈴薯產量高,不愁銷路,我們重點向村民推介?!彼睦蓳碇腋嬖V記者,選準了產業(yè),還得幫助農牧民解決技術上的難題,田間地頭是科技人員的“主戰(zhàn)場”,春耕開始以來,縣農牧科技局組建了12人的專家技術團隊,深入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開展實用技術大培訓活動,又派駐19名駐村農技員開展農業(yè)技術指導工作。通過手把手教,改變農牧民落后傳統(tǒng)的耕作方式,農作物產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了,我們科技人員獲得了農牧民群眾的點贊。

“你都說了半天了,辛苦了,喝口熱茶。要是沒有你們教的種植方法,我們哪有那么好的收成。”昂次熱情地說。

“只要你們嚴格按照我們科技人員教的方法去做,不僅產量會上去,質量也會提高,銷路就更不用愁了。”四郎擁忠擦拭著臉頰上的汗水,笑吟吟地說。

“自從改種馬鈴薯以來,與傳統(tǒng)作物青稞、小麥相比,產量達23倍,產值也翻了兩番,畝產值達 9000 元左右。”昂次笑著對記者說,在科技人員的帶動示范下,今年他準備擴大種植規(guī)模,希望能夠為家里多增加收入。

“巴塘縣盛產蘋果,量大、質好,加之“互聯網+”的帶動,讓農牧民看到了希望,我們科技人員到現場,科學指導蘋果種植間距、深度、保墑等,讓農牧民群眾學會種植、嫁接、病蟲害防治和果樹管理技術,增強抗風險能力”。縣農牧科技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開展脫貧攻堅和產業(yè)富民,不僅要結合農牧民群眾的意愿,還要結合市場等因素,要把科技服務貫穿到種植、管理、收成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切實解決農牧民群眾的后顧之憂。

“科技人員到農牧民家門口,除了現場指導以外,還通過農民夜校等方式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將深奧的科技知識轉化成農牧民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讓他們學有所獲?!彼睦蓳碇艺f,春耕開始以來,該縣已組織了6場技術培訓,受訓農牧民群眾達4000人次。

據了解,該縣為了讓農牧民群眾用上放心農資、種子,嚴格把關、科學調運,目前已調運玉米良種12噸、農藥3噸、地膜8噸、各種肥料20噸、水果種苗65000株等農資發(fā)往各鄉(xiāng)鎮(zhèn)。

 


  • 上一篇:得榮群眾收割冬小麥
  • 下一篇:“藏鄉(xiāng)田園”小鎮(zhèn)的別樣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