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tài) >> 瀏覽文章

綠了草場 富了牧民

《甘孜日報》    2016年03月11日

 ——理塘縣草原生態(tài)保護與建設紀實

生機盎然的理塘大草原。(資料圖)
    ■記者 張濤
    “草原生態(tài)保護獎補機制挺好,無論草場多的牧民,還是草場少的,每個人都能受益。作為牧民,草原沒了,我們生活的來源就沒有了。只有草原好了,我們后輩子孫才有未來。”初春時節(jié),記者在理塘縣奔戈鄉(xiāng)薩戈村見到了昂旺扎西一家,他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向記者介紹著。同住在一個村莊的的牧民繞吉今年62歲,全家每年都能夠享受草原獎補這一政策,大大地調動了他保護草原的積極性,從2011年國家建立實施“草原生態(tài)保護獎補機制”以來,他積極轉變畜牧業(yè)生產方式,同村上的19戶養(yǎng)畜大戶成立了牦牛專業(yè)合作社,通過建設戶營打貯畜草基地和牲畜暖棚建設,采取出售犢牛、土種換良種的辦法控制牲畜數量,促進減畜增收。
    “原來養(yǎng)了150多頭牛,120只羊和6匹馬,全家10口人就靠放牧生活。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以牲畜多少論貧富,舍不得殺牛,一年收入就1萬元左右,只能勉強維持生活。草補政策出臺后,我把家里部分公牛和羊賣了,減少了雜畜的飼養(yǎng)量,僅去年冬天就賣給鵬飛公司了15頭牦牛和20只羊。去年國家發(fā)的草原生態(tài)補助獎勵資金就有9千多元,加上出售牛羊,我家收入就上了10萬元。牲畜從數量上看,減少了,但收入增加了一大塊。現在國家投入這么多資金,幫我們恢復草原生態(tài),我們應身體力行,尋找既保護生態(tài),又能增收的路子。” 對于未來的生活,繞吉充滿了希望。他說:“草場又綠了,這兩年牛羊肉市場行情也不錯,我們牧民的日子肯定越來越好。”
    作為我州草原生態(tài)保護獎補機制政策實施大戶,理塘縣2015年草原生態(tài)補獎政策包含禁牧補助428萬畝、草畜平衡獎勵632萬畝(出欄減畜3.2萬個羊單位)、牧民生產資料綜合補貼11107戶、牧草良種補貼23.4萬畝(人工草地建設10.12萬畝),涉及總資金4305.33萬元(含牧草良種補貼234萬元)。該縣所有鄉(xiāng)鎮(zhèn)的補獎資金已以“一折通”形式直接發(fā)放至牧戶手中。同時,根據國家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項目建設的總體規(guī)劃,理塘縣2014年度退牧還草工程項目建設規(guī)模為人工飼草地建設1萬畝、舍飼棚圈建設265戶,項目區(qū)涉及3鄉(xiāng)12個行政村的265戶牧民。去年,在有關部門的監(jiān)督下,已全面完成了項目草種采購、人工飼草地建設和舍飼棚圈建設工作。
    繞吉在去年用縣農牧科技局補助的2.4萬元建了一個牲畜棚圈,去年冬天,他把家里的牛羊全部放進了暖棚,喂食就從秋季打貯草基地收割的燕麥,至今沒凍死一頭牛、一只羊。“原來一頭500斤的牛一個冬天下來至少要掉膘80斤,現在住進暖棚后,草料又夠,再也不拍牛羊掉膘了。”
    “理塘縣草原畜牧業(yè)生產方式還比較粗放,人、草、畜矛盾日益突出。我們以實施草原生態(tài)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為契機,不斷加大政策扶持,推進發(fā)展方式轉變,從根本上遏制草場退化的趨勢。”理塘縣農牧和科技局副局長楊正康介紹道,當前,該縣正大力實施現代家庭牧場建設、標準化草場示范建設、戶營打貯草基地建設、牲畜棚圈示范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后,能夠有效改善畜牧業(yè)大戶基礎設施,推行牲畜半舍飼圈養(yǎng),提高飼草料貯備,轉變傳統(tǒng)生產經營方式。“項目實施后,可以緩解長期放牧對周邊草原生產壓力,間接為草原提供休養(yǎng)恢復,減緩草原退化,提高植被蓋度,改善草原生態(tài)環(huán)境。”
     
    
  • 上一篇:鄉(xiāng)城仲德村民熱衷參與村務管理
  • 下一篇:康定市科技培訓助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