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康北中心甘孜

甘孜日報    2018年12月17日

甘孜縣城全景。 龍明阿真 攝

八十年代的甘孜縣城。

百人踢踏方隊在建州節(jié)上歌舞巡游。

吉絨達易地扶貧搬遷點。 劉炳科 攝

色西底鄉(xiāng)亞底活動點通寺通暢工程。 劉炳科 攝

◎縣委中心報道組 甘孜日報記者 馬建華 游飛 文/圖

前言

潔白美麗的甘孜,內連康定、成都,外接青海、西藏、甘肅,作為康北交通樞紐,歷來商賈云集,生意興旺,堪為康北經(jīng)貿中心。甘孜幅員寬廣,土地肥美,牧場無垠,水豐草茂,五谷豐登,羊肥馬壯,堪稱“雪域明珠”。這里有巍峨雄壯的山川,廣闊無垠、牧歌悠揚的達通瑪草原。雅礱江像一條碧綠的飄帶緩緩淌過廣袤肥沃的田野,藏畫、手工藝品、古樸風韻的民間舞蹈、甘孜踢踏名揚天下,紅軍會師甘孜,彪炳史冊。改革開放40年,隨著格薩爾機場即將建成通航,美麗而古老的甘孜神秘不再遙遠,脫貧攻堅,民生改善,城鄉(xiāng)提升,康北明珠更加璀璨。

一座城

書寫溫暖幸福的民生答卷

一排排整齊亮麗的樓房,一棟棟建筑裝扮得典雅別致,富有時代氣息和民族特色,寒冬時節(jié),甘孜縣委宣傳部干部劉炳科拿著相機將一處處城市美景留在了自己的鏡頭里,作為甘孜縣的“原住民”,劉炳科不僅見證了甘孜縣城的發(fā)展變化,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城市記憶”。

今年以來,甘孜縣投資8953萬元對老城區(qū)五條主干道建筑物進行改造及樓體亮化。劉炳科說,老城區(qū)有的建筑年代比較久遠,墻體顯得有些破敗,與打造宜居宜旅宜商甘孜城市定位格格不入,通過風貌改造后,彰顯了獨特文化內涵、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居住環(huán)境,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大增強。

2018年,甘孜縣實施城鄉(xiāng)提升戰(zhàn)略項目20項,計劃投資3.5978億元,以打造“魅力縣城、風情小鎮(zhèn)、美麗村寨”為載體,建設一批極具民族歷史文化內涵的公共設施和城市景觀,城市建設符合景城、景鎮(zhèn)、景村一體風貌要求,實現(xiàn)康北新城建設新突破。

大美甘孜商賈云集,民族文化燦爛輝煌。緊鄰雅礱灣濕地公園、白塔公園、朱德總司令與五世格達活佛紀念館的格薩爾文化精準扶貧百村產業(yè)基地絢爛奪目。該項目面積97公頃,計劃于2018年基本建成,分為王城文化區(qū),濕地休閑區(qū),草原體驗區(qū)等旅游區(qū)域,包括格薩爾文化城標志性建筑——森珠達孜王宮、市政基礎設施、文化城內部水系工程、景觀綠化工程、三十員大將寨子、格薩爾文化城內溫泉開發(fā)項目、牧區(qū)體驗區(qū)項目、格薩爾文化體驗區(qū)、演藝場、水上運動等項目。項目概算總投資5.3億元,項目預計2019年與甘孜格薩爾機場同步投入運營。

初冬時節(jié),連綿的群山白雪皚皚。在甘孜縣吉絨隆溝集中安置點,最早入住的下雄三村村民澤伍拉姆坐在寬敞暖和的家里,幸福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新居不僅有單獨的客廳和廚房,還有廁所,通水、通電、通寬帶,設計非常合理,比我原來冬冷夏熱的老舊房子好多了! ”住紅瓦房,走水泥路,喝干凈水,上衛(wèi)生廁,如今農牧民也能享受到城市般的生活。甘孜縣按照“集中安置”和“插花移民”相結合的搬遷方式,實行“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設計、統(tǒng)一風貌、統(tǒng)一布局、統(tǒng)一建設”的思路,結合全域旅游、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產業(yè)發(fā)展布局,投資9780萬元,實施516戶2212人搬遷任務,新區(qū)吉絨隆溝二期安置點91戶339人、查龍鎮(zhèn)二期集中安置點66戶285人、分散安置359戶1588人已全部搬遷入住。

2018年,甘孜縣圓滿完成670戶3067名貧困人口脫貧、33個貧困村退出的目標任務。確定724個扶貧項目,總投資41152.26萬元,其中,基礎設施類32110.48萬元、產業(yè)發(fā)展類9041.78萬元。實施通鄉(xiāng)道路整治、村道連接線、村內聯(lián)戶路91公里,建設村內道路23.9公里,橋梁建設及維修34座,實現(xiàn)通村路、聯(lián)戶路100%覆蓋;實施農區(qū)安全飲水670戶,實施32個貧困村飲水工程改造提升,全面解決1099戶5143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有效解決1000余戶貧困戶安全用電問題,解決5個村的通訊問題;實施完成886戶藏區(qū)新居項目,進一步改善居住條件,全面完成525戶抗震加固任務;教育扶貧救助基金救助404人,補助49.8萬;雨露計劃救助99人,補助7.425萬;落實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十免四補助”和“兩保、三救助、三基金”等政策,確保貧困群眾縣域內住院和慢性病門診維持治療費用個人負擔額比例控制在5%以內。

40年物換星移,歲月如歌,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f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xù)不斷的新起點?!毙聲r期,新作為,甘孜縣吹響了全面奔康的集結號。

一個人

從家徒四壁到住上小別墅

70多年前,賀建華的爺爺在甘孜縣雅礱江邊搭建了一個簡陋的木屋,成為河壩村的第一代居民,當時的河壩村僅有4戶人家。1963年,賀建華的父親從道孚獨立營退伍回到河壩村,修建了一間人畜混居的平房。

作為第三代居民,1979年出生的賀建華正好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大好時代。在賀建華的印象中,軍人出身的父親敢闖敢試,只有小學文化,卻自學成才,二胡、手風琴等樂器得心應手,曾經(jīng)為甘孜縣歌作曲。1982年,土地承包到戶后,父親承包了大隊的魚塘,魚苗從江蘇引進,還種植蔬菜,家里經(jīng)濟收入大幅增加,父親被評為甘孜縣的“萬元戶”,戴上大紅花接受縣上的表彰。

90年代,因為魚塘換水的投資過大,父親的魚塘破產。1995年,母親承包了兵站的土地,每年需要繳納900元的承包費,加上自己家里的土地,母親一個人種了40多畝的蔬菜,那時候,蓮花白、大白菜、蘿卜才賣5分錢一斤,萵筍賣一毛一斤,因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科學種田,蔬菜產量低,交不夠承包費就只能用蔬菜抵扣,種植蔬菜不僅辛勞,還虧損。家里的日子不好過。兩周才能吃一次肉,買不起酥油,吃糌粑也只能用豬油,衣服是補丁重補丁。賀建華每天早上5點半就要起床,六點出門步行一個小時去二完小上學。當時,賀建華的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但看到母親一個人種40畝的土地,日曬雨淋,不堪生活重負,孝順的賀建華不顧父親的竭力反對,毅然輟學回家減輕家里的負擔。

受父親的影響,賀建華回到家里種過樹,養(yǎng)了300只鴨子,因為不懂養(yǎng)殖技術,飼養(yǎng)成本高,鴨蛋的銷路也不好,因為是敞養(yǎng),幼鴨經(jīng)常被凍死,最終血本無回。

16歲那年,賀建華開著拖拉機到白玉昌臺挖金,如果挖到金子,老板以金價的30%付給民工工資,半個月后,沒有挖到金子,賀建華連拖拉機的油錢都沒有掙到。“90年代末到2000年,是我家最灰暗的歲月,大哥生病因為無錢醫(yī)治去世,父親因為腦溢血去世,二哥也生病去世。安葬了親人,我家里窮得連一根柴火也沒有?!被貞浧D難歲月,賀建華黯然神傷。

隨著新農村建設加快推進,2005年,農業(yè)部門指導河壩村支書扎西降措建設蔬菜大棚,需要投資4000元,但一年可種三季,利潤也非??捎^。薄膜種植技術得到廣泛推廣應用。2014年,甘孜縣投資2800萬元打造河壩美麗幸福新村,雅礱江濕地公園建成,步游道、湖水環(huán)繞美麗村莊,曾經(jīng)臟亂差的河壩村搖身一變成為甘孜縣城郊詩畫村莊。

2012年,村民瞄準如火如荼的建筑行業(yè),紛紛購買挖掘機、裝載機,成立恒豐機械有限公司包攬工程,村民從此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前幾年,賀建華投資168萬元修建了具有甘孜民居特色的兩層樓房,2016年,縣上鼓勵他經(jīng)營農家樂,他又開辦了溫泉服務,因為溫泉生意很好,他無暇經(jīng)營農家樂?!拔业难b載機和挖挖機一年收入10萬元,溫泉收入13萬元。我們村80%的人家年收入都在20萬元左右?!辟R建華自豪地說,過去,我給別人打工,現(xiàn)在別人給我打工,我的兒子在成都三中讀高中(富民安康工程受益對象),不僅不花一分錢,連回家的路費都要報銷,小兒子就讀甘孜民族中學網(wǎng)絡班,同樣也不用花錢。

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配套齊全的基礎設施,美好的產業(yè)發(fā)展前景,河壩村已成為甘孜縣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一道靚麗風景?!案母镩_放40年,我要給黨捎句話,致富后的河壩村人永遠跟黨走?!辟R建華望著掩映在湖光山色中的河壩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一段記憶

甘孜交通連起地空網(wǎng)

在汪雙江的記憶中,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出門是沒有車道的,無論到哪,只有沿著前人踩出來的羊腸小道步行。到幾十公里外的鄉(xiāng)場趕集,往往至少要走五六個小時。直到2000年左右,甘孜縣城才有了幾條水泥路,可因為質量差,很快就被碾得破破爛爛。2002年剛參加工作時,想穿得體體面面地趕班車回老家,可經(jīng)過一路灰塵的泥巴路,“到家時整個臉除了牙齒以外,全都沾滿了灰塵,很是狼狽?!?/p>

“沒辦法,那時候國家財力有限,沒有更多項目來支撐和改善老百姓的交通出行條件。”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甘孜縣交通運輸局局長的汪雙江,從小時候的記憶談到近年來甘孜交通條件的改善,用了一個詞——“突飛猛進?!?/p>

“從無路到有路,從通達到通暢,再到飛機即將通航,可以說甘孜交通已經(jīng)連通了地空網(wǎng),近10年的發(fā)展變化,用‘突飛猛進’來形容毫不為過?!蓖綦p江說。

2014年之前,甘孜縣交通首先做的是通達工作,就是先修通到鄉(xiāng)鎮(zhèn)的路,基本實現(xiàn)了鄉(xiāng)鄉(xiāng)通公路的目標,但那時候,整個縣城,還沒有一條完整的硬化路。

雖然有了路,但泥巴路的艱難,在很多人心中還是留下深刻記憶。2015年,甘孜縣時任縣領導下鄉(xiāng)調研,期間在翻越海拔4700多米的倉巴拉山時,由于雨勢過大、海拔過高、路基塌陷,車輛無法正常通行,想盡辦法直到凌晨3點,才拖著一身疲憊回到縣城。后來這位縣領導回憶說,“這一天讓我終身難忘,這一夜想想都后怕。如果稱之為24小時生死調研,也不為過。雨,一直在下;走,則生死難測?!?/p>

2015年開始,甘孜州開啟了農村公路攻堅行動,大量資金傾注到藏區(qū)和高原。甘孜縣也結合脫貧攻堅和省里的“便民橋、放心路”項目,開始對全縣公路進行硬化。到2018年,累計投資11億元,全縣22個鄉(xiāng)鎮(zhèn)、219個行政村新建成通鄉(xiāng)通村公路1409公里。率先在全省民族地區(qū)實現(xiàn)了通鄉(xiāng)通暢、通村通暢、通寺路硬化、場站建設、安保覆蓋5個100%,率先在全省民族地區(qū)成功創(chuàng)建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路通了,好走了,人員流動也多了。給甘孜縣老百姓帶來的,是更多的新鮮事物、更加開闊的眼界以及更多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商機會。

以前,茶扎鄉(xiāng)是甘孜縣最遠的鄉(xiāng)鎮(zhèn),牧民群眾進城,要翻越倉巴拉和甲布拉兩座海拔4700米以上的大山,來回路上就需要一周的時間。直至2017年,麥達路和甘扎路相繼建成,茶扎鄉(xiāng)到縣城不再經(jīng)歷生死路途和大雪封山的煎熬,路程也縮短到兩小時。如今的茶扎鄉(xiāng)在脫貧攻堅政策雨露下,建立了自己的電商平合,蟲草、貝母、獐子菌、耗牛肉、奶酪等中藥材和畜牧產品通過電商平合,正源源不斷銷往內地,牧民群眾收入大幅增加。

建一條路、架一座橋,落實的是國家民生政策,連接的是黨群干群關系??堗l(xiāng)阿沙溝78歲牧民老阿媽說,她一生中最怕的就是看病。村里距離鄉(xiāng)政府有50公里,以前路不好,遇到雨天或大雪,有時需要走幾天。有的老鄉(xiāng)患了急性病甚至送不到鄉(xiāng)衛(wèi)生院就中途去世?!案兄x黨委政府,把水泥路修到了我們家門口,再也不用擔心看病問題了?!闭f這話時,老阿媽一臉滿足。

如今,甘孜的交通不僅實現(xiàn)了地面公路通達通暢,還延伸到了空中。12月8日上午,在甘孜縣來馬鎮(zhèn)和德格縣錯阿鎮(zhèn)交界的靜謐群山中,新建的格薩爾機場在一陣轟鳴中,迎來了校驗飛機的首次成功試飛,這標志著甘孜藏區(qū)迎來了第三座高高原機場。

海撥4068米的甘孜格薩爾機場,于2017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本期建設規(guī)模按照滿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22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660噸設計。機場土石方挖填總量近6000萬立方米,填方高度最高達110米,被認定為“世界最高填方機場”。2019年實現(xiàn)通航運營后,甘孜州將成為全國又一個擁有三座民用機場的地區(qū)級市州。



  • 上一篇: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 下一篇:首場集市貿易活動在石渠縣扎麥片區(qū)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