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長河說古

甘孜日?qǐng)?bào)    2022年08月19日

◎龔伯勛

大渡河,兩大山脈交匯的河。河?xùn)|為綿亙蜀西的邛崍山脈,河西是伸向青藏高原的橫斷山脈。滔滔一水將兩大山脈緊緊連在一起,綿綿千載有多少歷史大戲在這里上演。

長河(即大渡河)是條連接兩大山脈的河,東邊屬邛崍山脈,西邊為橫斷山脈。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讓我們沿著那驚濤勁拍的兩岸,去追尋歷史的蹤跡。首先要尋、要訪、要說的,自然是長河地區(qū)那幾個(gè)歷史上的重鎮(zhèn)了。

大渡河又稱長河。大渡河以西便是長河西,這在史籍上并不鮮見:五代孟蜀時(shí)“置碉門、黎、雅、長河西、魚通、寧遠(yuǎn)六軍安撫司”,這里所指的長河西就是大渡河以西。

宋、元大體依舊。元代統(tǒng)領(lǐng)大渡河以西地區(qū)的首領(lǐng)就叫“長河西土官”。長河西土官就住在打煎爐(也就是今天康定的爐城鎮(zhèn),亦作打箭爐),元朝廷還讓打箭爐長河西土官做了四川省的“右丞”。

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打煎爐長河西土官、元右丞剌瓦蒙遣理問高惟善向朝廷上交銀印,歸順了大明。之后,置“長河西魚通寧遠(yuǎn)宣慰司”,任命長河西土官為“宣慰使”,也就是后來的“明正土司”。

元以來,“長河西土官”及之后的“長河西魚通寧遠(yuǎn)宣慰使”就長期住在長河(大渡河)以西的打箭爐??蛇@打箭爐在明代早期還沒有完全開市,更沒有駐軍,算不上“重鎮(zhèn)”。那么早年的長河(大渡河)重鎮(zhèn)又在何處呢?

沿著長長的歷史隧道,往上追溯,我們就會(huì)依稀見到一些它的蹤跡。

長河(大渡河)周邊,是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走廊之一。漢、藏、彝、羌等多個(gè)民族在這里交匯、交往以至相融合,可以說這一帶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形成的搖籃之一。

歷代中原王朝在長河(大渡河)地區(qū)都有行政、尤其是軍事方面的建置。早在漢代,就有沈黎郡的建置(治所在今瀘定的沈村)。唐代便在各部族首領(lǐng)所轄區(qū)域內(nèi)設(shè)置了若干羈縻州、縣。雅、黎兩州在長河地方的羈縻州就有東嘉良州(在今瀘定冷磧)、西嘉良州(今瀘定嘉靖河壩)、當(dāng)馬州(今瀘定岔道)、羅巖州(今瀘定嵐安)、河?xùn)|州(在瀘定冷磧,原雅州的嘉良州改隸黎州后所置)、大渡州(今瀘定沈村,原置大渡縣)、葉川州(今瀘定灣東、磨西以下地區(qū),后又改為米川州)、甫嵐州(今康定魚通地方的亢州)。宋時(shí),仍設(shè)有羅巖、大渡、米川、河?xùn)|、甫嵐等州。

以上所說的那些州,都在長河(大渡河)以東。隨著歷代中原王朝的逐漸西進(jìn),長河(大渡河)地方區(qū)的行政、軍事建置也漸漸西移:從黎州(在今漢源的清溪)到碉門(今天全)到巖州(即今瀘定的嵐安)、化林(在今之瀘定)、沈邊(今瀘定沈村),這些地方都在長河(大渡河)以東。在元代,才西進(jìn)至哈達(dá)(即噶噠,今屬道孚),開始在這里駐軍設(shè)府。直至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西爐之役”后,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中心才移到了長河西的打箭爐(即今天的康定)。

歷史告訴我們,從漢唐到明、清,長河(大渡河)地區(qū)堪稱“重鎮(zhèn)”的,一是今天瀘定的沈村,這里曾是沈黎郡、大渡縣、大渡戍的治所之所在;其二就要數(shù)今天瀘定的嵐安(即歷史上的巖州)了,明代四川幾大衛(wèi)所之一的“巖州衛(wèi)”就設(shè)在這里;第三便是瀘定的化林坪,“西爐之役”之前,清王朝屯兵守邊的大本營——化林營就設(shè)在這里。之后便是河西的哈達(dá)(噶噠)和打箭爐。而稱得上軍事、政治、經(jīng)濟(jì)中心的,只有明代的巖州,之后的西爐(即打箭爐,今之康定)。

從河?xùn)|的巖州、化林、沈村,到河西的哈達(dá)(噶噠),這些個(gè)歷史上曾威鎮(zhèn)一方的長河(大渡河)重鎮(zhèn),雖早被歷史的塵埃湮沒,已在世人的記憶中漸漸淡去,可它那厚重的歷史積淀,最能助我們?nèi)フJ(rèn)識(shí)那古老的長河地方。至于那后崛起于長河之西的打箭爐(西爐)的歷史積淀就更加厚重了。

就讓我們走進(jìn)長河地方曾有過的一個(gè)個(gè)重鎮(zhèn),說說發(fā)生在這些地方的一些古老的故事。





  • 上一篇:格薩爾王傳史詩歷史
  • 下一篇:沒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thewayofeft.com/html/wh/xkbrw/83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