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10月15日
◎董祖信
砂鍋砂罐
滎經砂鍋不知有多少年的歷史,自記事以來,凡所到之處,無論城鎮(zhèn)鄉(xiāng)村,隨處可見。因為價廉實用,窮家小戶都買得起。砂鍋、砂罐、火鍋、花缽、砂缽缽、烘鍋子、煤炭爐等等,品類不少。正如《滎經縣志》所記:“滎經砂器制甚樸陋,然價廉而質堅,頗銷行境外。近稍知改良,無器不制,亦吾鄉(xiāng)一利源也?!?/p>
砂鍋一類器具蒸、燉、煮、熬食物,對人體健康沒有負面影響,而且味道鮮美。砂鍋豆腐、罐罐雞,是人們喜愛的美味佳肴。砂鍋燉肉、煲湯,隔老遠就聞到香味,讓人垂涎欲滴。本人有一年到漢源九襄,見朋友家用滎經砂鍋蒸飯,以麥草編作圓蓋,既省時又省木料,比用木甑蒸出的飯還香。同年由九襄到滎經,住李子州茶店,早餐用砂鍋熬新米稀飯,似乎也格外好吃,至今記憶猶新。滎經砂罐更是用途多多,放在人家灶頭上盛湯的是湯罐;火爐上熬藥的是藥罐;用途不同,名稱各異。
近年各種材料制作的用具,擠壓了滎經砂鍋類用具的空間。但制作精良的各種罈、罐、缽、缸,仍很受人們青睞。熬中藥用滎經砂罐;煮肉、燉雞用滎經砂鍋;種蘭、養(yǎng)花用滎經花缽;喝水、泡茶用滎經黑砂杯,已經成了瀘定及滎經周邊人們的習慣。滎經的砂制器皿向實用型、藝術型的精品發(fā)展,依然有廣闊的市場。
滎經氣侯溫潤、土地肥沃、物產豐饒,而且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像煤、鐵、銅、鉛、鋅、花崗石等,品質優(yōu)良,儲量豐富,冶煉歷史悠久。西漢時,漢文帝“賜鄧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鄧氏錢’布天下。其富如此?!保ā妒酚洝へ伊袀鳌罚罱浫瞬擅?、煉鐵,以鐵鑄鍋、打造農具及其它鐵器。滎經鐵鍋久負盛名,暢銷周邊縣、市,遠銷康巴。農村人家灶上的大鍋、中鍋、小鍋;電爐、煤磚爐、氣化爐上用的耳鍋子;藏、漢火盆上放的火盆鍋;過去耕田犁地的鏵,耙田的耙釘及鋤頭、刀具等,大都來自滎經,而且質優(yōu)價廉,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稖罱浛h志》載:“鐵鍋、馬掌、馬鐙、農器之屬,每年銷嘉定、打箭爐,約計五、六十萬斤。”可見產量之高,銷路之廣。康定、瀘定缺煤,群眾生產、生活受到影響。一九五八年,天寶書記和雅安地區(qū)協商后報省同意,在滎經縣三合鄉(xiāng)齊家河開辦“甘孜州瀘定煤礦”,直到近年,我州交通改善,能源解決,才停止開采。
康熙四十四年,皇帝“詔從所請”。年初,即動工修建瀘定鐵索橋?!皹蛏黹L三十一丈一尺,寬九尺,索之長視橋身余八丈而贏。(《康熙御碑》)”由一十三根鐵鏈組成,底鏈九根,扶欄四根。每根鐵鏈由862—977個鏈環(huán)相扣而成,每環(huán)重1.5—2公斤,13根鐵鏈計12164環(huán),總重量達21噸多。瀘定不產鐵,滎經產鐵,而且距瀘定最近,是理想的材料供應地。盡管四川巡撫能泰從全川各地調集生、熟鐵,但也不可能舍近求遠,不用滎經鐵。我所調查走訪的幾位耄耋老人,都持這種觀點。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初四日(1706年5月15日),瀘定橋鐵索橋合龍告竣后,每“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所換鏈環(huán)用鐵,基本上都是滎經鐵,而且直到解放后為止。
二0一四年,原興隆公社黨委書記齊天全,年近九十,家住茶馬古道邊的鹽水溪。他告訴我說:“小時候,曾看見滎經、漢源一帶的人,從滎經背送鐵索橋的連環(huán),途經鹽水溪住店。所背數量不一,但都有一環(huán)沒有封口,可能是留待拆舊換新時再封。”同年,我走訪九十五歲的鐵工曹連喜老人,他從民國二十二年起,就擔任瀘定鐵索橋鏈環(huán)的打造和檢驗工作,直到七十五歲才休息。他說:“用滎經背運過來的毛鐵或板鐵打鏈環(huán),先要打成合規(guī)格的圓條,然后下好尺寸,扭彎后再拿到火爐中熔接。鏈環(huán)打好后,鐵匠要在熔接處蓋上自己的印記,再交付驗收。經質檢合格,才算完成,不然就要返工重打?!?/p>
自秦、漢以來,滎經人民,向康巴輸出農、副產品、礦產和礦產品,又從康巴換、購進畜牧產品和名貴中藥材,互通有無,農牧互補,相互依存。滎經和康巴的物資交流和商貿往來,溝通了康巴與外地的經濟聯系和文化交流,促進了康巴農、牧業(yè)生產和社會經濟發(fā)展,增強了藏、漢、彝、蒙各族人民的友誼,改善了民族關系,支援了涉藏地區(qū)建設。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