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藏戲文化的歷史沿革

甘孜日報    2020年04月24日

  ◎謝真元

  藏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自古以來藏族人民就聚居在青藏高原,與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同開辟祖國西部遼闊的山河。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早在大約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藏族人民的祖先就繁衍生存在世界屋脊上,逐漸形成了若干氏族和部落。其中,雅隆部落發(fā)展最為迅速。他們的部落首領聶赤贊普英武雄長,被選為六牦牛部的首領。他就是后世吐蕃王室的始祖。當時,他們以牧業(yè)為主,并開始修建房屋、宮室。第一座宮室被稱為雍布拉宮。這一時期大約是公元前300年前后,時值漢民族戰(zhàn)國中期,周顯王在位之時。這是藏族史上的遠古時期,其文學都是口耳相傳的民間文學。中央民族大學編纂的《藏族文學史》有較詳細的論述:

  藏族史上的遠古,主要是指吐蕃王朝建立以前的漫長歲月,那時的青藏高原處于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初期,各地居住著互不統(tǒng)屬的許多部落,當然更沒有統(tǒng)一使用的文字。當時的文學全是口頭創(chuàng)作口頭相傳的民間文學,根據(jù)歷史文獻來看,估計作品是很多的,可惜大部失傳,流傳下來的主要是幾篇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是藏族最早的文學,反映了藏族先祖對世界形成和人類起源的天真想法和開發(fā)高原的艱苦歷程,也透露了他們的一些美麗幻想。這些作品有的被后人用文字加以記錄,有的一直在口頭流傳,是彌足珍貴之作。[ 中央民族學院《藏族文學史》編寫組編著《藏族文學史》第3頁,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到了公元6、7世紀,雅隆部落的首領達布聶賽、納日倫贊和松贊干布祖孫三代勵精圖治,在與其他部落長期征戰(zhàn)、融合的過程中,形成了統(tǒng)一的藏民族,并以藏族為主體建立起強大的奴隸制吐蕃王朝——藏族第一個統(tǒng)一的地方性政權。7世紀初,松贊干布派遣吞米桑布扎赴印度學習,創(chuàng)立了藏文字。吞米桑布扎回國,松贊干布設盛宴歡迎。吞米桑布扎在席間呈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新字,這是吐蕃建立和使用文字的開端。

據(jù)說,松贊干布曾摒絕政務,潛心學習藏文3年。同時,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大力吸收兩地文化,文學也開始繁榮起來。 8世紀初年,唐蕃再次通婚。金城公主出嫁吐蕃,漢藏兩族經(jīng)濟、文化的聯(lián)系交流更為頻繁,漢藏之間兄弟般的歷史關系基本確立。到松贊干布第六代孫赤松德贊贊普時期(755——797),時值唐玄宗天寶14年至唐德宗貞元13年,這時的藏族已發(fā)展成為一個擁有幾百萬人口,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燦爛歷史文化的強大民族。

  松贊干布執(zhí)政到8世紀中葉,佛教從印度和漢地傳入藏區(qū),經(jīng)過與藏區(qū)的原始宗教——本教的長期斗爭、融合,形成了具有藏區(qū)地域特征的藏傳佛教,也叫喇嘛教。桑耶寺的建立標志著藏傳佛教在吐蕃的形成。但是,本教勢力仍然很強大,9世紀中期朗達瑪即贊普位后,代表信奉本教的貴族、大臣的利益,開始禁佛運動,他封閉佛寺,焚毀佛經(jīng),鎮(zhèn)壓佛經(jīng)僧人,使佛教受到沉重打擊。朗達瑪于838年開始禁佛,4年以后被佛僧貝吉多吉刺殺。據(jù)說貝吉多吉暗藏了弓箭,從西藏山南洛扎縣來到拉薩,趁朗達瑪在大昭寺前看碑文之機,上前佯作施禮,從袖中拿出弓箭射向朗達瑪,一箭射中頭部,朗達瑪當即身亡。貝吉多吉的衣服是夾衣,外面是白色,面里是黑色,他把白馬涂上黑炭,在逃跑的路上他將衣服反穿,渡拉薩河時洗掉了馬上的黑色,機智地逃脫了追捕。朗達瑪死后不久,一場奴隸平民大起義爆發(fā),導致了吐蕃王朝的崩潰。

  因此,“吐蕃時期的藏族文學,也主要是從松贊干布當權到朗達瑪被殺的200多年時間。這一段,由于藏文的創(chuàng)立和逐步完善,出現(xiàn)了藏文著作和漢文、梵文典籍的藏譯,可以說是藏族作家文學的萌芽時期,或者叫做藏族作家文學的童年時期。”[ 中央民族學院《藏族文學史》編寫組編著《藏族文學史》第3頁,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從文學創(chuàng)作來看,這一時期的一些口頭文學作品,如神話、詩歌、諺語等被整理和記錄,還出現(xiàn)了史傳文學、小說故事、碑銘散文等書面創(chuàng)作。尤其是《巴協(xié)》的創(chuàng)作誕生,不亞于《史記》在漢民族歷史、文學史上的地位。書中自贊普赤德祖贊興佛說起,直到其子赤松德贊建成桑耶寺止,歷時百年。

  松贊干布之后的200年間,“原來寂寞無所聞見的中國廣大西部,因強有力的吐蕃國出現(xiàn),變得有聲有色了。這是吐蕃歷史的大進步時期,也是中國西部居民開始參加歷史活動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就是松贊干布?!盵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三編第二冊第490頁,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藏族人民世代居住的“世界屋脊”地勢高峻、氣候寒冷,平均海拔4500米。四周環(huán)繞著許多高聳入云的大雪山——南有喜馬拉雅山,北有昆侖山,東部蔓延著連綿起伏的橫斷山脈,橫亙于中部的是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岡底斯,藏語意為“眾水之源”,“眾山之根”;念青唐古拉,意為“大親眷光明之神”,是西藏神話與信仰的聚散地之一。同時,處于亞洲腹地的青藏高原,又是眾水之源。長江、黃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大江大河皆發(fā)源于此。這些江河從青藏高原流向東西方的文明古國,猶如在崇山峻嶺之中開辟了四通八達的交通走廊,把東亞、南亞和東南亞乃至西亞的古代文化與藏族的古代文化連接起來。尤其是在文化的傳播主要通過自然的河谷進行的古代更是如此。青藏高原堪稱亞洲古文明的薈萃之所,東方華夏古文明,南方印度古文明,西方埃及古文明,都曾風一般地吹進了青藏高原,在這里融合成獨特的多重性文化特點,產(chǎn)生出迷人的民族文化合成。因此,藏族文化絕非單一來源,它應該是多元的。

  然而,要研究藏戲文化的起源、形成和發(fā)展,面臨的困難很多。資料匱乏是最棘手的問題。雖然記錄藏族歷史的藏、漢文史籍,卷帙浩繁,就數(shù)量之多和內(nèi)容之豐富而論,在我國各民族中僅次于漢族。但是,隋唐以前,即7世紀吐蕃王朝形成之前,漢文史籍無有關于吐蕃的記載。正如馬長壽先生在《氐與羌》中所說:“吐蕃王朝是從7世紀開始形成,在此之前,吐蕃系祖先所屬的氏族部落共同體也和蘇比、羊同、黨項、白蘭諸部落共同體一樣,僻處一隅,各自為政,不與外界接觸,漢族史家如何能夠記述它的發(fā)展情況呢?由于上述主觀和客觀的兩個原因,所以古代漢族史家無法知道吐蕃族早期發(fā)展的歷史。”[ 馬長壽《氐與羌》第 18 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隋唐以后,史料記錄逐漸增多。但是,這些史料“大多是征伐、招討、宣諭、封官等類的事,我們最需要知道的民族形成、民族發(fā)展、民族關系、民族遷徙,以及經(jīng)濟生產(chǎn)、人民生活、文化藝術等,大多缺乏記載?!盵 江應梁《人類學與民族史研究》,載《人類學研究》,中國科學出版社,1984年第 3 期。]


  • 上一篇:向“遠志和小草”借燈盞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