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手帕傳情

甘孜日報    2017年08月28日

   ■李丹

   手帕有著悠久的歷史,先秦時期稱之為“巾”。漢樂府詩歌《孔雀東南飛》中就有“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之句?!笆峙痢币辉~正式出現(xiàn)是在唐朝,唐初詩人王建在《宮詞》中寫道:“緶得紅羅手帕子,中心細畫一雙蟬。”

   在古代,用手帕作為戀愛信物的記載更早。在《西廂記》中,張生與鶯鶯相愛,就是從手帕題詩相贈開始的。在明代馮夢龍的“三言”中,有許多關(guān)于手帕傳情的精彩描寫。手帕還有個名字叫“鮫綃”,傳說鮫人所織的綃,入水不濡。陸游在沈園偶遇前妻唐琬,寫的那首凄婉的《釵頭鳳》:“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惫湃诉€習(xí)慣在手帕上題詩寄情,稱為“尺素”。如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來,“尺素”成為愛人之間書信的代稱。在古代戲曲小說中,手帕往往成為傳情達意之物。員外家的小姐遇上了儒雅俊朗的書生,小姐佯裝丟下一方手帕,書生心領(lǐng)神會,前去相送。手帕就成了男女之間愛情的媒介。清代古吳素庵主人編的《錦香亭》、吳航野客編的《駐春園》,都有這樣類似的段落。

   在民間,戀人還賦予手帕更巧妙的象征意義。因為手帕是絲織品,想象豐富的戀人們便把它和思念情人的感情聯(lián)系起來。馮夢龍收集的一首民歌正是這樣唱的:“不寫情詞不獻詩,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顛倒看,橫也絲(思)來豎也絲(思),這般心事有誰知?”傣族有一首民歌《在酒宴上》這樣唱道:“情哥!你唱調(diào)子不要用扇子遮著,好讓你的歌一直沖進我的心窩;那塊手帕你不要拿出來揩嘴,它會把秘密在大家面前戳破。”

   過去,在魯西農(nóng)村地區(qū),則更流行著一種叫作“換手帕”的習(xí)俗。那時,無論是男女自由戀愛還是經(jīng)媒人介紹相識的,一旦要正式確定戀愛關(guān)系,男女雙方就要約定一個時間,由家人陪著正式談一次,叫作“拉對象”,談完后,互換手帕。換了手帕,就表示戀愛關(guān)系正式確定了,接著擺上筵席,慶賀一番。如果換不了手帕,那就是不成,家人也自然不歡而散。從民間來說,手帕還是服飾習(xí)俗的一部分。那時,人們在生活、勞動中,天天需要揩手、揩鼻涕、揩汗等,于是創(chuàng)造出手帕這種佩巾,攜帶身上。為了方便美觀,人們又創(chuàng)造出許多花樣來,織得小巧玲瓏。最初,大抵是戀人們在勞動、生活中互相關(guān)切,送手帕揩汗、揩手,漸漸地,戀人們看中了手帕這種能夠隨身攜帶和實際應(yīng)用的性質(zhì),便用它充當(dāng)傳遞愛情的信物,故而相衍成習(xí)。

   手帕演繹著一個時代的優(yōu)雅情愫。一方“尺素”傳情,簡單樸素,含意豐富,它體現(xiàn)了愛情的純潔和真摯。絲絲縷縷,流淌著濃郁的古典風(fēng)韻,給人們以詩境如畫般的美。


  • 上一篇:七夕曝書情
  • 下一篇:郵票上的“愛情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