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拉角溝原始秘境探險記

甘孜日報    2017年06月26日

汽車止步于原始森林的邊緣,余下的路程,得靠腳來完成??粗芏睗竦脑忌郑胫恢卸噙h的目的地,我感覺此行不會太輕松。

因為原始密林里并沒有路。在我們茫然四顧中,右手是轟鳴的拉角溝河,左手邊是陡峭的山崖,只有正前方的密林下,顯出了一條路。不,這不是一條路,應該說只是一條畜道、牧道或獸道,后來的發(fā)現(xiàn)也證明了我們這一猜測的成立。

初入密林,迎接我們的是亂石。我們只得在亂石間跳躍,頗為驚險。好在馬上就有了新的感受,當亂石路段結(jié)束,進入落葉密布的林間,那些不知累積了幾十年幾百年的落葉,大多數(shù)已經(jīng)化為林間松軟的腐植質(zhì),只有上面鋪展著色彩新舊不一,形狀大小不一的落葉,當一腳踩上這歲月的集大成者時,那種彈性,那種柔軟,那種舒服,遠超五星級酒店迎賓地毯的享受,同時當隱含著原始森林特有氣息的清新空氣鉆入鼻腔時,瞬間就消彌了我們內(nèi)心深處對于未知的點點緊張。只是柔軟的路徑較為狹窄,同時也時有亂石突立,所以我們的眼睛,多數(shù)注意到路面,少數(shù)注意到前方或左右的風景。其實,秘境里的風景,有時就在回頭一望的剎那。

忽然,路面上出現(xiàn)了大量的花瓣落英,這是杜鵑花瓣!時至六月,高山杜鵑的花期快要過去。看到頗有點黯然消魂的花瓣,大家才驀然警覺,我們正穿行于一片片美不勝收的杜鵑林。抬頭望去,濃密的林蔭之下,我們的頭頂之上,還有杜鵑一叢叢、一簇簇地綻放,雖然艷得有些過了,但她的碩大、艷麗還是洋溢著一種驚人之美。說起來真是好笑,我們一行人,均在大渡河峽谷里生活了大半生,杜鵑花,幾乎年年都能看見,但如此近距離地觸摸、欣賞到杜鵑花,對于我等多數(shù)人來說竟然是“處子之行”!至于我自己,同樣屬于填補了人生的某項空白。

拍攝流連慢行,半刻之后,又進入了難行之處!只見路面早就沒有了數(shù)百年累積下來的彈性與柔軟,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巨大的亂石,在海拔至少3500米以上的地方,我們一行中的絕大多數(shù)是不可能跳上那些頗有些濕滑的亂石的,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大自然總是潛藏著一線生機。因為,這些亂石或坑洞之上,密布著粗細不同的虬勁樹根,他們以各自不同的形狀和方位搭在亂石和坑洞之上,供人踩踏前行。

這種由樹根搭建的供人踩踏前行的道路,我把他稱之為“根路”。這些樹根,在其他地方都隱藏于地下,盤根錯節(jié)不知多深多遠,惟有在這種需要它顯現(xiàn)與支撐的時候,它才露出自己有力的臂膀,為行人搭建起由此及彼的可能。這很自然地讓我想起,人類文明史上那些久遠的傳承,它們平時并不會呈現(xiàn)于我們的生活,因為人的態(tài)勢總是趨于前行,趨于新穎與時尚,但每到關鍵與危險時刻,這些傳承都會浮顯于人類的精神之中,成為拯救人類的福音。

跨過幾處樹根之路,我們進入到了一片苔蘚區(qū)域,如綠毯一般的苔蘚,由近及遠向四周鋪展,森林里的石頭,無論大小,皆被蒙上一層生命盎然的苔蘚,那種感覺新鮮而又奇妙。那些倒在密林里的枯樹,同樣被苔蘚爬滿了一身,有如一條條長滿綠毛的長龍。

桫欏!就在苔蘚區(qū)內(nèi),幾株別致的植物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桫欏,被稱為“蕨類植物之王”,是唯一可以長成參天大樹的蕨類植物,桫欏是古老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由于桫欏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遺性,它對研究物種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區(qū)系具有重要價值,它與恐龍化石并存,在重現(xiàn)恐龍生活時期的古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恐龍興衰、地質(zhì)變遷等具有重要價值。能發(fā)現(xiàn)桫欏,能與桫欏為伴,我們此行收獲不少。

又行一陣,來到一株半邊樹壁呈現(xiàn)出密密麻麻有如“蜂窩”狀眼洞的大樹面前。同行的陳帥問我知道這是啥么?我觀察了一會兒后,說了“蟲眼”。無疑,我的答案是錯誤的。因為樹上的那些“眼洞”,確實與蟲有關,卻不是“蟲眼”,而是啄木鳥啄食蟲子時,叮叮叮叮地留下的眼洞,細數(shù)一下,那“眼洞”竟然有數(shù)千個,由此可見啄木鳥的勤勞。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啄木小者如雀,大者如鴉,面如桃花,喙、足皆青色,剛爪利嘴。嘴如錐,長數(shù)寸。舌長于喙,其端有針刺,啄得蠹,以舌鉤出食之。”又有王元之詩曰:“淮南啄木大如鴉,頂似仙鶴堆丹砂?!蔽也皇枪室庖@段古文古詩,而是只想說明一點,李時珍所見之地,王元之筆下的“淮南”,莫不是低海拔之地;而我與陳帥所見之啄木鳥痕跡,其高至少3500米上,這說明,啄木鳥在北半球的棲息范圍,大體上屬于與大型喬木的緯度與海拔高度完全一致。

原始密林的美,遠不是上面幾段文字所能表達。譬如它的物種萬千,它的飛瀑流泉,它的清爽宜人,用眼觀察,用心體驗,皆可成鴻篇巨制。路遇一片樺樹林,同行的楊帥看到我撕下一片樺樹皮時說,有林區(qū)老鄉(xiāng)將樺樹皮揭下,可用于縫制盛裝各類物資的“口袋”,我用力拉扯,果然發(fā)現(xiàn)其皮質(zhì)除了輕薄、柔軟、平滑之外,還非常綿密結(jié)實。其實,樺樹材質(zhì)也非常堅韌、綿密、結(jié)實,人們時常將之直徑較大的樺樹橫切成20厘米左右厚度的圓形之樹墩,并用秘法泡制,待成熟后便成餐廳、廚房之“菜墩”,而樺木做的菜墩,遠比其他木質(zhì)菜墩經(jīng)久耐用。

樺木屬于喬木,它沒有林中的云杉、冷杉等高大通直,但也屬高大之物,因為其樹皮與色彩的特色,走進林中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些樺樹。原始密林里,除了高大之物外,更多的是低矮灌木,此前講到的杜鵑林算一種,最不過三兩人,在動不動高達三十米的云杉、冷杉面前,杜鵑林只能算是灌木了。

除杜鵑林外,還有一種林子與杜鵑林的高度相仿,如不注意分別,其樹干甚至與杜鵑林相當,這就是著名的青杠林。我們食用的野生菌里,有一種營養(yǎng)價值極高、口味極好的青杠菌,就是在青杠木上長出來的。而這片原始密林里像青杠菌這樣的野菌山珍或中藏藥材,可謂是遍地皆是。

就在行路之時,有善于發(fā)現(xiàn)野菜的諸美,每人手上都扯了幾把野菜,數(shù)量最多的當屬與地里所種韭菜味道形狀非常接近的“鹿兒韭”。它比家種的韭菜葉片寬大肥厚,香味更濃烈,纖維更粗長。在原始密林里,鹿兒韭是野山鹿、香獐和牛鈴等動物們最喜歡覓食的一種野菜,所以山民們都叫它鹿兒韭。高山區(qū)的五月六月,屬雨水季節(jié),正是各類山野奇珍瘋長之時,即使是我這樣“五谷不分”之人,也偶爾在密林里發(fā)現(xiàn)了羌活、龍苞等野菜。 (未完待續(xù))

  • 上一篇:花馬
  • 下一篇:茶馬古道:一條茶葉鋪成的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