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老家的房子

甘孜日報    2022年07月29日

◎廖天元

再次證實,新建的高速公路要經(jīng)過老家房子。

前日,父親給我打來電話,說搞測量的已經(jīng)在房前屋后畫了灰線。沒等我反應(yīng)過來,父親接著說:“管它高速建不建,該修的房子還是要修?!?/p>

父親的怨氣在電波里跌宕起伏,還有不甘和任性,被放大得氣喘噓噓。七十多歲的父親,個性雖然剛烈,但教師出身的他絕對明事理。突然間如此憤怒,大抵是在原址建房的希望落空后的無助掙扎。

老家的房子,其實早該拆了。

它太老了。老得太過龍鐘,老得實在佝僂。老屋大約修建于上世紀(jì)九十年代,三十多年的光陰,在父親的臉上劃出深深的皺紋,也在老屋的墻壁上撐開了大大的裂縫。父親膽小,他特別怕夏日突然而至的暴雨灌浸老屋,于是,隨著夜間陣陣劇烈的雨聲,父親和母親雙雙起來,用盆子接住房頂漏下的雨,然后一起提心吊膽。

父親支使母親做我的思想工作。母親說,村里家家戶戶都修了,我們再不修有點那個。母親沒讀過書,她不知道用什么詞語來表達她內(nèi)心的感受。母親口中的“那個”,我懂。這樣的住房,無形中讓她抬不起頭伸不起腰。

我不知道母親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巨大的壓力。在故鄉(xiāng)縣城,我用住房公積金買了一套房,面積不大,裝得還算溫馨,那個地方,離醫(yī)院、市場和學(xué)校都很近,穿過一條街,就是浩浩蕩蕩的嘉陵江,散個步,溜個彎,拍個照,一切都很美。

我以為父親和母親會歡天喜地。但是他們只是隔三岔五才去住一住,一次不超過兩三天。我問為什么要這樣,母親說,家里的“小黃”離不開她,那群雞鴨鵝也離不開。

我想,大約是父親和母親離不開故土。我完全理解老一輩人的泥土情結(jié)。據(jù)說中國人到了西伯利亞,也要想辦法找到種子,在惡劣的環(huán)境之下種出一片希望來。

但事情仿佛沒那么簡單。有一次,我聽父親給他的一個朋友打電話,他似乎輕松而又慶幸地說,我差點把養(yǎng)老金都吐了出來。他還說,沒意思啦,出門就要掃碼,你不信去試試?

我內(nèi)心有些悲涼,這樣的情形,是不是讓他特別沮喪?

現(xiàn)在形容進城的某些農(nóng)二代,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nóng)村。沒想到,這句話,也可以用在父親的身上。

修房我贊同。城里有家,老家有房,我身邊的朋友,絕大多數(shù)都是這樣的標(biāo)配。但我不能理解,父親為什么一定堅持在老地方修房。

為了修房,我多次站在機房,俯瞰,環(huán)顧,只是為了找地。機房的叫法約定俗成。其實是一個小山頭。我幼年的時候,這山頭有一個機房,里面有打米機,專門為村人打米而用。

站在機房,俯瞰廖家溝,川東北特有的淺丘地形展露無遺。老家的房子掩映在一片茂林修竹之中,屋檐露出一角,遠(yuǎn)遠(yuǎn)望去還透著點詩情畫意。

我其實蠻喜歡家鄉(xiāng)這番景致。但問題是老屋和堂哥家的房子連格子,瓦連瓦,有一面墻,還是共用。牽一發(fā)必動全身。有一年春節(jié)回家,趁著酒勁,我給堂哥說,干脆咱們拆了老屋一起修,還是像小時候一樣,房挨房,院挨院,永遠(yuǎn)是一家人。堂哥說,才供兩個大學(xué)生出來,現(xiàn)在沒有錢。他這樣一說,我便語塞。

不能在老宅基地上修房,那就搬出來修吧。修房,是爸媽多年的愿望。對我而言,則是對孝順的投資,再艱巨也得咬牙完成。但是,父親說沒得地方。我不信。我找來朋友,查詢可以修房的地方,房前屋后的地,顯示都是永久性基本農(nóng)田。我知道這是高壓線,絕對碰不得。

最終一片沉默,父親半天嘀咕出一句話:“老屋這個位置,我覺得還是最好?!?/p>

我終于窺探出父親的心思:祖祖輩輩在此繁衍生息,開枝散葉,老屋這個地方就是他的根,搬離不意味著挪根么?

老屋是父親在故土的坐標(biāo),但是父親不知道的是,他的兒子對待故土,已經(jīng)有一種疏離的疼痛,已找不到位置。

老屋的周圍,曾經(jīng)有四家人。兩家搬進了城,一家去了新疆,一家去了廣東,他們的老屋,已經(jīng)垮塌得不成樣子。翻過一道灣,有一個童年一起放豬的伙伴,在浙江開著公司,至少十年,我們未曾見面。

如果沒有故人,這個地方還是故鄉(xiāng)嗎?我實在不敢設(shè)想,當(dāng)父母親百年之后,我在老家,誰能陪我,或者,我還可以陪著誰。

更無奈的是,生我養(yǎng)我的這個地方,我覺得太“小”了。那一日開車回家,途徑曬壩。公路從中而過,像一頭犁鏵,將曬壩肆無忌憚地掀開。剩下的曬壩,只剩下書頁般大小。這個地方,曾經(jīng)是鄉(xiāng)親們晾曬豐收的地方,曾幾何時,鄉(xiāng)親們一大早將谷子或者玉米倒在上面,等待陽光的熱烈。傍晚待大人們拾掇完畢,曬壩便成了我們玩耍的天堂。

那時曬壩如此之大,而今卻如此之小,小到容不下一批年輕人迅猛地成長。當(dāng)年輕人展翅飛翔的時候,村莊,無疑就成故鄉(xiāng)。而故鄉(xiāng),似乎只能回望。

我知道是我們長大了,但我一直不敢把這樣的想法說出口。我也時常提醒自己,大與小,只是相對而言,既可相互轉(zhuǎn)化,也會彼此成全。

突然覺得有些慶幸,高速公路來了。父親即使萬般不舍,也會不得不作妥協(xié),房子始終需要建的啊。




  • 上一篇:麥草的光芒
  • 下一篇:墾山

  • 本文地址: http://thewayofeft.com/html/wh/kcwh/82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