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念橋邊紅蓼

甘孜日報    2020年11月16日

   ◎劉峰

   秋日回鄉(xiāng),經(jīng)過那一道石橋,我又看見了溪水中的一叢叢紅蓼。村莊靜靜的,收割后的田野靜靜的,橋影也是靜靜的,日頭暖暖地照著,風(fēng)兒輕輕地吹著,老遠就聞到了一縷辛辣的花香,那熟悉的香氣,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往日回憶,止不住落下淚來。

   這道石橋,我不知走了多少年。在這座橋上,上演了故鄉(xiāng)諸多的悲歡離合,外婆陪伴我上學(xué),母親送我出鄉(xiāng)關(guān),父親等待我回家,水蓼默默地見證了這一切。自打記事起,這座橋就在那兒,聽爺爺講,他出生時它也在那里,而這些依水而生的紅蓼到底陪伴了它多少年,誰也無法講得清。

   小溪清清地流淌,仿佛日子在不緊不慢地向前潺湲,溪底云卷云舒,水蓼花開花落,讓路過石橋的人們習(xí)以為常。只是,一些人每次遠遠地聞到這種熟悉的花香,總會發(fā)出嘆喟或欣喜:“唉!這回又要出遠門啦!”“哦!我終于又回來啰!”爾后,深情地凝望水蓼一眼,轉(zhuǎn)身匆匆離去,也帶去了溪底恍惚的影子。

   在與故鄉(xiāng)分分合合的忐忑流年里,越到后來,回鄉(xiāng)越會有一種近鄉(xiāng)情怯之感。我特別喜歡秋天回來,只因一叢叢紫紅紫紅的爛漫、一縷縷夢繞魂牽的特有芬香。

   我不知道在他人的眼里水蓼是一種什么樣的花?我只知曉,它是我生命里最美麗的際遇,其實這種花在江南很常見,只因它遺世而獨立,喜歡依水而生,它長有清秀挺拔的腰桿,碧綠如柳的葉子,日光下,可以看清它細細的纖毫,仿佛少女頸項處的那一叢淡淡的茸毛,它們娉婷于水中,仿佛一群嬉水的仙子。

   水蓼最美的花開時節(jié),當(dāng)屬秋天,越到深秋,它們的花開得越濃烈、越馥郁。它的花朵與別的花兒很不同,細細的,如米粒大小,不但細,而且繁,繁得宛若天上的星辰數(shù)不清,又恰似無數(shù)朵細細的火苗;密密匝匝,挨挨擠擠,在枝杪抱成一簇簇、一團團,“千朵萬朵壓枝低”,壓得花穗垂向水面;它們的花色也很特別,很好看,也很耐看,那是一種近似于洋紅的顏色,仿佛用中藥里的曲紅染過,如同國畫里的曙紅蘸了胭脂。

   我看見,幾只小粉蝶與小黃蜂,在花間起起落落,那是一種被遺忘的時空,一種幸福的寂寞。

   水蓼,有它獨有的韻致。物換星移之際,一陣秋雨一陣涼,秋風(fēng)裊裊,落葉蕭蕭,一切開始顯得凄清,一年的塵埃差不多快要落定,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開始澹泊隨風(fēng)搖曳的心。在這樣的心緒下,重新踏上這一座小橋,我在這一頭,光陰在那一頭,而逝者如斯的溪水里,仍是舊年的水蓼,又是一年花開,怎不叫人思緒縈懷、感慨萬千。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游弋在詩詞王國里,我才知曉蓼花又稱“離別之花”,唐人司空圖曾寫過“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的佳作;南唐馮延巳在《芳草渡》一詞中寫道:“梧桐落,蓼花秋。煙初冷,雨才收,蕭條風(fēng)物正堪愁。人去后,多少恨,在心頭?!彪y怪臺灣著名言情作家瓊瑤在《還珠格格》里寫下了“江南江北蓼花紅,都是離人眼中血”這樣的詩句,讓人覺得它的凄艷背后,又仿佛是另一種泣血的等待。

   而今,重新踏上這一座石橋,凝望如血殘陽下的橋邊紅蓼,聆聽頭頂幾行新雁的叫喚,我感到了時間的無情,獨佇小橋風(fēng)滿袖,我不禁問自己:我在等誰?石橋、流水、蓼花又在等誰?誰又會出現(xiàn)在下一場離別?

   不禁想起了一句詩:“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倍矍埃t灼灼的花開,給人平添了一絲慰藉,給人一種面朝裊裊炊煙回家的勇氣,襲一衣花香,入夜、入夢……

  • 上一篇:記憶中的挖冬花
  • 下一篇:秋盡野菊黃

  • 本文地址: http://thewayofeft.com/html/wh/kcwh/6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