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樸素的幸福,在時光里發(fā)酵

甘孜日報    2020年03月25日

   ◎劉敬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我并不信佛,甚至一丁點兒也不相信此言是“佛”所說。但這樣的一句很文藝很哲理的“人生箴言”,卻在我品讀作家呂峰的新著《一器一物:遇見舊時光》時,驀然閃現(xiàn)心頭——想來天地之間,萬物本息息相通,緣緣牽絆,豈又僅僅止于人和人的相遇相識,相伴相守?一花一草皆有靈,一器一物總關情?。?/span>

   是的,這是一本關于“老物件”的文化散文集:一個粗瓷碗,一盤石拐磨,一柄油布傘,甚而一根搟面杖,一塊磨刀石,一只湯婆子……在鄉(xiāng)間的老屋內外,在遠逝的貧寒年代,它們往往其貌不揚,平凡又樸實,就如同那些憨厚善良的父老兄弟,他們常常沉默寡言,在微笑靜觀的背后,卻也有著滿溢溫情的故事;一把紫砂壺,一張藏書票,一捧雨花石,乃至一瓶雪花膏,一雙棉手套,一只竹風箏……在都市的繁華盡處,在嘈切的網(wǎng)絡時代,它們每每材質普通,安寧又妥帖,就仿佛散落天南海北的知交故友,他們與你心有靈犀,在匆碌的時光縫隙,能帶給你汩汩的精神慰藉……

   呂峰坦言,“那些與我結緣的老物件,幾乎都有一段來由,都有一段過往,都有一段故事,它們蘊藏了無數(shù)的情感和記憶?!痹跁校?輯作品為我們工筆描摹了其收集、珍藏的各類老物件。若大致歸類,首輯作品中的物件多屬窮苦歲月里的生活“必需品”,粗瓷碗呀,咸菜壇呀,縫紉機呀……是它們,撐起了那些風雨如晦的日子;是它們,見證了社會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而“云想衣裳花想容”一輯,則頗有趣味,舉凡“梳篦”“指甲油”等,皆極具女性色彩,作家卻以感性、從容的文字傳遞出了素樸與純粹之美,平淡的文字里潛流著奶奶、母親與姐姐等親人的摯愛與柔情。末輯“童蒙舊物啟靈臺”與首輯作品一樣,都是我偏愛的,甚或讓我含淚而笑——“小人書”“貨郎鼓”“泥玩意兒”……撲面而來的是童年的風,鄉(xiāng)野的風,是童年的故園,故園的童年,即便卑微土氣,即便缺衣少食,即便膚黑發(fā)亂,發(fā)自內心的快樂,卻從來不會打折扣——那無邪的晶瑩的歡笑呀,風一樣自由,水一樣清亮,吹散了、沖淡了村居生活的愁云苦霧……此外,“人要詩意地棲居”這一部分則為我們精彩地呈現(xiàn)了作為一個文化人、一個讀書人的筆洗、拓片、印章等諸多“寶貝”,相較于其他3輯,倒是多了一份雅趣,一份閑情,一份淡然……

   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想時光如流,亙古從容,任誰也無法挽住它的腳步,幸好呢,還有一些“老物件”,不離不棄,相依相陪。盡管歲月的無影刀偷偷地將這些器物雕繪得面目滄桑,形容憔悴,但它們,卻始終承載著濃烈的感情、難忘的記憶,彰顯著獨特的歷史、變遷的習俗,暗蘊著奇妙的因緣、無窮的智慧……正如作家所說,“于我而言,邂逅一件老物件就像遭遇一段感情,就像是遇到了一個理想的情人……那種會心的愉悅言不能表,無論苦與樂,都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刻骨銘心。”作家把我們曾經至為熟悉今將消逝的物品,以溫馨、敏感、洞見的方式一一書寫出來,讓它們以“老朋友”“老伙計”的方式叩門來訪,像“月光寶盒”一樣,使得那些冰底水般潛流而去的舊日時光“倒流”于眼前和心底,使得那些原本平常、孤單、細碎的器物的生命得以完美延續(xù),將一器一物,件件藏品融合在一個平和而生動的世界之中,給讀者,尤其是閱歷相仿的同齡人以繽紛的遐思和無盡的回味。

   “老物件的光澤、圓潤、生死以及深入骨髓的溫暖,是一種精神的彌補、療傷和撫慰,是諸多的象征、隱喻以及本真的呈現(xiàn)?!毖诰砘乜?,書之腰封上杜懷超先生對呂峰筆下老物件的評價可謂一語中的。不做作,不煽情,不夸張,不矯飾,作家只是慢慢回憶,娓娓道來,往事邈遠而親切如昨,文字簡勁而詩情流溢,譬如湯婆子,“暖化了數(shù)不盡的寒冬”;譬如石拐磨,“把日子磨得芳香四溢”;譬如門環(huán),“敲打著回家的心扉……”作家希冀通過此書和大家一起去感受經受了時光之河洗禮的老物件,從而放慢生活的腳步,找到一種最樸素、最純粹的幸福,我想,他的愿望很快就能實現(xiàn)吧。

  • 上一篇:銘記為了更美好的未來
  • 下一篇:關于世界的溫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