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鄉(xiāng)土器物記

甘孜日報    2018年12月18日

      ◎黃孝紀(jì)

      那是一個揪心的莊嚴(yán)儀式。

      高速鐵路的巨大灰色橋墩,一個連一個從田野上長出來,像一條巨大的蜈蚣,已經(jīng)逼近村莊,逼近我的家門口。我的紅磚瓦房的清水墻上,被人用紅色的涂料畫了幾個大圓圈,里面寫了一個潦草的“拆”字,旁邊還打了一把紅紅的大叉,仿佛兩把血色刀子。顯然,這棟留下了我二十多年記憶和生活場景的瓦房,我少年時目睹了它的誕生,現(xiàn)在人到中年,又要看著它消失,還原成一片頹敗的廢墟,無可挽留。

      2008年深秋,一個晴朗的日子,我從永興縣城回到家鄉(xiāng)這棟瓦房。三年前,我的父親也追隨母親去了對面的山上長眠。房子從那時上了鎖,瓦屋面上不再飄蕩濃濃淡淡的藍(lán)色炊煙。我也累月經(jīng)年不再回來,任由這棟簡陋的老瓦房空置著,落寞地忍受日曬雨淋。我這次回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按照政府相關(guān)部門的要求,帶頭拆掉這棟房屋,以便整個村莊拆遷工作的順利推進(jìn)。我只帶來了一塊紅布條,一刀紙錢,一把香,一對蠟燭,一個打火機(jī)。別的什么也沒帶。還需要帶什么呢?在選定的這個就要拆掉這棟庇護(hù)我成長的舊居的時刻。

      房子外面,我的堂兄三節(jié)和幾個村人在說笑,抽煙,墻上斜搭的高樓梯直抵瓦檐。他們是我雇來的,只等我的簡單儀式一結(jié)束,就進(jìn)屋搬東西,上房揭瓦拆磚。

      廳屋大門打開了,堂屋門打開了,堂屋通向禾場的側(cè)門打開了,木窗板推開了。強(qiáng)烈的光線射進(jìn)來,照著堂屋中央的磚砌方形大正灶,四圍泛黑的粉墻,煙火熏黑的樓板,蒙了厚厚灰塵的碗柜,灶桌,寬條凳。磚砌的水缸空空的,干干的,沒有一滴水,泛白的水泥內(nèi)壁結(jié)了蛛網(wǎng)??諝庵杏幸还删脽o人居的發(fā)霉的味道。

      與我一同走進(jìn)堂屋的,是年近七旬的金德老哥。他是我的鄰居,是村里的老泥水匠。我的這棟瓦房,當(dāng)年就是以他為主的工匠們建成的。記得房屋圓垛的那天,他帶著一般人,站在人字坡屋頂?shù)膲Χ庾由希邫_條上,放鞭炮,殺公雞敬神,唱段子,撒糖,撒餅干,撒染紅的花生。大人孩子站在下面圍觀,仰頭聆聽,笑鬧著擁入尚未蓋瓦的房屋里撿拾撒下來的東西。當(dāng)年冬天,我家喬遷新居。堂屋的這個磚灶也是他砌的,在選定的良辰吉日,是他親手在灶基上安放了象征一家之主的嶄新的鐵撐架。

      我點(diǎn)燃了紙錢,燒在灶膛里?;鸸庑苄埽v起一片煙塵。就著如舌的火苗,我又點(diǎn)燃了香燭,插在灶臺面上的縫隙里。三炷香繚繞著青煙,蠟燭燃燒著,火光明亮,拖著長長的煙尾巴,紅紅的油脂順著蠟燭滑下來,滴落在空蕩蕩的灶臺上。堂屋里又充滿了多年不見的煙火氣息。

      灶膛里的紙錢漸漸成了一灘黑色的灰燼。金德老哥拿了紅布條,系在了灶膛口撐架的圓環(huán)上。他神情肅穆,兩手握著圓環(huán),一拉一提,鐵撐架就與灶膛分離開來。我趕忙伸出雙手,接了過來。

      這個沉甸甸的撐架,上面一個圓環(huán),下面三條腿,均已銹跡斑斑。二十多年與這個灶臺,這膛爐火,這棟房屋,這方土地的長相廝守,如今終將分離。

     外面進(jìn)來幾個人,開始清理舊物,搬到門外的禾場和空地上。另幾個人上了樓梯,開始揭檐口的瓦片,一疊一疊傳遞下來。我從堂屋里出來,把拆房的事情全權(quán)委托給了堂兄三節(jié)。

     提著撐架,我離開了這棟正在拆除的老房。作為村莊的游子,作為家的象征,我和我的相伴了二十多年的撐架,一同行走在返城的路途。

     秋風(fēng)里,撐架上系著的紅布條不時飄蕩。


  • 上一篇:晚來天已雪
  • 下一篇:已把甘孜作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