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藏家喪葬文化

《甘孜日報》    2015年02月02日

  張光輝
  藏族的喪葬習俗比較特別,分塔葬、火葬、天葬、土葬和水葬這五種,并且等級森嚴,界限分明。采用哪種葬儀,同時也主要取決于喇嘛的占卜。
  天葬
  在藏區(qū)生活的幾年里,我曾多次目睹當?shù)氐母鞣N喪葬儀式,神秘奇異的天葬也在其中之列。天葬是藏族較為普遍的一種安葬形式,篤信佛教的藏家人,大多數(shù)一生都虔誠修行,祈求死后能到?jīng)]有痛苦、沒有煩惱的極樂世界去,而天葬的過程則寄托了他們的這種希望。
  藏區(qū)一個村莊或一個部落就有一個天葬臺,天葬臺大多修在半山坡或較低的小山頭上,中間是一個停放尸體的平臺,周圍掛滿了各色經(jīng)幡,纏繞了許多白色的羊毛繩,堆放著刻滿經(jīng)文和避邪圖案的嘛呢石。大一點的天葬臺上還建有白色佛塔,住有專司天葬的阿卡(即僧人)。停尸的地方有的僅是一塊草坪,有的還鋪有木板或石板,男尸、女尸、老人、青年人及各種非正常死亡者的尸體停放,都有專門的位置。整個天葬臺莊重肅穆,亦令人心生對靈魂的敬重。
  天葬的日期一般要請活佛或高僧擇定。是日,先用牦牛將亡者的尸體馱上天葬臺,交給司葬的阿卡們。阿卡除少數(shù)是常住天葬臺專司此項任務(wù)者,大多數(shù)是亡者的親人從附近寺院請來的。他們圍繞尸體誦經(jīng)超度后,去掉裹尸布,然后分別站在地勢高的地方,朝著神鷹(禿鷲)經(jīng)常飛來的方向“嗚——嗚——”地不停呼叫,那是對神鷹發(fā)出召喚。與此同時,除留下幾個亡者最好的親朋協(xié)助阿卡處理尸體外,家人及其他送葬人員均要自行回避躲到附近的山洼或山腳下。阿卡向神鷹發(fā)出召喚的同時,也開始點火煨桑,隨著松柏枝燃燒升起的桑煙,阿卡不停地往火上添加酥油、糌粑。輕煙裊裊,那些正在空中飛翔或在某個地方休息的神鷹就會從縷縷青煙中得到信息。不一會兒,一只只禿鷲、兀鷲、胡兀鷲以及烏鴉從四面八方飛來,它們往往先飛落到附近的山頭上,窺視一下動靜,確認沒有什么危險后,才俯沖到喪葬臺。最顯眼的是禿鷲,它體長近一米,雙翅展開約兩米,足有二尺多高,大得像一頭小綿羊。禿鷲俯沖到天葬臺后,常常一下子站立不穩(wěn),還要順著慣性快速向前走幾步。一旦站定腳跟,它便晃動著笨重的身軀毫不客氣地把那些先到的烏鴉趕到一邊。這些大型猛禽一群可達數(shù)十只,乃至百余只,一具尸體很快就被它們搶食一空。尸體上的肌肉被吃完后,司葬的阿卡就會將骨頭用血水和糌粑拌在一起捏成條狀,整整齊齊地排放在那里。一旦阿卡離開,猛禽們又你爭我奪地啄食起來,直到全部食完才紛紛飛去。說來也怪,有些神鷹平時一見人就飛,而這時卻根本不在乎人類的存在。等神鷹們將亡者的骨頭全部吃完,司葬的阿卡仔細檢查確認徹底吃干凈了,才放心地離開天葬臺。
  藏家人認為,亡者的尸體被吃得干干凈凈,才意味著亡者的整個軀體隨其靈魂一起升入了天堂,反之,如果亡者的尸體神鷹不吃或只吃了一部分,就說明亡者生前罪孽深重,尸體剩的越多說明罪孽越重,靈魂是難以升天的,這對亡者親屬也是不祥的。每當遇到這種情況,亡者的家人必須再次請僧人誦經(jīng)為亡者超度,有的還會挑選上等的牛羊肉與亡者的骨肉拌在一起,直到神鷹吃完,家人才算了卻了一樁心事。
  按照藏家人的傳統(tǒng),天葬結(jié)束后,亡者的親屬會在天葬臺附近事先準備好一桶溫水,并準備好肥皂或堿面,請司葬的阿卡洗手,然后就地請他們吃一頓飯。藏家是忌諱在天葬臺附近生火做飯的,因此會事先帶一些手抓肉、油餅、糌粑之類的熟食,再提上一壺茶,阿卡們吃完飯,天葬的全部儀式就算結(jié)束了。
  之后,亡者的家里從亡者去世之日起至第四十九天止,都要亮著酥油燈,親屬們要反戴帽子,以示守孝。在這四十九天里,戴孝的男性一律不準剪頭發(fā),不準剃胡須;戴孝的女性則要摘下身上的裝飾品或?qū)⒀b飾品翻轉(zhuǎn),即把有花紋的一面朝向內(nèi)側(cè),并要在發(fā)辮上系上白色羊毛。此外,亡者去世的當年,家人及親屬不能過節(jié),不能唱歌跳舞,不能飲酒猜拳,不能參加任何娛樂活動。
  內(nèi)地許多人并不完全了解天葬,一提到藏區(qū)的天葬,往往以為那是一種原始、落后甚至殘忍的喪葬方法,其實不然,天葬不僅反映了藏家人的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而且比起土葬要環(huán)保得多。
  • 上一篇:用文化的眼光去看中藏醫(yī)
  • 下一篇:鄉(xiāng)城的敬貓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