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新聞 >> 各縣動態(tài) >> 瀏覽文章

黑風頂村通了致富路

甘孜日報    2019年09月10日

◎縣委中心報道組 楊全富

一條寬闊平整的水泥路,擁有運動場地的村級活動中心,鱗次節(jié)比的藏族民居……眼前的這一切,令人難以將黑風頂村與昔日的貧困村聯(lián)系起來。仿佛隔了一個世紀似的,其實,這變化才經(jīng)過短短的兩年時間。

兩年前,這里還不通公路,人們還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黑風頂村,村如其名?!罢驹谏缴吓旅?,睡在地邊怕滾坡。身邊掛過高原風,臉面敷上高原紅?!?,這就是昔日丹巴縣黑風頂村的真實寫照。如果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說說這里的艱難,每一個人都能倒出幾背簍的苦水。

山高谷深,一直以來就是人們對黑風頂村的印象。十年前,從山腳到山頂,只有一條人畜踏出的道路,在山林間緊緊的纏繞。那時候買一袋鹽都要跑到山腳下的商店里去,運輸全靠人背。有很多老人從來就沒有走出過大山,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由于海拔高,生態(tài)環(huán)境異常脆弱,土地異常的貧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還在使用最原始的耕作方式進行。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在溫飽線上徘徊,為了能吃上一頓飽飯,村寨里的青壯年們只得選擇外出務(wù)工,有些人一去就是好幾年。

村民周兆海就生活在黑風頂村里,十幾年前,他也曾幾次想要離開這片曾經(jīng)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土地。想起過去的日子,周兆海充滿了無限的感慨。他指著腳說:“那時候,上山下山全靠自己這雙腳,而且路又不好走,就別說什么發(fā)展了。娃娃些都只能等到八九歲,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時,才放到鄉(xiāng)中心校去住校,老年人生病了,都只能硬扛著,實在不行,自己找點草藥?!睅桩€薄地、幾頭綿羊、六口人,一座風雨飄搖的藏房,看著眼前的這一切,周兆海不得不選擇“離家出走”。

就在周兆海準備離家出走的這一年,剛當上該村第一書記的楊志貴聽到周兆海要走的消息后,顧不得多想,在夜色之中向著周兆海家走去??粗谝粫洍钪举F來到他家,周兆海很是詫異,連忙將楊志貴請進家里。兩人坐在四面漏風的堂屋里,一邊喝著清茶,一邊拉起家常。在交談中,楊志貴單刀直入,掰起手指頭為周兆海算了一筆賬,講解政府脫貧攻堅的政策……周兆海被楊志貴誠摯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所打動,暫時放棄了出走的念頭,決定在村寨里留一年試試。

這一年里,一條水泥路直通周兆海家門口。路修通后,楊志貴為周兆海專門定制了一套脫貧方案,就是讓他在原先那一片廣種薄收的土地里種植適宜當?shù)貧夂虻拿F中藥材,同時將養(yǎng)殖蜜蜂作為第二產(chǎn)業(yè)。

這一條天路,徹底改變了周兆海一家人原先的生活,讓他對過上幸福生活充滿了信心。2018年,周兆海用無息貸款辦起了小賣部。到年底,用賺來的錢買了一臺磨面機,辦起了面粉加工廠。一年凈賺五萬余元,當年脫了貧,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今,周兆海將原來的房屋拆除,在原址修建起了一座具有現(xiàn)代氣息的藏族民居,還購買了一臺“寶駿”越野車,開始搞起了運輸業(yè)。

道路的修建,給黑風頂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讓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變化,經(jīng)濟發(fā)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推動力。2018年,黑風頂村貧困發(fā)生率較2015年下降了23.5%,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9780元。

據(jù)了解,“十二五”以來,丹巴縣投入交通基礎(chǔ)建設(shè)資金突破2億元,修筑通村通達路177條1400多公里; 實施“交通先行”戰(zhàn)略三年來,伴隨著近3億元資金的投入,128條828公里通村通暢公路更是讓全縣4萬多農(nóng)牧民群眾信心滿懷地踏上了奔康之路。







  • 上一篇:石渠縣為返鄉(xiāng)農(nóng)民工營造干事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
  • 下一篇:新龍縣重獎體育健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