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20年04月09日
■新華社記者 吳光于 楊華 劉海 薛晨
美姑河一路向北,奔騰不息。
記者從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縣城出發(fā),來到支爾莫鄉(xiāng)的獅子山腳下,著名的“懸崖村”——阿土列爾村勒爾社就藏在云端上。
微風送來陣陣清冽的花香,尋香而去,是一大片臍橙林?!澳銈儊淼貌皇菚r候,橙子都摘完了。”駐村第一書記帕查有格笑著說。這片2016年種下的臍橙樹,從去年開始已成為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順著林邊小路拾級而上,記者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一條長長的鋼梯前。
路,從這里變得“硬核”起來。
阿土列爾村有四個社,除牛覺社在山下,其余都在半山腰。從山腳到位置最高的勒爾社,垂直高差800米。2016年11月之前,村民出行全部依賴“天梯”——17段架設在懸崖峭壁上,由藤條、木棍編成的藤梯,成年人上山要耗費兩三個小時。
2016年5月,涼山州和昭覺縣共撥款100萬元,將藤梯升級為鋼梯。全村人花了7個月時間,把總重量120噸的6000多根鋼管背上了山,最終建成了這段寬1.5米、總長度2.8公里的鋼鐵“天梯”。
鋼梯共有2556級,每一級都由兩至三根鋼管組成。前四分之一,鋼梯大約呈60度角,單手抓住扶手攀登還算輕松。之后的路越來越陡,有幾段幾乎垂直,只能雙手握住上方的鋼管,手腳并用地爬。背著各種采訪設備的同事,步子越來越慢。
“你還不錯嘛,之前有人在這里被嚇哭過。”帕查有格指著一處從懸崖架空伸出去的小平臺說。他表情輕松,步伐敏捷,自從2015年12月?lián)伟⑼亮袪柎宓鸟v村第一書記以來,已在這條路上走過400多趟。
一路走,一路拍,當?shù)卮迕褚粋€半小時能爬完的“天梯”,記者花了7個小時,到達“懸崖村”時已近傍晚。
65戶人家分散在一片相對平緩的山坡上。土豆、玉米不久前剛種下,地里已“鋪”上一層綠色的嫩芽。
我們當晚借宿在村民某色達體家。他家的土坯房已經(jīng)有一百多年歷史,雖然老舊,但收拾得挺整潔。
過去,這戶人家靠玉米、土豆糊口,家里有4個孩子,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藤梯改成了鋼梯后,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開始做起了生意:先是賣方便面、飲料等小商品,后來干脆辦起了民宿。民宿雖然條件簡陋了些,但床鋪干凈、生活方便,還配備了無線互聯(lián)網(wǎng)。
小女兒某色拉作今年17歲,在昭覺縣中學讀初一。“過去村里沒有學校,進出村子得爬藤梯,家人不放心我去上學。”11歲那年,拉作長高了,攀爬藤梯不再那么讓人擔心,父母將她送去莫紅鄉(xiāng)中心校讀書。2014年,“懸崖村”建起了自己的勒爾小學,拉作也轉學回來。
最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校推遲了開學時間。沒有網(wǎng)課的時候,她就和母親一起去山下幫游客背東西。二三十斤的負重對她來說稀松平常,背一趟能掙150元錢。
如今的“懸崖村”,有了安全穩(wěn)定的供電,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4G網(wǎng)絡實現(xiàn)全覆蓋,許多村民用上了智能手機。村里還開了10家小賣部和一家釀酒廠。
記者在爬鋼梯時,遇到幾名正在直播的年輕人。最早對外傳播“懸崖村”小視頻的“懸崖飛人”某色拉博如今已“退居二線”,專心做起了導游。“現(xiàn)在我的粉絲量跟他們比差得遠。”他指著身旁幾名衣著時髦的年輕人說道。
“懸崖村”的夜很黑也很靜,唇邊的呢喃能被風送到很遠。
星空下,帕查有格和我們聊起村莊的歷史。阿土列爾村最早可追溯到元朝時期,這里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土地肥沃,易守難攻,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一代代居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安居樂業(yè)。
涼山民主改革后,大涼山一步跨千年,交通條件也逐步改善。然而“懸崖村”卻一直因為獨特的地理條件無法修路。艱難的出行條件成為制約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的瓶頸,同時也把這里的人們困在了停滯的時光里。
直到脫貧攻堅的春風吹進“懸崖村”,人們開始擁抱新生活。去年這里的游客量近10萬人,村民們通過開辦小賣部、接待食宿和售賣蜂蜜、青花椒、臍橙等方式獲得旅游收入近百萬元。下一步,涼山州文旅投資集團還準備在“懸崖村”建一條觀光索道。這更加堅定了大家對發(fā)展旅游業(yè)的信心。
帕查有格告訴記者,按照縣里的計劃,阿土列爾村84戶貧困戶和特土社所有農(nóng)戶都將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至昭覺縣城周邊安置,某色達體家也在其中。
“如果搬下山,旅游收入就沒了;可是縣城那么好的房子,誰看了都喜歡?!边^去巴不得搬下山,如今又舍不得。搬還是不搬?這個問題讓某色達體“苦惱”。
在拉作眼里,縣城雖好,但吵吵鬧鬧;這里雖然偏遠,卻美麗無比。她相信,如今她一定能在這里活出與祖輩大不相同的模樣。
夜深了,某色達體在院子里面對山谷搭起了兩頂帳篷,滿天繁星近得似乎伸手可及。這一夜,“桃花源”里的我們都睡得沉靜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