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4年01月26日
◎吳明剛
碉樓的結構
魚通人有著高超的建造碉房的技術,因而所建碉房高大、穩(wěn)固,可供數代人居住。
放線施工
放線施工主要應用于基建開始階段,包括地基放線和墻基放線兩種類型。
地基放線是為了在地面確定房基位置,即在地面上繪制出準確的施工方案,人們按此方案開挖地基。放線時,先確定中軸點,然后根據已確定的碉房平面形制、層數和高度來分線,從中軸點按碉房的正方位作一條直線,再依這條直線作出一條垂直線交中軸點,這兩條直線便是所要建造碉房的縱、橫兩條主軸線,從中軸點起按碉房的邊長的1/2加上基礎應加寬的部分之和,分別在兩條主軸線的兩端量出距離,并作上記號。依此記號又分別與兩條主軸線垂直作四條線,四條線相交處便是碉房基礎的邊界頂點。只要確定了碉房基礎的邊界頂點,并打樁或作上記號即可開挖基礎和砌筑基礎。
墻基放線是在已筑好的地基上劃出砌筑墻體的施工圖,是砌墻施工必須遵循的標準。放線方法基本與基礎大致相同,但需在基礎上作出實線,民間一般叫“放大樣”或“放實樣”。稍有不同的是墻基放線還需作出內墻的實線,若房內有間隙墻,還需劃出間隔墻的施工線。
砌石
石墻是魚通人住宅的主體結構,也是住宅修建中工程量最大、技術要求較高的工程。房基與層高、承重力與下陷,石與石交錯迭壓、 墻體的收放、墻體與墻體的連接處理、局部與主體的完美、墻體的穩(wěn)固與墻面的平整等都要求工匠經驗的積累和理性的思考,要求工匠獨具慧眼,準確判斷。魚通人的碉房大多傍山而建,大石是地基與墻體結構的基礎,砌筑于房外;亂石交錯迭壓,依石形狀層層上筑;墻體下放上收,厚重篤實;墻面平整,墻體轉角處墻體相互垂直,這些砌石建筑極少出現扭曲、裂縫、外凸內凹等現象,大大小小的石頭在貴瓊工匠的手中表現出的藝術魅力,正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如果把建筑結構組成劃分為基礎結構、碉身主墻體結構、內部樓板結構、碉頂層結構與其他附屬結構部分。每一個部分無不體現出貴瓊工匠的豐富技術經驗和聰明才智。
基礎結構。碉房建筑的高度一般都在15米上下,主體建筑物自重較大,山區(qū)地質狀況復雜,地基土質一般都較破碎,整體性較差。因此,他們在地基結構上,充分準確地把握環(huán)境和碉房形體特點,盡量擴大建筑基礎與地基的接觸面,最大限度地減小地基的承載力。用現代建筑學的概念來說,就是筏式建筑法。基礎所用材料以天然片(塊)石為主,盡量選取大塊的石料做基礎,適當填充調和生土的砌石法來施工。
墻體收分。碉房建筑外立面呈正梯形,外墻體收分角度明顯(根據實際需要略直)。而外墻內壁及內墻則呈垂直狀,不作收分。這是由于碉房建筑樓層較高以致重心較高,又因碉房為外墻承重式石砌建筑,導致建筑自重大,為滿足結構穩(wěn)定性需求,所以墻體收分做法在碉房建筑中顯得尤為重要。外墻體收分的比例,均視其高度而定。根據當地工匠的經驗,一般外墻體每向上1米,則向內約略收一些。一般碉房的高度越高,墻體基部的厚度就越厚,其關系成正比。在貴瓊碉房建筑中,墻體的收分,它包含著許多的科學道理,是他們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它可以較大程度減輕主體建筑部分的自重,節(jié)約建材的消耗;同時還可以降低碉房的重心,重心越低,穩(wěn)定性就越強;還可以使外墻產生一個由下而上的斜向支撐力,而碉房內部由于有各樓層的水平向支撐,這種既對碉房墻體自身起到一個支撐作用,同時還可以避免墻體向外傾斜的可能。
樓板結構。碉房內部樓層的結構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樓層部分。它以若干圓木作梁木,梁上用樹枝杈或灌木枝作墊層,再在上面鋪木屑和樹葉,最后鋪上黏土夯實。 鋪生土時,需將生土濕潤,然后用木制工具經過數次人工反復拍打,直到土面壓實、板結、平整為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還可在上面再鋪一層木地板。每層樓面均需預留一個長方形梯孔,以便安放樓梯,供人上下。二是樓梯
部分。在樓層中均安放木制樓梯。由于樓層平面面積較大,所以多采用中柱和隔墻樓層,每層多室,各室之間均有石砌墻或木板墻分隔,并設門相通。一般外墻承重。在多室碉房中,室內間隔墻成為兩端梁木的搭接點。在單室碉房內,梁木無需搭接過渡,兩端直接伸入到外墻之中,完全靠墻體來分擔各樓層的荷載。
屋面層結構。碉房屋面層的結構與樓層的作法稍有不同:屋頂平面需有一定的斜度,在低處一角的墻角處開一小口,以便排水。魚通話稱其為“三合支波”,排水用的木槽叫“播日”。在屋面層與外墻交接的部位,要有一個弧形的護坡,以防滲漏。屋面表層的覆土較厚,一般要選擇黏合性特別強、滲透性差的黏土。鋪設后,要用木制工具反復拍打、提漿,使其形成一個光滑防滲水保護層,以防雨天滲漏。每年雨季來臨之前,要進行保護性維修,以確保防水性能良好。
其他附屬結構。其他附屬結構技術主要是門、窗結構以及局部特殊結構。一般一座碉房除院墻門外,只開一道大門,開門位置與地面位置為同一水平面。對開窗方式,碉房除一、二樓外,其余各層的四面均開小窗,小窗呈喇叭狀,外小內大,既可以采光,又可以供觀察和防御時作為射擊孔。
找平
碉房建造過程中,每砌到樓層水平面時,要安放樓層梁木,基本完成樓層施工。要使樓層平整,首先墻體要找平,即控制砌筑墻體水平度。在早期歷史上,由于生產水平的局限,工匠們沒有專門測定水平的工具,大都采用以容器(如碗)盛水的辦法測定。碉房找平層的間隔距離大約在1.4—1.5米,在這樣的高度做找平層,方便工匠操作。1.4—1.5米這個高度以下是工匠反手砌墻的有效操作位置,同時也便于工匠上墻目測。第二個找平層即是樓層,墻體找平后,可安裝樓層木梁,同時還保證了樓層的水平。
加筋
魚通地區(qū)石砌建筑所使用的石材多是天然花崗巖。這種石材“強于壓力而張力曲力彈力至弱”,而且石塊形狀不規(guī)則,兩石塊間水平向的相互咬合較難控制。他們在長期的實踐中,充分利用找平層水平向加木筋的方法,來彌補這一缺陷。木筋一般都是以板材為主,也有在較低的找平層以半圓木或圓木作筋,因為碉房下部墻體寬度大,內加半圓木或圓木不僅拉結力更強,而且更耐久。在安放筋木時,在轉角處上層與下層的木筋要借位,以避免對縫。在找平線上加筋的施工技術對提高碉房的整體穩(wěn)定性是至關重要的。
木作
木作魚通人稱為“木活”,是僅次于石墻施工的重大工程。木作技術上可以分為大木作和小木作兩類。大、小木作技術在施工中交叉使用。
大木活主要包括建筑物的門、窗、檐、梁、柱、樓層和頂層的木作。小木活主要是室內壁柜、水柜、佛龕等附屬設施及梁、柱、檐等部位的雕琢、裝飾工藝。佛龕屬于高級別的木工活路,作此活路首先要求要精細,再加上一定的藝術水準。木工技術起碼要懂得雕工和書工兩樣技術,無此技術,雕不下佛龕。魚通人的門窗制作與漢式住宅的制作方式基本一致,只是在造型上有所不同。梁、柱是房屋內部結構的重要部分。為了保證梁和柱都具有足夠的承重能力,一般都要求粗梁肥柱。樓層和樓頂不是單一的木作,與墻作一同進行。檐、斗拱的制作,屬于漢式建筑傳統(tǒng)的外飾做法。門頭、窗頭采用藏式的傳統(tǒng)做法, 藏式技術在此得以廣泛應用。
裝飾
魚通人的碉房屬于藏彝走廊地區(qū)一種特殊的建筑類型,其藝術美學價值在于自身高聳的建筑形體以及與之所產生的空間關系,帶給人們心理一種強烈震撼力。建筑內外部并無過多繁復裝飾性元素,僅在碉房外側附有注量標志性符號,顯得十分古樸。
房屋正脊上一般九個圖案,正中間的叫寶頂,魚通話稱“巴抗”,兩邊圖案左右對稱,從中間向兩邊依次排列的是日月星圖、老鷹圖、花草圖和龍頭圖。正脊的兩邊還懸掛有木質的魚,或日、月、星、箭做裝飾。“巴抗”里面有神像或佛教符號,祈求神靈的保佑;日月星給人們白天黑夜帶來光明,作為信仰對象,神化而加以崇拜;花草是人們對生命的敬畏與崇拜;龍是象征吉祥、美觀與威嚴,它能消災祛厄或防火的鎮(zhèn)宅;鷹有敏銳的目光,它是英雄的象征;正脊側懸掛的魚表示年年豐收有余。此外,屋檐的檐板上也刻有蘭花草等圖案進行裝飾畫。
大多數人家正大門的門上方放有牛角,這是人們把牦牛骨、牦牛角作為鎮(zhèn)魔驅邪的靈物供奉,虔誠禮拜。
所有這些標志性符號不僅為碉房增色,給人以美的享受,也寄托著人們祈求吉祥、平安和幸福的美好愿望。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