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12月13日
◎益邛
人類創(chuàng)造了文化,同時學會了進行文化傳播,每個人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環(huán)境中,每天都在與文化打交道。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不是進行文化傳播,就是接受文化傳播。文化傳播簡單說,就是人們社會交往活動過程,產生于群體和所有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文化互動現象。文化傳播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動力。同時,任何一種文化現象的傳播過程就是其傳承的過程,也是擴大影響力、延續(xù)生命力的過程,在傳播中得到傳承,在傳承中得到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造與傳播、文化接受與共享是文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存在的價值。
進入二十一世紀,人類文化以始料未及的速度向前發(fā)展。與此同時,文化傳播關系、傳播媒介、傳播方式也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新時代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這一歷史背景下的《格薩爾》史詩的命運又如何?擔憂著有之,自信者有之。無論如何,作為研究《格薩爾》的學者們來說,這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命題。
首先,我們需要從理論層面為“史詩”的傳承、弘揚打下基礎,并以新的視野尋求新的途徑,指導新的實踐。在這一方面,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是我們研究的基礎,良好的研究成果可指導新的實踐活動。
當今,古老的《格薩爾》史詩并沒有沉默于歷史的港灣,也沒有停留于說唱藝人的口頭或民間收藏的手抄本上。她本身所具有的藝術魅力、精神內涵、普世價值,以新的文化事象顯身并展示于多元文化的舞臺上。然而,其演進歷程還得從頭說起。
《格薩爾》史詩在整個藏區(qū)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從公元十二世紀起,《格薩爾》史詩已經步入了成熟期,以后逐漸擴大傳播面,成為家喻戶曉、深受百姓喜愛、歷久不衰的民間文學巨著。
在藏區(qū)“格薩爾”受眾如此之多的原因,首先歸功于史詩的傳播者,其主體就是民間格薩爾說唱藝人,他們是雪山下、草地上流動的文化傳播者,常年浪跡牧場、村寨說唱“格薩爾”。他們超群的說唱才華為百姓帶來了愉悅、感動的同時,史詩中那些打動人心的故事和格薩爾王的英雄形象也留在了他們心中,特別是一些神奇而引人入神的故事情節(jié)和意味深長、精美的語言積淀成他們刻骨銘心的記憶。其實,這為史詩的再度傳播、傳承埋下了種子,營造了史詩文化氛圍。
過去,在藏區(qū),特別是游牧地區(qū),人口遷移流動較為頻繁,這為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向異地傳播“格薩爾”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任何一種文化形態(tài),無論是對于傳播者、還是接受者,只有在它成為人們需求的時候,才能被傳播或接受,同時傳播或接受的主體還必須具有傳播或接受的條件。共同的精神追求、共同的價值和審美需求、民族心理就是這種條件的構成因緣。
“格薩爾”史詩中充滿了豐富的佛教思想,在教派方面雖然有一定的傾向性,但它的宗旨是弘揚整個佛法。其實,歷史上的一些著名的格魯派、噶舉派大師的著作中也有相關格薩爾的教言。因此,這也是人們自覺傳播、主動接受的原因之一。他們對史詩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和崇拜感。
史詩流傳初始階段,以口耳相傳的單一方式進行傳播,隨著史詩的不斷發(fā)展,一些僧人把藝人說唱記錄、整理成文本,之后部分農、牧民擁有手抄本,只要識字就可向百姓講述格薩爾故事。自公元十七世紀以后,《格薩爾》史詩發(fā)展到不僅僅是單一的說唱形式的存在,它已經形成一種豐富的文化叢體,特別是宗教界出現了格薩爾伏藏本、格薩爾祈供儀軌、格薩爾金剛舞、格薩爾唐卡畫、石刻畫、格薩爾雕塑、格薩爾供堂還有格薩爾降靈附體法等,其中一些為傳世性的宗教儀軌。
民間還傳承著格薩爾煨桑儀式、格薩爾地名、風物、遺跡傳說。民間流傳的故事、歌謠、諺語、山歌等民間文化形態(tài)也承載著格薩爾文化元素。諸如此類靜、動態(tài)史詩文化同樣是傳播“格薩爾”的有效方式。盡管一些藏地沒有說唱藝人但他們仍然知曉格薩爾,這與格薩爾多樣性傳播方式息息相關。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