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縣委黨校

甘孜日報    2019年01月05日

       ◎荊林鋼

       我記憶中的縣委黨校最早設在舍聯(lián)鄉(xiāng)的唐家河埧(可能還有更早的校址,就沒有考證了),是原‘五·七’干校(我岳父曾在此工作)的舊址,后遷至姑咱鎮(zhèn),八十年代遷至縣城北門外緊臨縣印刷廠。

       進校門后左邊是一幢教學樓、一幢老房屋做的廚房和雜物間,右邊不知是原縣印刷廠還是農(nóng)機廠的單層老樓,當職工宿舍使用,辦學條件簡陋,不多的幾名教職工承擔著全縣黨員教育的任務,有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村社支部書記培訓、機關(guān)支部書記培訓、區(qū)、鄉(xiāng)干部培訓以及到區(qū)、鄉(xiāng)現(xiàn)場培訓等。

       八十年代,為解決區(qū)、鄉(xiāng)干部不足的問題,在回村的復退軍人、學生等群體中招聘了很多區(qū)、鄉(xiāng)干部(有一個專用名詞叫招聘干部)。這些年青人聘用后都集中到縣黨校進行崗前培訓,由于培訓時間集中,培訓內(nèi)容龐雜,黨校教師不夠,于是縣上有關(guān)單位抽調(diào)了一些干部充任教員。當時,在縣團委工作的我也被抽調(diào)講授‘青年工作’,其實是邊講課邊學習的過程,通過講課也極大地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現(xiàn)在這些‘招聘干部’大都已成為全市各級、各行的骨干力量。

       九十年代初,為解決黨校校舍緊缺的問題,縣上撥款建綜合樓。當時,甘德貴校長找到我,由于建設費用緊張,又沒有勘查、設計、施工、監(jiān)理等一套完整的建設程序要求,于是我義務承擔了綜合樓的設計、施工工作。記憶最深的是,‘九·五’洪災時,雅拉河水順著綜合樓化糞池排水管,倒灌進了校園,迫使在排水管上安裝了一個止回閥(也算是一創(chuàng)舉哦)。

       順便說一下縣委黨校的甘德貴校長,他是我在重慶學習‘工民建’時,州上特派的班主任,一位誠實、樸素的魚通漢子,對學生關(guān)懷備至,對自己要求甚嚴,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我們在重慶學習的四十名同學對他都存有深厚的感情,愿老師健康長壽。

      八十年代,全民創(chuàng)收的風潮席卷各個角落,神圣的殿堂黨校也不例外。在校舍緊張的情況下,學校打緊安排,騰出一些房間出租開辦了當時在康定小有名氣的家俱廠。校園內(nèi)電鋸轟鳴、油柒味滿天,到處堆放著成品、半成品,也算為康定人改善生活質(zhì)量、提高生活水平、美化生活環(huán)境,提供了條件。

      新城建設完成后,縣委黨校和其他縣級機關(guān)一起,迀移到了康定新城,北門外的老黨校也與縣印刷廠一樣,因為康定體育場的建設被全部拆除。在全新的校園里,教育、教學活動也日趨規(guī)范化、制度化、現(xiàn)代化,那些為黨校成長做出努力的人心里一定愉快著,祝他們安好。

      我認識的縣(市)委黨校校長(常務副校長)們:付茲本、甘德貴、王康乾、陳寒、劉康、吉紅梅、姜莉。


  • 上一篇:魂歸茶香
  • 下一篇:羊湖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