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9月08日
◎劉忠俊
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從印度、中原和西域多地迎請佛教傳入青藏高原,并在吐蕃境內大力推廣。于是,各地的佛教繪畫藝術也隨著傳法就進入了吐蕃,這一時期的繪畫樣式以印度和漢地風格為主。
后弘初期,阿底峽從超戒寺請來的三幅布畫成為當時衛(wèi)藏繪畫的范本。此后數(shù)百年,西藏各個地域因受到毗鄰地區(qū)繪畫藝術的影響,而呈現(xiàn)出多種風格。包括:受漢地繪畫風格影響的扎塘寺繪畫;受克什米爾繪畫風格影響的托林寺早期繪畫;再后來受到尼泊爾“波哇”藝術影響的夏魯寺繪畫;以及在夏魯寺風格的基礎上融入漢風的“江孜風格”和后來西部阿里的“古格樣式”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被視作“工巧天”轉世的阿尼哥大師帶領大量的尼瓦爾族畫家進入西藏,讓尼泊爾的“波哇”繪畫深刻影響了西藏乃至中原漢地的佛教繪畫。并經(jīng)過多年的流傳,在藏地演變出第一個本土畫風——“齊吾岡畫風”。
明朝時期,漢地繪畫藝術大量進入西藏,給藏地藝術注入了新鮮血液。特別是中原的青綠山水畫,正好呼應了西藏人對自然的原始崇拜。從公元15世紀開始,西藏的唐卡開始慢慢弱化印度、尼泊爾的影響。從人物造型到背景山水的配置,都在積極學習漢地繪畫。這使得唐卡畫風產(chǎn)生了急劇轉變,嬗變出“勉唐欽莫”、“欽則欽莫”、“嘎瑪嘎孜”等三大畫派。三大畫派都有漢地山水畫在唐卡背景上的配置,但這不是漢地山水在西藏唐卡上的簡單移植。而是讓信仰的神靈居住在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里,于是信眾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都和宗教息息相關。這是西藏藝術家獨立思考后的訴求和創(chuàng)造,也是唐卡繪畫在美學上的發(fā)展和突破。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西藏繪畫又逐漸演化出“新勉唐[ 新勉唐畫派,按藏語音譯也稱為“勉薩”畫派。]”、“新勉康巴[ 新勉康巴畫風,也稱為“康勉薩”]”、“新嘎孜”以及“熱貢唐卡”等許多畫派和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