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7月13日
雪域魂。 馮光福 攝
◎益邛
《史記》中稱“西南夷”,唐朝時代稱“吐蕃”。元朝時代稱“烏斯藏”,以后稱“衛(wèi)藏”和“多甘思”等稱謂。最后以“衛(wèi)藏”的“藏”所取代,其實,這些稱謂都是藏語的譯音,那么后來為何不稱“博巴族”而稱“藏族”?不得而知。筆者認(rèn)為,漢史中記載的“西山八國”就是藏族原始四大氐族繁衍的后代,“羌”就是其中之一。在藏語中是“狼”的意思。
如“黨項羌”是“穆布董”氏的后代。“董項”就漢文象形字“羌”來說,上面是“羊”,下面為“兒”指牧羊人,其實就是游牧人之意,是古代游牧民族畜物業(yè)的一種文化符號,現(xiàn)今仍在延續(xù)著的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文化,本身就是解讀當(dāng)年西“羌”史的鮮活史書和活化石。然而,所有的羌人也不可能全是藏族。歷史上,經(jīng)過曠日持久的民族間或部落間的戰(zhàn)爭,民族遷徙、融合、同化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藏族歷史,有文字記載以來,原始民族部落中出現(xiàn)了牦牛氏族或牦牛部族。自古至今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土著游牧民族大多是藏族,原始四大氏族的后裔,而牦牛成為這一族群的象征。據(jù)史書記載,藏族原始四大主流氏族分別為牟吾董、色穹扎、阿嘉直、牟察嘎等。這種觀點不同于一般人們過分相信史書傾向性。時至今日,這四大氏族的后代確有所指,其中阿嘉直,就是牦牛氏族,主要分布在多康地區(qū),比較集中于青海省的果洛州一帶。
民間故事中說,最先馴服野牦牛的就是“直”氏族;馴服羊為“嘎”氏;馴服馬為“董”氏,各氏族崇拜的圖騰與游牧民族相關(guān)的動物,傳承至今,董氏圖騰是白唇鹿,“直”氏圖騰是“牦牛”,色氏圖騰為馬“嘎”氏為羊,還有郭氏為山羊等。直氏即牦牛族,在史書中稱“直”氏分得三山腳,因而直氏江山牢固,持短劍的直氏皆善戰(zhàn),直牦母牛十八犄角之族。
《常用歷算寶瓶》中記載,董氏寄魂物屬土鹿;直氏屬水“雅”(牦公牛);扎氏屬金馬;嘎氏屬木羊;還有郭氏屬火山羊。公元前二世紀(jì)初,上述原始氏族部落逐漸過渡到奴隸社會,在雅隆一帶,建立了藏族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悉補野部政權(quán),第一代藏王為聶墀贊普,進而又作六牦牛部之王。當(dāng)時,牦牛又似乎成為整個藏民族的代名詞,六牦牛部在藏語中稱“博嘎雅州”,在漢文史書中為“越西羌”、“牦牛羌”等?!陡袼_爾》史詩中,大王家族為穆布董氏。而大將嘎德為牦牛氏族。諸如此類,在歷史上以牦牛為氏族、部族、圖騰的較為普遍,有的傳承至今,至于以野牦牛、牦牛為地名、河名的在整個雪域藏區(qū)比比皆是。如野牦牛山、牦牛溝、牦公牛山口、牦牛壩、牛乏路、野牦牛谷、牛角河,世界著名的金沙江叫直曲,就是牦牛河之意。
牦牛作為神圣的寶物,在藏區(qū)許多圣山、圣湖也賦予牦牛一種神性。西藏著名雅拉香布圣山、崗底斯神山、康區(qū)的雅拉圣山,山主為騎白色神牦牛的武士。甚至藏傳佛教儀軌中也有牦牛,著名護法吉祥天女為牛面護法,寺院金剛舞中有牛頭面具。洛桑卻晉大師所著的“六臂金剛儀軌吉祥天母酬供中云”,黑色長毛牦牛似烏云翻卷,高豎尖利犄角,發(fā)出十三聲怒吼。它似巍峨的青山,一聲怒吼震顫須彌山,常施乳汁皆意足,飄逸尾巴似雨后云朵。又如怙主群主儀軌中白雅(牦公牛)身有綠玉紋,敬予大自在怙主汝。鵬、獅、虎和牛,敬予男瑜伽神身。
這些儀軌中,一方面把牛作為威震四方、降服邪惡勢力之神。另一方面敬獻給護法神的一種極好的禮品,被夸張地賦予神靈的牦牛,表達出當(dāng)時的人們對自然界的一種認(rèn)識,一種態(tài)度,同時也表達出它所包涵的一種內(nèi)在的精神。一些唐嘎畫石刻、木刻也繪有牦牛,其象征一種神靈、吉祥物;一些門上畫有虎和牦牛作為門神,把虎的威猛和牛的力量結(jié)合在一起。有條件的牧戶家養(yǎng)一頭被稱為“神?!钡年笈#辉讱?、不剪毛、不拴,實際上是象征一家畜牧業(yè)的財運,鎮(zhèn)牛群之寶;有的出售牦牛,必須剪一撮長毛掛在帳篷里,以免財氣往外跑。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