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風吹香蒲

甘孜日報    2023年11月12日

◎魯珉

不久前回老家,沿著流經(jīng)村里的小河行進時,發(fā)現(xiàn)成片的香蒲自顧自長著,一支支早已成深黃色的蒲棒指向天空,全然沒有從前還沒有成熟就被采摘的樣子了。

看著眼前那些隨風搖擺的香蒲,仿佛風中都彌漫著它固有的香味。原來記憶中無法抹去的總是兒時的情形,那些來自田野的味道。婆婆丁、絲茅草、野草莓、羊布奶子……這些現(xiàn)在孩子可能連名字都不知道的野草野果,卻是那個物質(zhì)與思想都很單一的年代,鄉(xiāng)村孩子們每日不可或缺的零食和甜點。香椿的芽、槐樹的花、桑樹的果、溪流里的螃蟹和小魚,都是孩子們一年四季輪換找尋的最美味果食。而記憶最深的,便是搖曳在小河邊的香蒲了。

《說文》云:菩,草也;玉篇云:菩,香草也,又音蒲。本草圖經(jīng)云:香蒲,蒲黃苗也,春初生嫩葉,未出水時,紅白色茸茸然,《周禮》以為菹。足以說明香蒲的生長歷史之漫長。

香蒲在老家也叫蒲草,它擇水而生長,農(nóng)歷五六月間是最為茂盛的時節(jié)。正因為它喜水,所以也叫水燭、水臘燭。當蒲草長到半人多高,蒲葉長到一指寬、二尺長的時候,就是蒲草歸旺盛的時候。這時,蒲草的尖兒孕育出一支像香腸的東西,我們叫它“蒲棒”,短的有手掌長,長的有半尺多長。

每當這個時候,我們便一個個跑到香蒲最密最青的地方,用手折斷蒲棒,用牙咬開綠色的皮兒,那絲狀的“蒲芯”便露了出來。放嘴里一嚼,滿嘴甘甜。采摘的多了,就帶回家,讓媽媽做一盤涼拌香蒲絲,也是一嘴清香。這也難怪,香蒲自古都是上好的食材。宋人黃裳就曾寫道:“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香蒲儼然成為筵中名菜。

炎熱的夏季,鄉(xiāng)下的蚊蟲很多,簡直就是防不勝防。傍晚時分,收工的母親總是會去小溪邊帶好多的蒲棒回來,點燃驅(qū)蚊。有時,我們哪里碰傷磕破皮了,母親就把家里那只藥罐里的香蒲花粉拿出來,敷在傷口上面,要不了幾天傷口就會結(jié)痂。后來才知道,中藥里的蒲黃就是它,在香蒲開花的時候采集,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藥用歷史了。

到了仲秋時節(jié),蒲草就漸漸成熟了,香蒲葉便由碧綠變成了醬黃色,蒲棒也更飽滿了。用手指一戳,潔白的絨絮便會飄向空中,像蒲公英一樣,自由自在地飛向遠方。

那個時候,母親總會在閑暇時,收割一些蒲草回來,坐在老屋的屋檐下,編織門簾、墊子。若是采割回來的蒲草寬大厚實,便做成一把把蒲扇。記憶中左右鄰舍夏天用的扇子差不多都是母親制作的。只有那些邊角廢料,才用來燒火做飯。

歲月的風一直在吹,吹老了鄉(xiāng)村,也吹黃了香蒲。每當深秋的風吹拂田野,小河邊的香蒲草枯黃的時候,總覺得那無數(shù)個站立的蒲草高高舉起一支支蒲棒,就像舉起的一支支蠟燭,不僅點亮了故鄉(xiāng)的天空,也點燃了心中的縷縷鄉(xiāng)愁。


  • 上一篇:秋一寸
  • 下一篇:暮色中的山林

  • 本文地址: http://thewayofeft.com/html/wh/kcwh/9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