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11月02日
◎雷茜杰
近期,我品讀了余清平先生的微型小說《頭盔》,這是一篇廉潔獲獎作品,選登于2022年2月25日的《作家文摘》。初讀覺得“淡而有味”,以最樸素的語言營造出一種淡如水的感覺,再讀竟頗有一種潤物無聲的感受,讓人意猶未盡,我想這或許就是這篇作品寫作手法的高妙之處吧。
《頭盔》的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在王福和王麟這對父子間。王麟像大多數讀書出息了的孩子一樣,在自己事業(yè)有成的時候,選擇接自己的老父親來城里享清福。像大多數人所想的一樣,王麟手握實權,很多人旁敲側擊來打聽,想方設法送禮,但任憑機關算盡,王麟都不為所動。可以說許多人在一開始都恪守本心,但隨著權力的越來越大,誘惑層出不窮,其勤政廉潔能始終如一嗎?信仰理智與欲望就會產生激烈的碰撞。是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唯利是圖,如水蛭一般吸附在金錢的身上?還是把廉潔為公的理念,把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均刻到了骨子里?
很顯然,王麟沒有讓讀者失望,他屬于后者,工作出色的他官越做越大,而這時候,他父親王福的突然造訪,打破了他前期的寧靜。因為,王福一改之前的沉默,頗有興致地叫上王麟去逛街。逛街途中,王福一反常態(tài),看中的東西也很貴重,幾萬的手表、金鏈子、鉆石……與之前勤勤懇懇的農民形象完全不同。讀到這,相信讀者一定會猜測,這王福作為一個父親,怎么這么貪婪?
可是,作品的后面,與之相對應的是兒子王麟的窘迫,然而這份窘迫卻是父親王福希望看到的。事實告訴這個父親,他的兒子是個廉潔的人,是個踏踏實實為大家干實事的人。戲劇性的情節(jié)把文章推向了高潮,我們從王麟的窘迫中,感受到的是他對于父親的愛與歉疚,但是在浮華金玉之前,他選擇的清廉,而這恰恰是一個樸實農民父親對他寄予的最大期望。既有父子情深,也有雙向奔赴的親情,更有理想信念之花的永不凋零。
文末,父親王福買了一個頭盔,把它贈與了兒子王麟。只因過往,王福騎車送王麟去讀書,由于道路泥濘,不下心跌倒,使王麟的頭摔破,留下了一個疤痕。王福對王麟說的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額頭上的疤痕長得攏,如果做人有了傷疤,那是永遠長不攏的”。這是王福作為一個父親告誡兒子王麟的,恰恰也是告訴讀者的,人要愛惜自己的羽毛,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都需要有一桿秤,自我衡量。
我不禁發(fā)問,為什么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父親王福能理解的道理,卻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繼的成為欲望的傀儡?當廉潔的承諾被撕開了一道大口子,就像那道疤痕一樣,永遠是長不攏的。再來悔恨,已是遲了,覆水難收。
都說文學藝術來源于生活,但是卻高于生活,因此一篇微型小說的閃光點在于構思小而精,微而妙,兼具現實感并凸顯出藝術境界的高遠。所以,這篇微型小說中更值得讀者細思量的點在于頭盔這個物件,而本篇小說的題目也叫《頭盔》,含義不可謂不深刻。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也是對兒子的一種告誡。中國人擅長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就如玉石,往往被引申為君子的象征;戒尺,往往象征著紀律規(guī)則,種種意象的內涵并不簡單。頭盔作為一個保護身體的工具,從疤痕方面考慮,頭盔阻擋了留下疤痕。如果“疤痕”是因為貪腐造成的,那么“頭盔”就是一把約束貪污的戒尺,就是清廉在本文中的化身,作家余清平用這樣一個特殊的借代,很好的類比的二者的關系,更加凸顯了本篇微小說的主旨——廉政。
不得不說,《頭盔》是一篇兼顧現實主義與理想世界的作品,文體的形象比喻和感性認知,貼切自然,隨著情節(jié)變化一波三折,樸素自然中流淌著行云流水的文字,不追求離奇,人物刻畫生動貼近生活,恰到好處地勾勒出父子二人的鮮活形象,思想方面更是深遠,極具現實主義精神。
《頭盔》敘寫了信仰的光輝,本心的光輝,見微知著,以近知遠的,用日常生活里發(fā)生的平凡故事,喚醒讀者挑戰(zhàn)欲望的能力,喚起讀者思辨的能力,思考廉潔、欲望、本心。人人都需要一個頭盔去約束自己,去筑牢自己的廉潔思想防線。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