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夢見孔子與人生際遇

甘孜日報    2022年10月21日

◎朱美祿

西方人佛洛依德認為夢是被壓抑愿望的變相滿足;中國古人則認為夢是預示未來的征兆。因為對夢存有這份成見,所以古人普遍相信夢。

孔子曾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笨鬃与[隱以周公傳人自居,所以渴望夢見曾經(jīng)夢見過的周公。之所以不復夢見周公,一方面是因為孔子年邁體衰,另一方面則意味著周禮無以復興。面對這句深沉的感嘆,千載之下我們?nèi)匀徊浑y感受到孔子的黯然神傷??鬃訅粢娺^周公,假如夢見被尊為“大成至圣先師文宣王”的孔子,那又如何呢?

盡管夢見孔子比哈雷彗星撞地球的概率還要低,但古人還是留下了夢見孔子的記載。在《文心雕龍·序志》篇中,劉勰說自己曾經(jīng)夢見過孔子?!褒X在逾立,則嘗夜夢執(zhí)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因為“自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劉勰對于夢見孔子驚喜不已。劉勰敘述這個很特別的夢,有人認為不排除是在神道設教;我則認為凸顯了他對孔子的極端推崇,也暗示了他以孔子隔世弟子自居的意思。

夢見孔子,還預示了人生的顯貴。北宋王曾,字孝先,在真宗朝連中三元,成為了科舉時代的驕子,后被封為沂國公,歿后獲謚“文正”,可謂生榮死哀。古代許多典籍都有王曾父親夢見孔子的記載,北宋文人張舜民記錄在《畫墁集》中的原文如下:“宋王沂公父雖不學問,而酷好儒士。每遇故紙,必掇拾,滌以香水。嘗發(fā)愿曰:‘愿我子孫以文學顯。’一夕,夢宣圣撫其背曰:‘汝敬吾教何其勤歟!恨汝已老,無可成就,當遣曾參來汝家。’晩年果得一子,乃沂公也。因以‘曾’字名之。竟以狀元及第,官至中書侍郎、門下平章事,封沂公。”根據(jù)張舜民的記載,王曾的父親因為敬惜字紙,尊奉儒教,孔子就派曾參投生到他家。也因為這種來歷,其父便以“曾”字名之。王曾后來兩度拜相,以一身而安社稷,歿后配享宋仁宗廟庭,但人們感興趣的是他奇特的出生,因為這和他父親夢見孔子有關。

與王曾相似的,還有元代的張孔孫。據(jù)《元史》張孔孫傳記載,張孔孫父親“夜夢謁孔子廟,得賜嘉果,已而孔孫生,因丐名于衍圣公,名今名?!笨梢姀埧讓O是因為其父夢見孔子并接受了孔子賜予的嘉果后所生,所以取名叫做“孔孫”。張孔孫后來官至高位,但難得的是,在爾虞我詐的官場上,他多有讜言嘉論。除了是個好官之外,張孔孫還多才多藝,《元史》中說:“孔孫素以文學名,且善琴,工畫山水竹石,而騎射尤精?!睆埧讓O多才多藝、不同凡響,在古人的意識中就和乃父夢見孔子有神秘的關聯(lián)。

夢見孔子,還可以作為解嘲的說辭。東漢文人邊韶,字孝先,據(jù)《太平御覽》記載,邊韶“曾晝?nèi)占倥P,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韶潛聞之,應時對曰:‘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jīng)》笥。但欲眠,思經(jīng)事。寐與周公通情,夢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嘲者大慚?!边吷匾驗闀儗嬙獾綄W生嘲笑,但是作為一代捷才,邊韶回應學生說自己睡覺時都在思考儒家經(jīng)典,在賡續(xù)周公和孔子的事業(yè)。面對這樣霸氣的回答,學生便因妄議而感到羞愧了。

夢見孔子,還可以作為恭維之詞。杜甫在《徐卿二子歌》一詩中說:“君不見徐卿二子生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鬃俞屖嫌H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兒?!备鶕?jù)杜甫詩歌的敘述,徐家兩個兒子是徐公夢到孔子和佛祖送予的,所以兩個孩子不同尋常:“大兒九齡色清澈,秋水為神玉為骨。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庇械朗恰胺e善之家必有余慶”,徐家胤嗣喜人,在杜甫看來乃是行善獲報所致,杜甫甚至預言這兩個孩子將來定有出息,所以說“吾知徐公百不憂,積善袞袞生公侯。”

出人意料的是,這首詩居然成為了母題,被后人反復化用。如南宋王十朋《萬先之生兩男作洗兒歌賀之》一詩中說:“君不見徐卿二子生絕奇,熊羆入夢非同時。徒煩孔子與釋氏,兩回抱送麒麟兒?!泵鞔煊乖凇稇c翁戎駢生子》一詩中說:“往歲生男符□夢,孔子釋氏親抱送。今年鸑鷲又駢生,文章不異河東鳳?!蓖跏蠛托煊辊辔淝百t,對這一母題反復使用,無疑是夢見孔子便意味著大吉大利的民族文化心理的折射。

雖然《論語》中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毋庸諱言的是,夢見孔子在中華民族文化心理中確是大吉大利之兆。需要指出的是,劉勰、王曾和張孔孫等人的成就,都是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換來的。冰心曾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假如不明白這一點而企望輕易地成功,那便無異于白日做夢。


  • 上一篇:秋之味
  • 下一篇:安靜的力量

  • 本文地址: http://thewayofeft.com/html/wh/kcwh/84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