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萬物皆有情 自入各人心

甘孜日報    2020年10月14日

   ◎潘玉毅

    一個人的觀察若是不夠細心,是很難自熟悉的日常中發(fā)現風景的;一個人的心中若是沒有柔情,也不會在意那些日日見、時時聞的瑣事瑣憶,更不會把它們寫入自己的文章里。由此可以推斷,貼著“作家”標簽的陳富強是那種觀察細致入微且心中滿是柔情的人。

   在《萬物無盡》出版之前,我也曾斷斷續(xù)續(xù)地讀過陳老師的另外一些作品,像小說集《此頁無正文》,報告文學《鐵塔簡史》,散文集《后岸書》,全球能源互聯(lián)網專著《能源工業(yè)革命》。也許,從作品的厚度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來講,它們都要勝過《萬物無盡》許多。但就一個普通讀者的觀感而言,《萬物無盡》仍是一部讓人為之眼前一亮的作品。

   壹

   印象中,陳富強老師鮮少在作品中提及他的家人,即便提及,也是點到即止——這給讀者一種感覺,仿佛他在醞釀一部關于愛情、友情和親情的鴻篇巨制,大作完成之前將這些情思都包裹了起來?!度f物無盡》則不然,正如北大才女王琳老師所說“《萬物無盡》是寫陳老師的情的”,它讓我們看到了作者溫柔的一面。

   在序言《與植物為鄰》里,我們第一次見作者飽含深情地講他的妻子和女兒,講他們生活的日常,那種筆觸,不是呆板地陳述,而是溫柔得像西湖的水一樣,一字一句,如微風輕拂,不經意間就打開了人的心扉。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序言可與《牡丹亭》開篇的題辭相媲美,《牡丹亭還魂記題辭》中有“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之語,極其傳神地概括了全劇的中心思想,而《與植物為鄰》則為讀者呈現了一幅幅作者與家人的溫馨畫面,讓人對整本書充滿了期待。毫無疑問,這樣的陳富強,顯然要比他的博學更有吸引力。

   如同序言里所展示的那樣,《萬物無盡》收錄的文章大多充斥著江南元素,山,石,草木,風,河,雅意,也可稱之為“故鄉(xiāng)元素”。和很多傳統(tǒng)作家一樣,故鄉(xiāng)是陳富強寫作的母題。這故鄉(xiāng)往小了說就是作者出生、長大的安昌古鎮(zhèn),往大了說,則是紹興城,是廣義的江南。故鄉(xiāng)有傳說,有故事,有行船,有可以聽的綠,有可以靜心或洗心的水。

   不過,既稱“無盡”,書中除了作者熟悉的地方,也有一些他不那么熟悉的地方,比如濟州、釜山、長崎、沖繩。當一個人出了國境,他的故鄉(xiāng)也由一個鎮(zhèn)子、一座城市、一個省份變成了一個國度,自然而然地,“故鄉(xiāng)情”也就成了“故國情”。

   貳

   《萬物無盡》共有三輯,第一輯寫地方,第二輯寫人物,第三輯則為序和評。全書脈絡清晰,體例分明,極易辨認。

就內容而言,第一輯“大地之上”所寫的地方以江南風物為主,為主但也不是全部,比如鼓浪嶼、張家界、洛陽、九寨溝、螳螂川就不是。細心的讀者當可發(fā)現,作者是個有心人。正因為有心,每每憶及陳年舊事,總覺得往事如昨,故鄉(xiāng)就在眼前;正因為有心,不管去到哪里,總能與那兒的物與景生發(fā)共鳴。無論是在烏鎮(zhèn)、西塘、周莊,還是在茅家埠、梅家塢、普陀山,作者與一個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地方相遇,都給人一種老友久別重逢的感覺——云淡風輕之際,與彼此有關的回憶紛至沓來,有時哂然一笑,有時滿腹情思俱在心頭。

   第二輯“時間之下”九成內容與人有關,這人既有古往今來的名士,亦有身邊的至親之人。以前者為例,作者寫人卻不執(zhí)著于事,透過紙上流轉的淡淡筆意,我們隔著幾十年、數百年的光陰看到了徐渭,看到了茅盾,看到了木心,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前輩文人,當然也看到了作者慕先賢遺風心中涌起的那股“思齊”之意。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莫言、賈平凹、文潔若、葉文玲、遲子建等當代名士。因何要寫他們,作者在文中并沒有交代,但是我的腦海里縈回著這樣一句話“在一個人的影子里看到另一個人的影子,在一個人的靈魂里瞧見另一個人的靈魂”,也許可以將其視為一個參考答案吧。不過,這輯文字里真正讓我動容的還是《紀念日》和《最后一個老裁縫》,《紀念日》寫的是父親和母親, 《最后一個老裁縫》寫的是奶奶,作者未曾動用煽情的文字和華麗的技法,然而讀者閱讀的時候卻有種“語語沉痛”的悲愴,也就在此時,我忽然明白了白居易因何會說“往事勿追思,追思多悲愴”。

   第三輯則如輯名所言“前序后評”,前半部分是作者為他人寫的序言,后半部分則為他人閱讀作者書籍后寫下的感想。如果粗粗一觀,我們或許會以為作者不曾擺脫文人詩酒唱酬的傳統(tǒng),然而細讀之下當可發(fā)現,這些序言語句凝練而有深度,敘說質樸而顯真誠,字里行間充滿了推薦、鼓勵之意,當能為作品增色不少,同時也可見得他的良苦用心。評論則是一面鏡子,用作者自己的話說,是“觀鏡以知不足”。

   叁

   作者在《萬物無盡》的序言里謙稱:“收錄本書中的一些作品,無非是記取一時一事的感受,也許沒有多少文學上的價值,但是在我心里,它們和我的孩子語兒一樣,一顰一笑,都是最美的?!币晕业拈喿x體驗來說,它們不僅美,還很可愛,值得一讀再讀。

   事實上,除了極個別的少數,《萬物無盡》里有很多文章都滿足文化散文、大散文的概念——“從宏觀的歷史中去抓取碎片,然后以民族化的視角去進行情感解讀”。顯然,文化散文的文化不是說行文必須引經據典“掉書袋”,大散文的大也不在于其篇幅有多長,而在于其內容、情感和氣場。若以山巒比文章,陳富強筆下的千峰競秀兼有“雄渾”“秀麗”諸般特點,他讓江山秀色添了幾許豪邁,讓極地冰原多了幾分溫婉。于是,同樣寫一個地方,同樣篇幅的文章,你會發(fā)現他紙上的符號總是更加吸引人一些。

   在陳富強筆下,未通公路以前,船只是安昌古鎮(zhèn)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所有江南水鄉(xiāng)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隨著平直的公路修進村里,隨著路上車輛的增多,它們基本已無作為。但是,這個世界,改變的不止有這些。隨著時間的推移,物質的家園會變,人的精神追求也會變,也許,很多年以后,大地上的事物連帶著我們記憶里的一切都將物是人非,再不是從前的模樣,此時,唯有文字能承擔使命,為我們固守一方原初的山水,守一顆赤子般的初心。換而言之,事、物、記憶會隨著人而消失,亦會隨著文字存世。一部《萬物無盡》,是情與理、今與昔的對照,亦是作者心靈史的截取。

   記得宋人蘇軾的《后赤壁賦》里曾有這樣兩句話:“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币苍S,當有一天,你懂得了變與不變,懂得了放棄和堅持,也就懂得了作家陳富強。

  • 上一篇:文學尋根之旅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