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塑一尊歐陸風(fēng)情畫像

甘孜日報    2020年06月02日

  ◎西楊莊

  《踏歌歐洲》是蔡宗周老師繼《微笑的城》、《相思夢》、《迷人的遠方》、《蔡宗周朗誦詩選》之后的第18部詩集,分“浪漫法蘭西”、“古羅馬遺風(fēng)”和“比荷德盧之行”三部分,共72首詩歌。它記錄了詩人應(yīng)其兄長蔡宗夏邀請,以巴黎為中心,遍游西歐、南歐諸國后所作詩的合集。一首首清新雋永的詩篇記錄了蔡老漫步香榭麗舍大街、暢游塞納河、祈禱圣母院、探秘盧浮宮的美好時光,更以其生花妙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歐陸風(fēng)情畫卷,如一尊尊塑像般矗立在我們面前。

  巴黎、羅馬本就以文化藝術(shù)古都著稱于世,《踏歌歐洲》更是以歌頌真善美的美好心愿向讀者展露了歐洲文化光明燦爛的圖景。詩人通過鮮明、具體、形象的異國景色描述,以深入透徹的觀察和感悟概括、提煉、升華出具有相當(dāng)深度的思想,在豪情和靈感的驅(qū)動下、在豐富瑰麗的想象中加入了理性思考,讓感性形象呈現(xiàn)出理性光芒,那匆匆旅途中的見聞、感受和思考,濃縮了對歐陸文化的認知與感悟。

  一尊尊歐陸風(fēng)情畫像自有她的迷人之處,更有一種凜然正義蘊涵其中?!案吒吖P直的脊梁/把世界輕輕托起/燈光與星月比高爭輝”(《燈光中的艾菲爾鐵塔》)、“你是一輪西方的月亮/……/也把東方照亮/裸體之美/殘缺之麗/穿越兩千年時空/閃爍圣潔的光芒”(《在維納斯雕像前》)、“一本厚重的大著/褐黃色莊重封面/不敢隨意翻讀”(《巴黎圣母院》)、“血色羽翼/拂過虎門的硝煙/攪過臺灣島風(fēng)浪/把南中國口岸一次次咬傷”(《海盜船》)。詩人雖身游歐洲、喜歡歐洲,但他仍然從一名中國人的角度來欣賞異國風(fēng)情,讀者也從詩中感知到了詩人縱論天下事的胸襟和眼光。作品雖然是歐洲國家的觀察與思考,但作者真正的意圖是他山之石可攻玉,其胸中包孕更多的是對民族、祖國和社會命運的沉思,其拳拳之情澎湃激昂。

  文有其品,塑有其神。作為一本旅游詩集,蔡老對歐洲自然人文景觀風(fēng)光的描繪,自是占了較大的比重。蔡老是一位樸實無華的作家,他的作品同他一樣沒有華美的詞藻和豪華的篇章,卻于詩文的字里行間充滿了溫馨和激情。“臥虹的橋/逐波的艇/莫驚動醉晃晃/鐵塔的倒影”(《塞納河垂釣》)、“山,托起了尖尖的信仰/高高的教堂/閱盡人間千年春色”(《圣米歇爾山》)、“春讀過,秋讀過/大地的美景永不褪色/太陽月亮的腳步未改/一腳踏出溫柔/一腳踏出熱愛”(《畫家村》)……,陽光、春色、教堂、虹橋、碧波、廣袤的內(nèi)陸、獨一無二的鐵塔、自由和諧的多元化社會、閑適的人文自然環(huán)境,都形象地呈現(xiàn)在了詩中,這就是詩人雕塑出來的“神”:語言似陽光般透徹、閃亮、純凈、簡約!如果我們仔細地分析,會感覺到詩人筆下呈現(xiàn)的不僅僅是一幅幅獨特優(yōu)美的異域山水風(fēng)情畫,它在給人以充分的審美愉悅同時,更蘊含了作者對歐洲這些發(fā)達國家社會和文化的思考。

  《踏歌歐洲》是一尊融思想、形象、情感于一爐的歐陸風(fēng)情畫像佳作,它賦予了詩歌一種特有的“理趣”之美,不但帶有形象的藝術(shù)色彩、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且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和深沉的美感,具有理性之美的特點,一種恢宏的詩情如同維納斯雕像一般蘊藏其中。

  • 上一篇:被生活溫柔 相待的秘訣
  • 下一篇:12幅流光溢彩的人生百態(tài)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