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清明話插柳

甘孜日報    2020年04月01日

   ◎鐘芳

   清明又至。《歷書》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在我國的二十四個節(jié)氣里,既是節(jié)氣又是節(jié)日的只有清明。古時的清明,也稱“柳節(jié)”,以柳為載體的民俗活動可謂多矣。其中,流行最廣泛的是插柳戴柳。民諺中就有“清明不插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變黃狗”之類的說法。

   柳生長于水畔河邊,于清明前后發(fā)芽、抽枝,是早春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有強大的生命力,折取一枝縱橫倒順插之都能生長。因為“柳”與“留”諧音,古人常常以折柳來抒發(fā)離別時的不舍之情?!对娊?jīng)》里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詩句。《本草綱目》則曰:“柳釋名小楊、楊柳,性苦寒無毒,主治吐血咯血刀傷出血、大風疬、丹毒、風蟲牙痛、無名惡瘡、瘤癥等幾十種疾患,被收入五十余個方劑,實可謂世間救命之良藥。”

   清明插柳的風俗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有說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nóng)事祖師神農(nóng)氏的。較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忠臣介子推。據(jù)說他為明志守節(jié)而焚身于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率群臣上山祭拜介子推時,發(fā)現(xiàn)介子推死前曾經(jīng)背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fù)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定那一天為清明節(jié),并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民間便有了插柳和戴柳的習(xí)俗。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绷茯?qū)邪卻鬼,古人視之為“鬼怖木”。據(jù)《灌頂經(jīng)》所稱,禪拉比丘曾以柳枝咒龍,觀音又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清明節(jié)祭祖掃墓,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為了保護人們不受鬼魂的侵擾,辦法就是插柳于戶,戴柳于首。同時,插柳也總與避免疾病有關(guān)?!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等諸多古代醫(yī)書對柳之根、皮、枝、葉的醫(yī)用價值均有記載。古人認為,柳枝能夠降除瘟疫。于是清明時節(jié),“插柳于門外,以辟不祥”,“插柳條于明堂,驅(qū)蟲、辟邪、佑護一家平安”。

   清明柳俗,唐宋時期已十分盛行。祭祀完畢,人們不僅門前插柳枝,而且還在頭上戴個柳條帽圈,坐著插滿柳條的車子、轎子,踏青游玩。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云:“唐中宗三月三日,賜侍臣細柳圈,言帶之可免蠆毒。”《唐書·李適傳》也說:“細柳圈辟癘。清明節(jié)把柳條挽成圓環(huán)分贈群臣以作驅(qū)邪之用。到唐末黃巢起事時,規(guī)定以清明為期限,以戴柳為信號,乃取柳樹生機勃發(fā)、容易成功之寓意。

   “忽見家家插楊柳,始知今日是清明。”宋朝陸游這句詩流傳很廣,詩人一看到家家門口插柳條了,便知道清明節(jié)到了。宋代呂原明《歲時雜記》載:“今人寒食節(jié),家家折柳插門上,唯江淮之間尤勝,無一家不插者。”有的地方還用面和棗做成飛燕狀的食品串在柳條上,插到門上,稱作“子推燕”。吳自牧《夢梁錄》載曰:“清明交三月,節(jié)前兩日謂之寒食,京師人從冬至后數(shù)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條插于門上,名曰明眼。凡官民不論大小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頭?!贝髁€作為成年的標志。據(jù)此,后世便有“紀年華”之遺俗,并演化成婦女戴柳球于鬢畔以祈紅顏永駐的習(xí)俗。這是以戴柳表現(xiàn)出對青春年華的珍惜與留戀,又賦予春柳更美好的意象。

   明清時期全國各地,特別是江南一帶,男女戴柳之俗蔚然成風。明朝田汝成的《西湖游覽志余》:“家家插柳滿檐,青茜可愛,男女或戴之?!鼻宕鷹铐y華的《插柳枝》詩:“清明一霎又今朝,聽得沿街賣柳條。相約比鄰諸姊妹,一枝斜插綠云翹。”描述的都是當時清明節(jié)民間插柳條的習(xí)俗。《帝京歲時紀勝》載曰:“每清明將至,京城男女扶老攜幼,早備酒菜燒紙,掛帶柳枝柳圈,乘車坐轎到郊外祭祖掃墓?!奔漓胪戤?,人們常常要折些柳枝將供品串起來,沐浴著春光,有的則把柳條編成花環(huán)狀,戴在頭上,踏青郊游、歌舞歡慶。

  • 上一篇:清明
  • 下一篇:清明每憶親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