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1月05日
◎周華
城不大,但名氣卻很大。城之所以出名,起因卻是因為一首情歌。
作為一個在康定生活的人,自己對康定城的記憶勝過了《康定情歌》。但如果要追溯認識這座城的歷史,那還得從首次到康定時說起。
三十多年前的那個冬天,我揮淚告別家鄉(xiāng)后,帶著一臉的茫然與陌生,來到了康定城。那時的康定城遠沒有現在這樣繁華,更沒有現在的規(guī)模。不過,因為地處川藏公路要沖,自古就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所以進藏出藏的旅客都會在這座小城落腳。之所以說是小城,是因為當年康定城真的很小,東起老車站(今翔云酒店后),南至石油公司(今醫(yī)藥公司附近),不足兩公里的街道分布在折多河兩岸,粉墻紅瓦與穿頭小青瓦的建筑,是當時康定城最多的建筑物。
城小、人少、車稀、寒冷,是康定城留給我的第一印象。那時還沒有濱河路,從老車站到下橋的街道只有一條,道路已經年久失修、坑洼不平。下橋一側有一家國營旅館,那可是當時康定城最高的建筑。國營旅館對面還沒有街道,只有一條臨河的小路,路邊那幾家飄著店招、冒著熱氣的小吃店,讓人有一種西出陽關的感覺。
從下橋到中橋再到將軍橋,街道邊的木質電桿上除了簡陋的路燈外,還分布著不少有線廣播,這些廣播除了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節(jié)目外,也播出一些本地節(jié)目,偶爾也會響起那首膾炙人口的《康定情歌》。折多河邊的護欄顯得有些破敗不堪,像極了飽經風霜的老人,條石砌成的河堤年代已經有些久遠,單薄得讓人擔心它能否承受住洪水的沖擊。從居民生活區(qū)匯聚的生活棄水,帶著余溫從陰溝里涌出,在河堤上形成一道道白練、綻放出一朵朵冰花,在冬日的陽光下閃著瘆人的白光。橋多是當時康定城的一大特色,不過,那時折多河上的橋遠沒有現在的寬闊、漂亮,只是其密集程度與現在相比毫不遜色。橋下的水流清澈而又湍急,河中那些巨大的石頭周圍結滿了冰凌,與內地的同類小河相比,顯得更加雅致可人。此情此景,就會讓人聯想起康定十景之一的“四橋雪浪”。
雖然時值冬天,但穿城而過的折多河卻略顯得有些桀驁不馴,在幾十米外就能聽到震耳欲聾的滔聲。正因為如此,小城才多了些許喧囂。分布在折多河東西兩岸的街道狹窄而又有滄桑感,街邊的房屋大多是一樓一底的木質結構建筑,房子不經意地散落在三山兩水之間,一切都是那么古樸、自然。從街頭穿行至巷尾,我居然沒有見到一家開著門的店鋪,只有一片片藍色的布簾,在寒風中擺動著厚重的身軀,那光景似乎在讓我猜測布簾的作用。在簾前駐足,偶爾會有人撩起布簾,這才發(fā)現原來簾內大有乾坤??赡苁且驗楹涞木壒?,當時的康定城幾乎所有店鋪都會在冬天掛上布簾,再加之沒有開放式的玻璃櫥窗,所以對于一個外鄉(xiāng)人而言,要找到一處環(huán)境稍好的飯館,還真的費了些周折。
城小,固然人就少。不僅是街道上行人稀少,就連商店、飯館也是門可羅雀。發(fā)現了布簾的秘密后,我?guī)缀踝弑榱丝刀ǖ陌胱?,其目的就是想感受下情歌城的人氣。但事實上卻事與愿違,除了老車站一帶有一些行色匆匆、戴著口罩的旅人外,最熱鬧的應該算是水井子了。那時的水井子還真是一處人氣旺盛之地,挑水、洗菜、洗衣服、淘拖帕,水井子的兩條水道被人們擠得滿滿當當。和著熱氣騰騰的山泉水,人們在水井子邊洗衣淘米邊拉家常。于是,家長里短都在談笑之間,消融在一池泉水中。
當年的康定城,根本就沒有現在的車水馬龍。從東關到北門再到現在的州民干校附近,一路走來,我?guī)缀蹙蜎]有見到過一輛汽車??赡苁且驗榈貏莸脑颍瓦B自行車也少得可憐,就更不要說出租車、公交車了。不過,這一現象也有例外,在康定的后山公路上,經常有喘著粗氣的解放牌汽車像老牛一樣緩慢駛過,巨大的馬達隆鳴聲,仿佛在向人們證實著汽車在這座小城的存在。
有人說,康定是專門冷過路人的,此話還真的不假。作為一個路過康定的外地人,這座小城當時留給我的最深印象之一就是寒冷。與內地潮濕陰冷的冬天相比,康定的冬天經常是艷陽高照卻寒冷難熬。特別是快到晚上的時候,老車站一帶的風瘋狂的撕打著電桿,發(fā)出令人害怕的嗚咽。一陣陣沙塵夾雜著小石子,仿佛要把窗戶玻璃擊碎似的。晚上,想像中很溫暖的被窩變成了現實中的冰窖,我?guī)缀醢崖玫昴芴峁┑谋蛔佣忌w上了,但一直到天亮,被窩都還是冰冷的。后來才知道,由于當時并沒有空調和取暖器之類的取暖用具,旅店特意在房間里設置了烤火爐,只是我初來乍到,再加之此前不熟悉康定的風土人情,不知道怎么用這種火爐罷了。
屋子里冷,屋外就更冷了。長長的冰凌懸掛在屋檐上,像極了一把把冰錐,又好像隨時都會掉下來似的。可能是自來水還沒有完全到戶的原因,街頭的自來水取水點,水管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街上到處都有積雪、積冰存在,人們在寒喧時,一股白氣分別從他們的口中噴出,又很快消失在寒冷的空氣里。
三十多年前,康定的交通遠沒有現在這樣發(fā)達,從康定發(fā)往各縣的班車基本上是幾天甚至十天半月才有一班,有的縣甚至根本就不通班車。而我要去的地方,每周才有一班客車,于是,作為一名過客,不得不耐著性子在這座彈丸小城閑逛。
寒來暑往、春夏秋冬,可能是緣分吧,在川藏線上的行走一直都無法與康定城割舍,但巧的是,每次都是冬天從小城路過,卻從來沒有領略過康定的春天。
也許是命中注定。在川藏線上行走了十年,并在康定城有過二十多次的停留經歷后,二十七年前的那個春天,我鬼使神差地走進了康定,并在這座小城扎下根來。與曾經的過路旅人不同,這回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感受這座小城、去品味這座小城。
十年的時間,尤其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對一座城市而言,其變化不會有現在這樣明顯。盡管如此,現實中的康定城著實還是讓人眼前一亮。折多河水還是那樣清澈,河堤變得更堅固了;河上的橋梁并沒有增加多少,橋面卻變得寬闊了;房子依然有些破舊,中間卻有了鶴立雞群的五層高樓;街道還是那樣狹窄,街上的車和行人開始多了起來;可能是因為自來水已經進入家庭的緣故,水井子的擔水人少了許多,街頭的取水點也銷聲匿跡了;商店的藍色布簾依舊存在,但已經開始有了臨街鋪面,當時發(fā)達地區(qū)才有的玻璃大櫥窗也開始現身康定街頭;空氣中還是飄著炭火的味道,但電爐開始取代小火爐進入千家萬戶;車站搬到了向陽橋附近,客運站的“齊頭客車”已經取代了曾經像蝸牛一樣在川藏線上游走的“紅鼻子”客車……
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城還是那座城。扎根小城的日子,時光如折多河水一樣急速流過,城市也在河水的滋潤下瘋長著。轉眼間二十多年又過去了,康定這座有名的小城就如同它自身的人文積淀一樣,一直都沒有讓我失望,一直在延續(xù)著新的故事,一直在書寫著新的傳奇。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