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11月28日
◎徐學平
10多年前應邀去西北參加一次筆會,尋尋覓覓地吃過了蘭州的眾多美食之后,一個冬日的下午,當地文友不顧天氣陰沉,拖著我們驅車直奔靖遠。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下了車,臨街好幾家都是羊肉館,隨意選了一家進去,直接就點了黃燜羊肉。那是一家并不起眼的店鋪,但國人的小吃大多都在街井巷尾,越是偏安一隅的小吃,店主就越是精細打點的,選取的食材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口味卻是絕佳,他們招攬的是回頭客,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罷了。
記憶里,我與羊肉一向絕緣,只因自己聞不得羊肉的腥膻之氣,所以所食甚少。等待的時間總是漫長的,那次真正算得上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了。待上來時,看著熱氣騰騰的一盆,醬紅色的肉塊,伴著紅椒、香菜、土豆、洋蔥、胡蘿卜、黑木耳等,色彩繽紛,分外養(yǎng)眼,白白的熱氣裹挾著那濃郁的鮮香直沖鼻端,令人不覺間便有了食欲……舉筷夾一塊羊肉放入嘴中,舌尖立時感受到了湯汁的鮮美,輕輕咬上一口,肉質細嫩,滿口留香,不帶一絲羊膻味兒。
葷素搭配,肉菜相間,或許是蔬菜吸取了多余的湯汁,羊肉肥而不膩,令人食欲大開。大快朵頤之余,看著窗外紛飛的大雪,在這遠離家鄉(xiāng)的大西北,恍惚間就有了大塊吃肉的豪邁情懷。吃飽喝足,帶著飽腹的滿足出得門來,雪已經停了,冬的寒意僅化作微微的薄涼,地面又鋪上了厚厚的一層新雪,本該昏暗的夜晚在白雪的映襯下,四周景物清晰如晝。微醺的酒意與羊肉的熱量交融,我們一幫文友便趁興在雪地漫步,激揚文字,不亦快哉!
后來,我在翻閱《本草備要》時才獲悉古代尚有“人參補氣,羊肉補形”的說法。羊肉富有營養(yǎng),具有暖中補氣、滋養(yǎng)、御風寒等功效。歷代封建皇宮都把羊肉列為宮廷膳食,尤其是清宮十分喜愛食羊肉,靖遠的“黃燜羊肉”就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御膳菜肴,因為靖遠縣城附近的山里生長著柴胡、車前子、益母草、薄荷、甘草等多種中藥材,山泉中含有多種礦物質,放牧在那里的羊食藥草飲泉水,肉質有很高的藥用滋補價值,而且沒有腥膻味。
我輩既不如汪曾祺先生能在平常的小蔥豆腐里吃出生活的真味,也不如蔡瀾先生能在《蔡瀾談吃》中大談饕客的瀟灑與從容。我想,我畢竟連饕客都算不上,食客或許也只能勉強,但每逢冬天都會莫名地懷念起當年雪夜的漫步,懷念著當時聚會的文友,懷念著共尋美食的日子。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