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給垃圾畫“臉譜”

甘孜日報    2019年07月04日

       ◎楊力

      人這一生,一輩子極不情愿而又不得不打交道的一件事,就是天天面對垃圾。公共場所就不說了,你不想看見垃圾都不行,而環(huán)境的好壞,除了要辛苦堪稱城市美容師的環(huán)衛(wèi)工,其實更大程度決取于每個人的公益心。

      回到家就更不用說了,你要吃喝拉撒,就注定要產生生活垃圾。為了不讓家庭變成“狗窩”,再懶的人也得學會清理。但是如何清理垃圾,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態(tài)度。

      很多年前,我和小區(qū)的所有住戶一樣,差不多已經習慣了垃圾袋裝,每天把家里產生的垃圾裝進塑料袋,棄于小區(qū)設置的垃圾桶內,什么廢書廢報、衛(wèi)生紙、廢電池、易拉罐、過期藥、餐廚垃圾等等,總之一古腦兒塞進垃圾桶,即便前兩年垃圾桶開始了分類設置,很多人仍然不加區(qū)別地扔進去了事。

      有一天,我看見鄰居讀小學的兒子正在小區(qū)垃圾桶前翻揀垃圾,開始有些不解,后來小學生的爸爸出來了,面帶慚愧地解釋說,早上他不小心把廢電池未經分類地和其他垃圾混在了一起,兒子知道后“批評”父親說,一節(jié)電池可以污染一分大小的糧田,要防止污染就必須做到垃圾分類,現(xiàn)在兒子正在垃圾桶里翻找那兩節(jié)廢電池,幫父親修補那顆疏忽的公益心。

      我一聽特別汗顏,因為前幾天我80多歲的母親也用行動教育了我。那天在母親家吃完飯,順手幫母親拎兩大包垃圾在手上。到了垃圾桶前,母親卻堅持自己傾倒垃圾,我一聽奇怪,難不成是母親怕弄臟了我的手?母親并不多言,而是解開塑料袋,把餐廚垃圾倒在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一格,而把兩根塑料袋扔到另一邊可回收垃圾一格。我一看就懵了,不知母親何時變成懂得垃圾分類的達人了。

      而再一次觸動我的,是前不久到浙江學習,在安吉縣的余村,村里人對環(huán)境的愛護到了極致。這個村曾經靠挖礦致富,付出的卻是環(huán)境污染的巨大代價。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余村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余村人痛定思痛,關停礦山,修復植被,建起了整個長三角地區(qū)環(huán)境最優(yōu)美的民宿。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看見庭前院后、公共綠地都是一派郁郁蔥蔥,街道整潔如洗,內心都贊嘆不已。

      而在余村的村頭,設置有專門的垃圾分類機,余村人把分類后的垃圾分別置于可回收物或有毒有害物一格,垃圾分類機會根據(jù)每次的“貢獻”換成積分,村民可以用積分換塑料袋、衛(wèi)生紙等禮物,形成天人合一的良性循環(huán)。從破壞環(huán)境到主動保護環(huán)境,余村是中國新農村建設最好的佐證。

     而資料也顯示,垃圾分類后經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jié)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jié)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jié)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而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餐廚垃圾經生物技術處理成堆肥,每噸可生產0.6至0.7噸有機肥料。

     垃圾分類是舉手之勞,也是一種觀念更新。給垃圾畫好臉譜做好分類,有利于資源再生保護環(huán)境,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破除我們心智上的“垃圾”,讓這個總和骯臟為伍的代名詞化敵為友,為我利用。


  • 上一篇:杜鵑花開滿山谷
  • 下一篇:夏日鋤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