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生命空間中游走——論阿來詩歌的審美精神維度

甘孜日報    2019年03月04日

      ◎余國秀

      作家阿來是從詩歌創(chuàng)作走入文學殿堂的,詩歌是阿來文學生命的開始,也是他的文學生命延續(xù)、發(fā)展的精神內驅力。他的小說與散文淌溢著詩意,權可當作詩歌的另類書寫。作為一名具有濃厚詩性的藏族作家,詩歌更能體現(xiàn)阿來文學創(chuàng)作的審美精神構建。1991年10月,阿來出版詩集《梭磨河》 ,故鄉(xiāng)的大渡河水就已經徜徉在他的文學血液中了。2001年8月,四卷本的《阿來文集》問世,其中一卷即《阿來詩文集》(附有六篇散文)又將嘉絨藏族村莊以全息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2016年10月,阿來目前最完備的詩集《阿來的詩》問世。這部詩集的主體部分是由前兩部組成的??梢赃@樣說,阿來的詩歌是其文學審美精神的凝聚,是他所有文學創(chuàng)作的靈魂。盡管,阿來在當代文壇的地位是由長篇小說《塵埃落定》(1998年3月)奠定的,但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審美精神維度卻清晰而集中地體現(xiàn)在詩歌中。因此,阿來首先是一個詩人,其次才是小說家。

       1、風與光凝煉的詩神

     《塵埃落定》中松巴頭人獻給傻子少爺?shù)奈孱伭耐杷帲f是一個游方僧人用湖上的風和神山上的光芒煉成的。傻子少爺原本以為藥里的光芒會像劍一樣把他刺穿,風會從肚子里陡然而起,把他刮到天上。但他嘗到了魚腥,像有魚在胃里游動。接著,吐了又吐,直到嘗到膽汁的味道。后來,他才得知那丸藥非常珍貴,已經沒人可以煉出了,如果把它們全吃下去,他的毛病肯定就好了。這是風與光神奇意蘊在阿來小說中的華麗展現(xiàn)。而阿來的詩歌幾乎從頭至尾都是用風與光串聯(lián)起來的。

      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文化中,太陽和風都是原始自然崇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藏民對自然事物及自然界的變化非常敏感。陽光的冷暖和風向的轉移使藏民可以準確地判定時節(jié),安排牧耕生活和民事生活。陽光博大、溫暖、無所不照,庇覆萬物。風流動、裹挾、無處不至,撫臨萬物。這兩者都是自然永恒的存在,是人力無法捕捉和改變的。而這兩者的交融則成為去欲歸真的生命本體存在。麥琪土司酒后與漢人太太生下的傻子,是“欲”的產兒,當他吐出了一條條“魚”,即去欲。阿來將這種與生俱來的民族文化精髓沉淀在了自我審美經驗中,使其超越了外在感官,實現(xiàn)了與精神世界本質上的溝通。

     《金光》中寫道“就是這樣,在我/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故鄉(xiāng)/我看見金色光芒,刃口一樣鋒利/民謠一般閃爍,從天上,從高高/雪峰的頂端降臨,在諾日朗瀑布/前面,兩株挺拔的云杉中間”,太陽的一束金色的光芒給予詩人的是靈與肉的共鳴。金色光芒的奪目、鋒利、溫暖與光明、正義、力量與愛聯(lián)系在一起,光明無處不在,萬物生生不息。在《致領頌者》中,“光芒”在高處,“在那里,一個大師曾御光飛翔”,“光芒”在詩中成為修行至高者自由駕馭的自然力量,是精神探索者仰望的靈光?!缎⌒拈_啟》則在濃濃的憂傷詩境中描繪了門后“雪原上潔凈的藍光”,祖母頭上閃爍的“水晶的光芒”,天國中幼年夭折的姐姐飄揚的頭發(fā)上花飾形成的“星光”。門內則有一種聲音和“一束火的光芒”。門后的光芒是超驗世界的純潔、神圣和美好,門內的光芒,則是詩人孤獨探索生命價值的堅定與執(zhí)著信念?!笆俏叶估餄撔袃刃牡臒嵬遣菽镜母氃趦鐾料赂璩保ā缎⌒拈_啟》)。此外,阿來以獨特而敏感的審美觸覺捕捉到了“湖水高懸在光芒中間”(《里邊和外邊》),陽光把紅馬的鬃毛點燃(《一匹紅馬》),“湖水蕩漾天空般的光芒”(《湖邊的孩子》),寶石是光芒的子宮,尋寶者額頭深藏的光芒(《采擷寶石》),掙脫了塵埃的野花,“像一朵朵火焰,閃爍著光芒”(《這些野生花朵》),鋼鐵屏幕般的陽光(《磨坊》),開辟明亮航道的陽光(《夏季抒懷》)。詩人將一切神圣美好的事物賦予了光芒,他寫到鹽是歡樂者的光芒,女人手臂的光澤是黃金的光芒,夢想、歌謠、傳說、流水都閃耀著光芒。阿來甚至采用反向詩學的方式,描寫“黑夜的樹枝一叢叢隱含憤怒/燃遍黎明初降的荒野/像一叢叢黑色的火焰/使寒冷的河流蒸騰出茫茫霧氣”(《金枝》)?!昂谝沟臉渲Α迸c“黑色的火焰”給人一種奇特的審美沖擊力。黑暗孕育了光明,在“一切朝陽磅礴升起的地方/那里,光禿的樹枝閃耀金光”(《金枝》)。這一寫法與意象派詩人龐德的名作《巴黎地鐵站》中“人群中這些面龐幽靈一般顯現(xiàn)/濕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的寫法非常相似,現(xiàn)實生活圖景與審美主體心境疊合,呈現(xiàn)出能指優(yōu)勢。

     “風”在阿來的詩歌中無所不至。風使高原藏民深切地感受到季節(jié)變遷、時令轉移。風富有流動性,起源于“生命的水流”(《群山,或者關于我們自己的頌辭》),是藏民自然崇拜的重要內容。對“風”的崇拜即是對原始生命力量的崇拜,對生命的敬畏。風與夢、青稞麥子、鹽、歌謠、銅鐵、四季的橋和樹葉構成阿來過去歲月的全息圖景。風驅動時光之水漫過詩人的背脊,風把炊煙、沉默、足跡、幻想帶到路上和心頭。風和光芒成為草閃電般的靈魂,生命在風中接受撫慰、磨礪、摧殘和蛻變。無論是“紅馬的呼吸控制了曠野的起伏/天地之間正是風勁膘滿”的勁風(《一匹紅馬》),還是“打掃天庭”的“高的風”和“在眾鳥的合唱中旋轉”的“低的風”(《金枝》),川藏線上“冷硬的風”(《哦,川藏線》),都與狼、野牛、羊群、塵埃、水波相伴。風在草原、雪山、流水、小丘、海子、天堂吹過。阿來的每一首詩中,都有風的痕跡。風將阿來的詩歌貫聯(lián)起來,飄動的經幡、蕩漾的海子、飛舞的塵埃、搖動的野櫻桃……風賦予了萬物“動”的精神,這種“動”是寧靜時的蕩滌,是狂暴時的洞見,是逆境中的抗爭,更是白晝與黑夜中萬物砥礪激蕩的力量。這是一種陶鈞生命,澡雪精神,驅動萬物生生不息的本質力量。

       光是原始生命的源泉,風則是生命不息的力量。當光與風匯集、融合,賦予萬物以不息的生命,表現(xiàn)出詩人對原始生命強力的呼喚和對現(xiàn)實生命意義的叩問與追尋。同時,光與風和藏民原始崇拜密切相關,它們又以其在藏民經驗世界中的神秘性、圣靈性使人敬畏、戒懼,使委頓不振的生命躬身自省,使失掉初心的本體皈依本源?!拔幕嬖谑侨说睦硐胱晕?、本真自我,是人之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一切活動的真正目的所在,是人的真正自我實現(xiàn)”。阿來在他的詩篇中用光和風吟詠,實現(xiàn)了審美感受的超越,由感官世界的物的范疇上升到超驗世界的形而上層面,無形中提高了詩歌的美學價值。

      2、理想的“詩意棲居”

      阿來的詩歌呈現(xiàn)出濃厚的理想色彩。阿來在對現(xiàn)實世界的詩意描繪中,構建了自我理想的神圣廟宇。阿來是一個精神探索者,他探索人、族群、本體的存在意義。在探索中,他敞開心扉,與大自然對話,想要從民族的原生信仰中尋找答案。他是一個孤獨的漫步者,或者說,他是又一個孤獨的漫步者。盧梭、梭羅正是以遠離塵囂,親近自然的方式追問生命的本體價值,阿來也堅定地踏上了這條精神探索之路,構建他在現(xiàn)實中的“詩意棲居”。詩人詠唱流浪是“心的眠床”,“一直尋找的美麗圖景/就在自己內心深處,是一個/平常至極的小小的國家/一條大河在這里轉彎/天空中激蕩著巨大的回響/這個世界,如此闊大而且自由/家在邊緣,夢在中央/就是這個地方,靈魂?。瘻蕰r出游,卻不敢保證按歸來”(《永遠流浪》),阿來超越了經驗世界,在精神漫游中構筑理想的王國。

      首先,阿來在詩歌中通過一系列典型的意象,實現(xiàn)他對“詩意棲居”的營構。諸如狼、野牛、紅馬、頭羊、牦牛、白馬、銅鹿等意象,都在表層形象中凝聚了詩人深層的精神命意——勇猛、孤獨、堅定的探索者。詩人體驗到在人類精神世界中追問本體價值所無法擺脫的痛苦后,將其審美感受融合、凝練成了一個優(yōu)雅的意象——天鵝。“天鵝靜浮在水中的天上/以夢中我們飛翔的那種姿態(tài)/閃耀露水被月光映照的色彩”,“天鵝寧靜而又孤獨/在濕潤的季風中變換羽毛”,“天鵝在蔚藍的夢幻中悠然呼吸/像一枚寶石上動人的傷痕”(《天鵝》),這正是探索者精神世界的動人呈現(xiàn),現(xiàn)實與心靈在詩人靈雋、哀傷的描繪中達到了共鳴。“天鵝:潔白、優(yōu)雅,顯現(xiàn)于心湖”(《三十周歲時漫游若爾蓋大草原》),“寂寞/一只天鵝產于平坦沙灘上的一只巨卵/這只卵是奇特形狀的靈敏耳朵/聽懂了河的語言/聽到浪花/聽到萬里之外幽靜的大海里鹽的生長”(《河風吹開寂寞的大門》),天鵝卵中的原始生命是詩人精神生命的化身,它能在寂寞中聽到永恒的存在,古老的箴言。當它孵化為天鵝時,這一訴求便沉淀在它的骨髓和血液中。詩人便是天鵝,他孤獨地行進在出游的路上,“卻不敢保證按時歸來”(《永遠流浪》)。純真的初心支撐著他的跋涉,能否回歸,無法預知,但他堅行,帶著不確定性出發(fā)了。

      其次,詩人在詩歌中通過抒情主人公“我”,將空間的深廣渺遠和時間的往來流逝交織起來,“我”自由地穿梭在精神空間中,實現(xiàn)了理想的“詩意棲居”?!拔摇北粊児?、粗礪、靈巧的手斫成兩頭牦牛牽挽的木犁,“揳入土地像木漿揳入水流一樣/感到融雪水沁涼的滋潤/感到眾多飽含汁液的根須/感到扶犁的手從蒼老變得年輕/感到劃開歲月的漩流而升入天庭/而犁尖仍在幽深的山谷(《群山,或者關于我自己的頌辭》),巨大的時空維度,使“我”揳入土地,升入天庭,但“我”最鋒利的部分——犁尖,即知識分子的敏感神經,仍然在黑暗與迷途中探索?!叭祟惥袷返臍v程,便是要喚醒流淌在人類血液中的記憶而達到向完整的人的復歸”,探索的目的是為了復歸完整的人性,是對生命盡處奧秘的問詢,也是對現(xiàn)實中本真人性失落的撿拾和重建。“我”幻想騎乘一匹白馬,“想象她是如何輕盈而又矯?。屛因T乘到一座精神的村莊”(《里邊和外邊》),詩人在痛苦地探索,在“一個被干旱與旋風折磨的村子”,“森林已經毀滅,鹿群已經滅絕/這個村子不是我出生的村子”,詩人在失望中帶著憤怒,正如《蘑菇圈》中,機村的阿媽斯烱守候了一輩子的蘑菇圈,最后還是被人發(fā)現(xiàn)并不懷善意地利用了。

      是什么使探索者如此悲憤,是“傻子”少爺胃里游動,口中吐出的“魚”,是貪婪的人欲。“在當今這個理性排斥想象、意識壓倒無意識、科學代替了神話的時代,文學藝術代表著我們這個時代生命中的自我調節(jié)過程,它有助于改變我們這個時代精神的偏見,恢復這一時代的心理平衡,維護現(xiàn)代人的完整人性”?!拔摇苯涍^黑夜里孤立、高大的寨樓,樓梯拐角有明亮的火燭靜靜燃燒,這里是“一個漫游者可能經過/并且借宿的地方/這里,安臥的人不會風一樣逝去/只是在靜謐和幽深中/和夜的呼吸融為一體”(《夜歌》),探索者“不敢保證準時回來”(《永遠流浪》),做好了在途中與黑暗相伴的準備,讓探尋的足跡為理想構筑一個寄身之所。孤獨而虔誠的領誦者坐在空曠的中央,“領誦者啊,我懷念你/看見你仍在原來的地方”(《領誦者》),不是“你”遠離了我,而是流浪的“我”遠離了“你”,遠離了“心中小小的國家”(《流浪者》)。

      再次,阿來在詩歌中構筑精神的家園,在故鄉(xiāng)的群山、草原、河流、瀑布、磨坊、牧場、村莊、谷地、湖水中探尋,用高原藏民頑強而純粹的果敢、堅韌去求索,調適現(xiàn)實重壓導致的精神緊張與失衡。構建心靈家園的原材料就在“神山的光芒”里,“湖上的風”里,在藏民最原初的血液和民族文化的積淀中。阿來文學創(chuàng)作的立足點根植于民族文化,他用民族文化中最根本的東西來構建精神理想的殿堂。“只有深山里還有潔凈的湖泊/冷的,美麗的,可以/供我們和最后的鹿群一起暢飲的湖泊/岸上,珍惜潔凈的鄉(xiāng)親神情凝重/被太陽灼傷,兩頰烏黑”(《寫在俄比拉尕的歌謠》)。盡管,阿來在詩歌中并未將城市和鄉(xiāng)野進行對照,但從他惆悵的情愫中,可以感受到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落差,“森林已經毀滅,鹿群已經滅絕/這個村子不是我出生的村子”(《群山,或者關于我自己的頌辭》)。詩人的精神指向純凈、原始、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自在世界,人的本性歸于自然,人失掉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傲慢與狂妄,原始信仰成為人超越為所欲為行為的中介。對自然的敬畏,對雪山上男神、女神的敬畏維系著人與萬物之間的和諧關系,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非主宰者。

     當充滿原始生命張力的高原村莊不再依舊,“百獸已不復存在/許多村口卻貼上了禁獵的布告”(《信札》),詩人面對自己出生、成長的馬爾康藏族村寨,無法找到精神上的鏈接點,只能用童年記憶、少年印象和青年往事的片段構建起理想的“詩意棲居”,以此來調適內心的失衡。這種沉湎于往昔記憶的審美視角并非阿來獨創(chuàng),或獨有,沈從文的“湘西世界”、廢名的“黃梅禪宗世界”、汪曾祺的“大淖世界”,都是作家為調適現(xiàn)實失意而將精神寄寓到理想構建的具體呈現(xiàn)。阿來的這一審美傾向并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對精神失衡的積極干預與調節(jié)。

      作為一名藏族詩人,阿來在他的詩篇中極力守護民族文化的根脈,他的詩中飄蕩著經幡,奔跑著白馬與牦牛,游弋著天鵝,生長著野櫻桃,流淌著梭磨河。面對民族性與現(xiàn)代性融合過程中民族性的蛻變與嬗變,流失與豐富,阿來敏感的神經被觸動,甚至震動,他積極地思考,將心中復雜的焦慮、碰撞用詩性的話語傳遞出來。阿來的詩歌沒有僅僅停留在對民族風情圖騰般的神秘展示,或對民族性自我殖民主義的表現(xiàn)上,他“在痛苦與希望之間,在忍耐與焦灼之間/強悍且堅韌/裝飾西部高原沉重的風景”(《牦?!罚?。阿來的詩神游弋在田園牧歌式的嘉絨藏族村莊,馬塘的偏遠村寨。他將現(xiàn)實審美化,遠游的詩神,歸來的詩心重新在詩篇中交匯、凝聚?!氨灰孤洞驖竦撵`魂從遠處回來/從一切回聲曾經經過的地方/蛇一樣蜿蜒著從遠處回來”(《結局》)。(未完待續(xù))



  • 上一篇:青春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