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1月15日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鮮為人知,幾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經洞被發(fā)現后,旋即吸引來許多西方的考古學家和探險者,他們以極低廉的價格從王圓箓處獲得了大量珍貴典籍和壁畫,運出中國或散落民間,嚴重破壞了莫高窟和敦煌藝術的完整性。
◎張建國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鮮為人知,幾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經洞被發(fā)現后,旋即吸引來許多西方的考古學家和探險者,他們以極低廉的價格從王圓箓處獲得了大量珍貴典籍和壁畫,運出中國或散落民間,嚴重破壞了莫高窟和敦煌藝術的完整性。1907、1914年英國的斯坦因兩次掠走遺書、文物一萬多件。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從藏經洞中揀選文書中的精品,掠走約5000件。1910年藏經洞中的劫余寫經,大部分運至北京,交京師圖書館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從王道士處,掠走約600件經卷。1914年俄國人奧爾登堡又從敦煌拿走一批經卷寫本,并進行洞窟測繪,還盜走了第263窟的壁畫。1924年美國人華爾納用特制的化學膠液,粘揭盜走莫高窟壁畫26塊。他們都以少量的銀元,竊走了我們中國大量的寶貴文物。
想想當年的王道士也是悲劇人物,因為他當時身處在一個積弱積貧的晚清。藏經洞發(fā)現之后,王道士盡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應該做的一切。首先,徒步行走50里,趕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經洞的兩卷經文。王道士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引起這位官老爺的重視??上У氖沁@位姓嚴的知縣不學無術,只不過把這兩卷經文視作兩張發(fā)黃的廢紙而已。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汪知縣是位進士,對金石學也很有研究。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當即帶了一批人馬,親去莫高窟察看,并順手揀得幾卷經文帶走。留下一句話,讓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經洞。兩次找知縣沒有結果,王圓箓仍不甘心。于是,他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肅州(酒泉)。他風餐露宿,單槍匹馬,冒著“狼吃匪搶”的危險,行程800多里才到達目的地,找到了時任兵備道臺廷棟。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后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不如他的書法好,就此了事。幾年過去了,時任甘肅學政的金石學家葉昌熾知道了藏經洞的事,對此很感興趣,并通過汪知縣索取了部分古物,遺憾的是,他沒有下決心對藏經洞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直到1904年,省府才下令敦煌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一決定和汪知縣當初的說法一樣,都是把責任一推了之。王圓箓無法可想,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秘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在風雨飄搖之際,深居清宮的官員哪望能顧得上這等“小事”。王圓箓的企盼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
1907年,斯坦因到來,他通過宗教精神的交流將王道士俘虜了。當時王道士把經卷賣給斯坦因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視,而且是逐級上報,但無人過問,致使他灰了心。二是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掃洞窟,修建三層樓,架設木橋。三是唐玄奘溝通了他們的思想,斯坦因這個探險家追求事業(yè)的精神感動了他。因此他雖則思想極為矛盾,極不愿意外國人將這些文物帶走,但在無奈的情況下,也只好讓了步。
當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傳于全世界之時,當朝命官這才懂得了其重要價值,但他們不是考慮如何保護它,而是千萬百計竊為己有。因此,一時間偷竊成風,敦煌卷子流失嚴重,這是敦煌卷子自發(fā)現以后最大的劫難。1910年,清政府作出決定,把剩余的敦煌卷子全部運往北京保存。在運送的路途中,幾乎每到一處都失竊一部分。
大量經卷的散失,使王圓箓感到非常痛心,因為藏經洞是他發(fā)現的,多年來在他保管期間從未發(fā)生過無故大量散失的事,官方如此掠奪,又如此貪心,使他感到極大的憤慨。所以,當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王圓箓對他說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話,《斯坦因西域考古記》是這樣記述的:“說到官府搬運他所鐘愛的中文卷子致受損傷,他表示后悔當時沒有勇氣和膽識,聽從蔣師爺的話,受了我那一筆大款子,將整個藏書全讓給我。受了這次官府的騷擾之后,他怕極了,于是,將他所視為特別有價值的中文寫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p>
王圓箓為打通部分洞窟也毀壞了不少壁畫。加之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關押了數百名沙皇軍隊士兵,他們在洞窟中煙熏火燎,破壞不小。
雖然早在20世紀初就有羅振玉、王國維、劉半農等人在北京、倫敦、巴黎等各地收集、抄錄敦煌文獻,但對莫高窟的真正保護開始于1940年代。1940年至1942年,國畫大師張大千兩次赴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對洞窟進行了斷代、編號和壁畫描摹。張大千逗留的時間加起來約一年多,在描摹壁畫時,發(fā)現部分壁畫有內外兩層,他便揭去外層以觀賞內層,這種做法后來引發(fā)了爭議,直到現在依然爭論不休,張大千剝損的壁畫總共約有30余處。莫高窟第130窟是敦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窟內26米高的佛像是敦煌第二大佛。張大千剝損的壁畫位于進門甬道,據介紹,他首先剝去第一層的西夏壁畫,然后又剝去第二層的晚唐壁畫,如今人們只能看到最下面的盛唐壁畫,而盛唐壁畫因前人覆蓋時為了增加泥土粘合力,已被劃得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