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文字里的“故鄉(xiāng)”

甘孜日報    2018年12月19日

◎王文靜

讀孫犁,把自己當作學生。前輩是先生,前輩的全集文字,是我的教科書。我知道即便此生,翻來覆去,一輩子的閱讀和寫作,無論怎么謙卑好學,躬耕學文,因我的學識和愚笨,也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文學高度。

但有一點,我敢坦誠,說自己,學到了先生的,那就是真實。無論,為人,還是為文,秉承先生的遺風,虛構是短處,做不到以假亂真。散文所敘之事,所寫之人,更像是故鄉(xiāng)的敘事和回憶,總能在文字的陳年往事中,找到故鄉(xiāng)老家那個人的蹤影。

我讀孫犁先生,從讀相片開始。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林黛玉進賈府時,寶玉一來,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讀書,讀書里里他的影像,扉頁上的舊相片,真的有林黛玉的那種奇妙感覺。這種感覺,特別是在我離開老家,進入先生少年讀書的古城保定,這種感覺一直伴隨著我,當然這并非男女相知,而是這照片,一下子就能讓我有回家的感覺。

多少年前,一個人在城市孤單想家,茶飯難飲難食,歸心似箭??梢坏┗氐嚼霞?。田野,村莊,街巷,我代課任教十年的村小,我熟悉的左鄰右舍,同齡相好的伙伴,大多失去了舊日模樣。就連我的父母爹娘姊妹兄弟,胖了老了結婚了遠嫁了,有的已經(jīng)離世,再也看不見,故鄉(xiāng)的一切早已不是十年二十年前的樣子。

回城以后之后,等我再讀孫犁先生的散文文字,尋找我精神的故鄉(xiāng),這種回家感覺愈加真實強烈。我出生的地方,我幼年時的溝渠河道,兒時的麥場,婚喪嫁娶時的喜慶悲哀,村莊里的說書藝人,集市廟會上的鄉(xiāng)村戲臺,秋天以后農(nóng)閑時候,街頭角落的打鐵匠人,匆匆奔忙在男當婚女當嫁鄉(xiāng)村莊戶人家的紅娘媒婆,還有村里流落異鄉(xiāng)的人,是否和我一樣?

多少年前,我寫作一篇文章叫《故鄉(xiāng)一樣的孫犁》,就是一天秋天的夜晚,一個人在城市,就仿佛一片樹葉飄零。渴望回到記憶中的故鄉(xiāng),正好手邊有孫犁的散文集,燈下長讀,讀著讀著,真就像回到故鄉(xiāng),文字中的故鄉(xiāng)。那個聽書看戲,那個看聊齋讀紅樓夢,那個喜歡五月紅月季花開的自己,那個在廟會上擠來擠去,就為擠到舊書攤前,蹲下來看書買書,做夢都是書的夢的自己。

合上書,躺下來,入夢前,書封面,扉頁上的孫犁先生,文字里的那些人,那些故事,那些前塵過往,就化成了我童年的田野,村莊,溝渠,街巷,人影幢幢,他們的聲音,他們的故事,如此熟悉,如此親切,如此讓我終于尋找到了精神上的故鄉(xiāng)。

去年,在一次聚會上,與一個喜歡讀孫犁先生的崇武的退伍軍人老鄉(xiāng)聊天,聊到先生的那本《鐵木前傳》,聊到故事的一些細節(jié),我把自己的一些真實感受,借著酒力看看說來,沒想到他的一句:在遼寧部隊,讀完這本書,給你感同身受,人在關外,心在冀中。真像回到了我的老家。

故鄉(xiāng),每次渴望回到記憶中的老家時,我就讀文學前輩的寫故鄉(xiāng)的散文篇章。我回不去的地方,在書里,在文字里,那么真實那么熟悉那么親切地存在。

讀過孫犁,十年二十年,從青春到不惑,我一直認為,就像神話中的夸父,我的文學前輩追日一般,用他的一生追趕著他的故鄉(xiāng)夢。然后化作冀中的田野村莊山川河流,五十年一百年,文字里故事,源遠流長。








  • 上一篇:都是溫柔美麗
  • 下一篇:沒有了